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已久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要落地了。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将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
作为油气领域的重要环节,中国油气管网设施的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少数大型央企手中。这种高度垄断的状态,有碍于管网建设、资源调配、市场保供以及对第三方的公平开放。
早在2013年,“三桶油”管道业务拆分消息就已传出。但由于涉及资产庞大、利益复杂,拆分业务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三桶油”各自的管网都已基本分开,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组建一事被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估值预计在3000亿―5000亿元之间。组建获得通过后,只剩下具体的成立时间表和实施细则。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油气领域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组建国家管网公司是油气领域改革的一把钥匙,会极大激发整个社会投资油气行业。
减少重复建设
截至2017年底,中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累计约为13.31万公里,超过当年的铁路里程(12.7万公里)。这些管道资产主要集中在“三桶油”手中。其中,中石油的管道里程最长,占全国的六成以上,中海油最短。
韩晓平表示,为了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过去石油、天然气主要是“三桶油”来进行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种纵向垄断有碍于市场公平,油气安全问题反而越来越突出。
被各大石油公司高度垄断的油气管网还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当前状态下,中石油、中石化等都在各自建设自己的油气管网,客观上造成油气管网的重复投资,”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既带来了资源浪费,也导致了运营成本上升。”
刘兴国认为,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成立后,未来油气管网建设将统一进行规划与建设。中石油、中石化等油气供应方通过租借管网资源,将油气供应给下游用户。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复投资,节约资金资源,还能提高油气管网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油气资源的输送成本。
组建并非易事
市场预测,若按照“三桶油”各自运营的管道资产进行评估,国家管网公司的估值在3000亿―5000亿元。韩晓平认为,管网公司类似于“国家电网”“中国铁塔”等渠道公司。不过与上述公司不同,管网公司只是把管网资源卖给上下游的企业,并不针对终端的普通用户进行销售。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国家管网公司将有望于2019年成立。上述报告预测,新管网公司的建立将分三阶段进行:首先,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将旗下管道资产及员工剥离,并转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资产的估值厘定新公司的股权比例;随后,新管网公司获注入资产后,拟引入约50%社会资本,包括国家投资基金及民营资本,新资金将用于扩建管网;最后,新管网公司将寻求上市。
“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并非易事,短期内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要解决。”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成立管网公司涉及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市公司中剥离管网资产,这需要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如何与股东达成一致尤为关键。
不过,韩晓平认为,根据国家发改委2017年印发的文件(《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提及,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准许收益率为税后全投资收益率8%。“按照8%的收益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管道资产进行剥离,并不会影响投资人的利益。”韩晓平称,这对“三桶油”的影响更积极。未来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可以集中在上游的勘探开发,与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就业更充分,获得更多收益。
油气改革加速
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将其解读为,石油改革的精髓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李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是目前的重点,有利于加快整个石油天然气系统的改革,使其向“竞争中性”过渡。
在“放开两头”方面,相关改革进展频频。例如,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告称,将取消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行政许可事项,改为备案。这意味着,国内油气勘查开采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林伯强认为,作为是油气行业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成立管网公司能够有效配合上游改革同步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再次成为热点。3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要以管道公司的组建为契机,深化油气领域的改革。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