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设
置星标
↓
中国环保主题正在发生转换,
环境领域呼唤新理论新叙事
——在“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
学术论坛的致辞
《文化纵横》杂志社
感谢大家参加“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学术论坛,这个论坛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美院、《文化纵横》杂志社发起举办。
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学术论坛?这是作为主办方的我们首先要向大家交待的:
▍
十年间,中国的环保主题已经发生转换
十年前,环境议题在国内外不断发酵,在国内,是笼罩首都北京及北方城市的大面积高频率雾霾,在国际,是西方倡导的环境叙事及环保理论的广泛影响力,中国作为最大排放国,在这种语境中是站在被告席上的。
还记得著名科学家丁仲礼(现任人大副委员长)接受柴静访谈时的愤怒情绪,他对环境霸权主义的强烈批判,道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强势环境话语下的自我权利申张。
十年一瞬,今日中国与世界面对的环境议题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借助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中国既实现了经济发展,同时兼顾了环境保护: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支撑着年均6%的GDP增速,在可再生能源、森林资源保育、绿色产业发展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据国际能源署估算,由于中国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全球碳排放出现了初步改变的迹象,世界各国中,中国碳减排成绩大幅度提升,并可能早于中国政府承诺的2030年达到碳达峰。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能源产业飞速发展,强力改善着中国能源消费的结构,大幅度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此同时,首都北京及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数大幅度减少,中国政府治理城市污染的能力令人惊讶。
在新的十年来临之际,我们发现,环境问题的主题已经变了,中国从过去对于环境强权的愤愤不平中迅速走出来,通过自身大量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实践,正为人类社会开辟着一条关于环境与发展、关于可持续发展、关于生态文明的新路。
在环境议题面前,中国已经不再是弱者心态,而是以一种建设者、改革者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在环境问题上,中国正在对人类社会作出较大贡献。
▍
环境领域不断涌现出的新质生产力
在环境领域,中国目前至少在以下方面显示出极大成绩:
第一,在光伏发电、新电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等清洁能源产业方面,中国强势崛起
,
庞大的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扩展,新能源汽车已占世界市场主要份额,锂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产业不断发展不断迭代。
第二,伴随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也在不断创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比如钢铁业,是传统的污染大户,而今正涌现出德龙钢铁等全炼钢流程中零排放的案例;在建筑地产行业,已出现远大芯板这种全新的建筑材料,大幅度提升建筑材料的寿命周期;还有王石先生实践的“生物圈三号”,在探索建筑地产的完全零排放与完全可循环方面,已经摸索出可行的模式。还有传统电力建设企业,清洁能源的比例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
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念,不断内化于传统产业的每个环节。
第三,在乡村振兴中蓬勃发展的新手工业、新农业、生态旅游、文创产业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这些新型业态,以社区发展为核心、以扶贫为目标、以商业为手段、以组织形态改造为竞争力、以农民为主体,不断创造着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第四,中国的国土绿化,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大面积扩展。
十四五以来,中国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森林与植被增长最快的国家。
▍
中国环境领域的崭新实践,需要新的环境理论与环境话语
中国的环境实践已经走在前面,亟需创造依据中国经验而产生的环境理论与环境话语,突破由西方人所主导的环境话语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