“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记者见到了正在组织机关开展应急拉动中政治工作研究的常江。谈及转业申请书带来的反响和热议,常江坦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老兵应该做的选择。”
话虽简短淡定,但对一名有着30年军龄的老兵来说,脱下军装又谈何容易?
熟悉他的战友都说,常江抓工作、干事业始终有一种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冲劲韧劲。担任团政委,所在团被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团”“先进团党委”“抓基层先进一线指挥部”,荣立集体三等功;担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宣传“刘公岛上好一连”重大典型,加强政治干部队伍建设,军分区先后有37名政治干部被上级表彰或在比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驻地发生特大山火,他主动请缨,带领官兵奔赴一线抢险救灾……凭着对工作的执着敬业,常江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伴随着春天来临,省军区系统调整改革全面展开。领导层级要压缩、工作岗位将整合,师职领导干部面临转业分流的矛盾压力,军分区党委要求每名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服从安排。关键时刻,何去何从?一道现实考题摆在了常江面前。
骏马有垂缰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回想入党时的誓言,对照组织生活会上的表态承诺,经过深思熟虑,常江由衷感到,领导干部首要的是讲政治、顾大局,服从改革强军需要、听从组织安排应当是军人的第一选择。
与其犹豫彷徨,不如做出表率。一夜未眠的常江毅然提笔,尽情抒发自己对党和军队的感恩之情,对强军事业的拥护期盼,对军装营盘的不舍留恋。
上班后,他郑重向党组织提交了转业申请,表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主动为组织分忧解难。
提交转业申请的第二天,常江像往常一样打算提前去办公楼,这是他多年保持不变的工作习惯。可穿上军装的那一瞬间,他突然顿住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不舍之情涌上心头。是啊,30年军旅生涯,这身军装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如今要脱下来,是需要勇气的。
听着营区传来的军号声,常江抖擞精神,系好最后一颗纽扣,迈步向办公楼走去。尽管心里有着太多不舍,可既然下定了决心,就要遵从内心、坚守选择,用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
“敢于牺牲奉献是军人应坚守的本色。”入伍以来,常江就对这身军装有着由衷的珍爱,为了不给军装蒙尘抹黑,他倍加珍惜,发奋努力。
对年迈患病的双亲,常江很少有机会回家尽孝,几年中父母相继离世,成为他永远难以释怀的遗憾。2005年,妻子遇车祸需要手术,他却因部队工作需要奔赴海防一线,治疗不彻底导致妻子两年内4次走上手术台,令他至今愧疚不已。去年,常江做手术,本应病休3个月,却只休养10多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现实中,常江就是这样一位不说漂亮话、甘当老黄牛的人。
观操守在利害时。面对改革进退去留的考验,常江勇于奉献的精神再一次得到彰显。他从容地说:“改革强军需要做出牺牲,需要注入活力。如果我的转身,能让更多有能力、有抱负的年轻同志成长为军队建设的中流砥柱,那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一名老兵对改革强军做出的最后贡献!”
行动胜于表态。提交转业申请后,常江工作起来精神更足、劲头更大了,以至于有的机关干部起了疑惑:常主任这是真的要转业吗?而常江则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今年干部转业数量多,思想是否稳定?基层建设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是常江最关心的问题。“不能因为我要转业,就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标准不能降,作风不能减,大家看我的!”坚定的话语,给官兵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带头组织制定党委机关蹲点帮抓计划,靠前抓好思想教育工作,主动找待转业干部和各团级单位主官谈话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常江年近八旬的三叔得知他申请转业后,打来电话:“想好了吗?转业回地方能适应吗?”
三叔这一问,既体现了长辈的关心关爱,更道出了每一名面临转业干部的顾虑担忧。申请转业之前,常江也曾不止一次问自己:军营与社会的距离有多远?自己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优势有多大?在经过多次小我与大我、留队与转身的反复权衡后,多年担任领导干部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凡事要选择看主流、顺大势。
一看军转干部的精彩转身,他们能抛开包袱、奋发前行,在地方工作岗位上开创新天地,实现新作为,自己为什么不行呢?二看自身的能力素质,经过部队多年培养锻炼,自己有管理组织的能力,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这是转身的底气优势。三看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在改革调整的特殊时期,军转政策更优惠,发展后路有保障。四看党组织的关心培养,每名干部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组织培养,转业后继续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就一定会有发展平台、进步空间。
有了正确参照和良好心态,一切都会变得积极豁达,有了超越自我的勇气,就没有不可承受之重。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心询问,常江坚定地回答:“我已做出了选择,做好了准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山东省军区领导对常江的转业申请做出批示,称赞他在军队改革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传递了正能量,为省军区官兵树起了标杆,确立了导向。面临改革的广大官兵纷纷表示,领导干部带头迈出第一步,我们投身改革强军的底气、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