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子与书  ·  蛇年吉祥!-20250129010154 ·  4 天前  
壹读  ·  为什么今年没有大年三十? ·  5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我们的节日·春节 | ... ·  5 天前  
龙岩图书馆  ·  我们的节日·春节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有爱买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一种体验?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4-15 08:45

正文

书评君的小客厅——“一周话题”栏目又在周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四面八方的爱书人聚在这里散漫地聊聊天,反正书评君很喜欢,于是决定相信你也一样。


书评君还发现,大家总是在看到别人的分享之后,才更有参与进来的欲望,所以留言区总是比我们的收纳表格要热闹——还是积极一点,点击“阅读原文”,早早参与下一期嘛。



007期


本周话题


“学区房”是多少人的痛!但昨天看到一句话:“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by六神磊磊读金庸),是啊,如果少时家里有一个堆满书的书房,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青春记忆。——所以,讲讲你关于这个“学区房”的愿望、故事或者想法吧。



聊天现场



1

我幸福:家里有读不完的书


@MissTang      


小时候记忆里总在姥爷家书房看书,《悲惨世界》、《雾都孤儿》、《红与黑》、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还有《红楼梦》……感觉高中毕业以前把市面上的中外古典名著都读完了……然后就是爸妈订的杂志,《收获》、《十月》、《啄木鸟》、《中篇小说选刊》……然后是二姨家的科普,舅舅家的人文社科,奶奶家的唐宋元明清,从黑格尔、康德、叔本华到弗洛伊德、荣格,从凡尔纳到阿西莫夫……好的是家里大人从不限制我们小孩子看任何书。现在女儿三岁了,我的童话绘本藏书也收集了好几千册,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坐在客厅安静地看几本书,然后再去吃早饭。希望她也如我一般在书里找到她的美好时光。


把你放在最前,是为了让大家羡慕嫉妒恨



@梁爽在


我爸酷爱藏书,书房有一面嵌进去的书墙不说,所有人的衣柜下面都被他摆满了书,包括一些桌子和床下。但是他不怎么看,工作忙也没有很多时间看。初高中狂爱《红楼梦》他就给我买了超多关于红楼的书,也是在我屋书架上占了一排的位置。记得之前我们家一起泡脚的时候每人手里都捧一本书在读的样子,现在很多时候都在玩手机了,意识到后我注意了一下,还是要少看手机多读书才好。我们家在四五线城市,学区房这个不明显,我觉得家庭氛围特别重要,小时候他给我讲很多书上看到的故事,超喜欢听他讲故事,最后他总会说想知道更多就去看书吧。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是爸爸创造的环境让我养成了一直读书的习惯,很感谢他。


有这样的爸爸,在中学时一定喜欢《我的爸爸》这个作文题吧……



@大殳


小时候跟一大家子人一起住,谁的书都有,特别杂,最多的是两类,一类是"马毛邓三",一类是各种化学,无机有机物化blabla,因为老妈是大学的化学教授,很小的时候就看到各种化学书里各种会跳舞的分子式,觉得无比有趣,中学之后开始帮老妈整理课件考卷神马的,老妈开的几门很有意思的通选课都是我帮着搜集资料的,然后就莫名的进坑了。就因为当年拿各种高分子的分子式当小人书看,现在是一名生物狗,一直最喜欢的课程都是生物化学,因为生化的分子式最长啊,哈哈。


如果吸引你的是马毛邓三,又会是怎样的故事?



2

我无奈:没书,买书,不容易


@4AFIRE 


时代原因吧,家里长辈没几个高学历出身的,更别说书了,看的最多的是报纸,所以童年家里是没有藏书的。我倒是各种书籍都会买,什么都会接触一点。社会学心理学编程类摄影类文学类,还有不可描述的漫画……如果我的孩子愿意看也不强求她,反正什么都有,自己选。


不可描述?两个妖精打架?(请脑补表情包)



 @昀空


其实,我们家里最爱看书的是我外公,然后是我。我外公喜欢看武侠,我喜欢看小说和散文。家里的书基本都是我们俩买的。现在我爸妈会去拿我的书看,反而是我自己却常常玩手机了


手机:为什么赢的总是我?



@秋婵酱   


家里没有书房,但是我却有自己的藏书。喜欢的书一本本地往家里买,觉得拥有这些书,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幻想着以后有一个自己的图书馆,后来觉得有个书房也不错,现在觉得,我自己都没地方放了,我还要操心我的书么?


我书在,故我在。——你猜谁说的



@文董小生


四线小城的农民工家庭,到现在也没见过书房。不过去哪里都有我的图书馆。不花钱看的书,好像都忘了,但是经常翻开一本经典,脑中一个声音,这本书我曾在那个角落看过。哈哈。


因为不花钱,贪多嚼不烂。太有漫画感了



3

我记得:那本书,那些书


@Jasmine


《明朝那些事儿》,高二的时候看完了一整套。虽然内容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我始终记得一句话:“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自己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小姑娘。从那时起,我跌跌撞撞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虽然还不成功。如果我有孩子,我会让他看自己想看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被别人打扰。


《明朝那些事儿》:我一个历史故事书,怎么莫名其妙变成了励志书?



@安妮森林


《包法利夫人》,每当欲望来临的时候都能让我变得平静。另外再读一遍《红楼梦》,对我来说是一本天书。


震惊!能克制欲望的人间奇药原来是它!



@Honey


说的是作文范文吧!不间断的作文范文,陪伴我小学到高中毕业,然而写作水平还是弱弱的!


有些家长觉得要写好作文就要读作文书,读其他书也算不务正业,结果大概就是如此。(啊对不起)



@驰骋草原的骏马    


我印象最深的书,应该是新华字典了。当时老师要求买,我家里有一本老的,父母说先用着。我当时的唯一念头就是,别人都是新的,为什么我用老的。于是拿出了绝招,大哭了一场,就是那种不答应我就一直哭下去的那种哭,歇斯底里。最后父母同意了。现在回想起来,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全都湮没在我的一次次大哭中了。时光飞逝,字典不知道去哪了,父母也老了,他们的孩子也工作了。面对结婚、买房,自己的三瓜两枣完全不够的,这时候什么招数也不用,更不用哭了,父母仍然会用他们的辛勤的劳动来无私的支持我。算了,就写这些吧。


把你放在最后,为这期留一个感人的结尾。




怎么样?你也来吧。你的留言,大大的概率会被选入下周六“一周话题”的聊天现场!让我们在每周六,做一点美好而不孤单的事情~


回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留言。


所以,下周聊什么?


下周话题


如今出版业也越来越重视营销宣传了,文案、腰封、软文……经常被说得天花乱坠,书本身怎样又是另一回事了。还有些书本来很好,却被肤浅的文案拉低了水准,让人心疼……所以有没有哪些书的宣传和包装让你想要吐槽?你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营销的影响?


书评君开始期待你的回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