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刀切’现象”:群众深恶痛绝
-
“无接触拜年”,安心为上
韦天推荐导读
:
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决不能让看上去很“忠”、很“严”、很“好”的“一刀切”做法损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一刀切’现象”:群众深恶痛绝
迎接环保督查,“先停再说”;落实转型升级,“一关了之”;倡导清洁取暖,“强制禁煤”;创建文明城市,“牌匾统一”……近期,“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在个别地方和领域有所抬头,干部群众反映强烈,引发舆论关注。
这些举措往往打着“上面要求”的旗号,摆出一副政治正确的面貌,下面只能服从和接受。“看起来是感冒发烧,但根子在身体机理出了问题。”这种不求实际效果、只图完成任务、看上去雷厉风行的做法,实则没有吃透上级政策。
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实际情况,不管客观条件,一律采取程式化、机械化、简单化的工作做法,往往与政策初心相违背。不仅会妨碍政策落地,让政策执行打了折扣,还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不仅会挫伤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党的形象、透支政府公信力。
措施明明可以更加精准,却完全不管不顾现实问题;上级明明一再要求“扛起责任”,却“无责任转发”,把转发当落实;明明可以多一些人性化考量,却为推卸责任,故意设置重重关卡……如此做法,谈何担当作为?谈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谈何创造性贯彻落实?说到底,还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懒政、惰政、怠政、庸政的表现。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那些打着“政治正确”名义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一停了之,恰恰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它们不仅有名无实,还会让工作变味,危害严重,贻害无穷。
那些不顾“三七二十一”的“一刀切”,切掉的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切掉的是政策的严肃和权威,切掉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同度。其结果必然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此以往,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使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一刀切”的做法,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整治“一刀切”的现象,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危害,还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找到其发生的根源所在,把问题分析得更细一些、更充分一些,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决不能让看上去很“忠”、很“严”、很“好”的“一刀切”做法损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韦天推荐导读:
“无接触拜年”是对情感的一种补偿,弥足珍贵,形式很好,周到的服务不能少。
“无接触拜年”,将真情及时传递,让两方的人更安心,疫情防控必将更有力。
“无接触拜年”,安心为上
春节临近,随着各地陆续出台就地过年倡议,不回家如何拜年成为热议话题。在浙江、上海、广东、河南等地,许多年轻人选择了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购买年货寄回家、快递礼品送祝福的“无接触拜年”方式。
过年时,亲朋好友之间互致祝福、互相拜年,是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维护血缘亲缘及友谊极为重要的形式。正所谓,常来常往,情义绵长。人与人之间,若不互相走动,不互致问候,不互相关心,不在一张桌上吃顿饭,时间久了,那份亲情或友谊也会随着少去些人间的烟火味,甚至慢慢地变淡。拜年,仍是一种现实需要。只不过,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拜年形式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