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Pickering教授介绍了Levelt等人(1999)提出的表征与加工模型,认为该模型指出了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的同等性,并为句法启动效应的普遍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句法启动效应不仅发生在对话或独白中,而且在不同语言中普遍存在。基于此,句法启动可以作为一种实验范式,广泛地用于研究人们在语言不同层面的表征与加工方式。
在介绍完中、英等单一语言中的句法启动效应后,Pickering教授又引出了双语或多语在心理表征中的融合问题。许多学者将双语使用者作为被试,对不同语言的表征形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双语使用者掌握的两种语言中,其语法节点是共享的,但意义相对应的动词节点却相互独立。那么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之间也会有相似的关系吗?Pickering教授针对汉语中的两种变体——普通话与广东话进行研究,将英语作为参照系探究语言间的亲疏关系是否会影响启动效应。研究发现,跟英语相比,广东话并未在整个句法层面显示出与普通话更近的亲缘关系,但其共有的词汇形式和意义信息确实能强化启动效应。
接着,Pickering教授抛出了新的问题——对于缺失论元的语句,人们如何加工?这些缺失的论元仅仅拥有语义表征,还是同时拥有句法表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Pickering教授以汉语为例,建立语义重构与句法重构两种不同的假设,对比缺失论元的双宾语语句与完整的双宾语语句的启动效应。结果显示,缺失论元的语句与完整的语句一样,都拥有相同的句法表征。这一结果拓展了句法加工的相关理论研究,对汉语研究有着非常明显的指导意义。
基于上述的研究及结果报告,Pickering教授总结指出,结构启动作为一种研究语言表征的方法优越性明显,能够解决一些语言学分析中的争议话题,应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核心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