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中的对赌陷阱
现在火得不行的共享经济,本质上也是一种对赌经济。
最近台风来了,广州常常下雨,地铁站、公交站或者商城周边就出现不少的共享雨伞。
只要下载客户端支付29元押金,再充值9元就可使用密码锁开伞,5毛钱就可以用半个小时,有些地方的共享雨伞一下子就被拿光了。
那共享雨伞怎么和对赌扯上关系呢?企业赌的是什么呢?
共享企业从一家伞企大量购买雨伞,对于伞企而言,量大从优,所以雨伞的价格一定会比市面上的价格低。
而使用共享雨伞需要支付的押金通常可以覆盖雨伞的成本,甚至包括了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
这样一来,如果雨伞丢了,押金就不能退还,企业实际上并没有损失。
而且共享企业会把押金用来扩大企业规模,买更多雨伞进行投放,仅仅留下部分作为退押金的准备金。
简单的说,共享企业对赌的就是雨伞能够大部分归还,用户不会大规模退押金。
但是不管雨伞最终归还情况如何,实际上企业已经把成本转嫁给用户了。
甚至有的共享企业把矛头对准了押金,用蹭热点的方式,把对赌变成了豪赌。
从用户手中得到大量的押金,而且押金的价格已经超过实际商品的价格,并且不在乎商品是否能够归还,把所谓的押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渐渐的,对赌被人利用来做谋取更大利润的工具,新鲜感和优惠成为掩护对赌的外衣。
这样的赌局已经不少见了,像共享单车,有多少是真的想要壮大的,有多少是用极大优惠来吸引用户的押金……这还不止,还有各种其他类型的奇葩共享经济。
成功了,企业可以正常运行,失败了,企业直接倒闭走人,押金都没地方可以退。
只能说,任何对赌,最终吃亏的一定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