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之成理
夯实基础,让基础成就辉煌;传递思想,让思想改变世界。“研之成理科研平台”立足于科研基础知识与科研思想的传递与交流,旨在创建属于大家的科研乐园!主要内容包括文献赏析,资料分享,科研总结,论文写作,软件使用等。科研路漫漫,我们会一路陪伴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研大匠  ·  4078项!湖南省2025年度自科基金拟立项 ... ·  2 天前  
科研大匠  ·  年仅 41 岁!​211副教授因病去世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社科研究必学!Python文本分析课程来袭, ...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北京高校,拟整体搬迁!将腾退5个校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之成理

同济大学马杰团队:尖晶石型铁氧体ZnFe2O4实现高容量与长循环稳定除盐

研之成理  · 公众号  · 科研  · 2020-02-13 07:00

正文


第一作者: 马杰

通讯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 于飞

通讯单位: 同济大学

论文 DOI

https://dx.doi.org/10.1021/acs.estlett.0c00027


本文速览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杰教授课题组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尺寸均匀的尖晶石型铁氧体 ZnFe 2 O 4 纳米颗粒,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电容去离子中,实现了对水中盐分的高效稳定去除。



背景介绍

电增强吸附又称电容去离子(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DI )是近年来新型水处理技术热点之一,可应用于浓水淡化、污染物去除、氮磷回收、硬水软化和离子筛分,其中关于浓水淡化(脱盐)的研究迅速增长。从传统的碳基电极材料到法拉第电极材料,电容去离子技术的性能和内涵得到巨大的提升和拓展,而电极材料是电容去离子技术的核心,是提升吸附容量、去除效能和循环稳定性的关键,通过新型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对于有效推动电容去离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亮点

  • 合成尖晶石型铁氧体 ZFO 纳米片电极材料并应用于除盐水处理中;

  • ZFO 纳米片基电容去离子系统脱盐容量可达 136.6 mg NaCl/g ZFO

  • 电容去离子脱盐系统吸附 / 脱附循环稳定运行 200 次。



图文解析:

A. 材料表征

ZFO 纳米颗粒结晶良好,尺寸在 30 nm 左右,颗粒分布均匀。 XRD 谱图和 XPS 分峰分析显示 ZFO 的化学式符合 ZnFe 2 O 4 构型。 ZFO 的比表面积( SSA )约为 29 m 2 /g ,尽管 SSA 值较低,但 ZFO 电极仍具有出色的脱盐能力,表明赝电容脱盐机理占优,而非依赖于大比表面积的双电层脱盐机制( EDL )。在充电过程中,电子被转移到阴极,同时 Na + 被去除,而 Cl - 则通过 EDL 机理被固定在活性炭电极上。

1 ZFO (a) SEM 图像, (b, c) TEM 图像, (d) EDS 分析, (e) 脱盐过程和 ZFO 晶体结构的示意图, (f) SEM-mapping


2 ZFO (a) XRD (b) N 2 吸附 / 脱附等温线, (c) 孔径分布拟合结果, (d) Zn 2p (e) Fe 2p (f) O 1s XPS 分峰拟合。


B.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测试证明了 ZFO 电极的赝电容特性和稳定性,循环伏安( CV )曲线未出现可识别的氧化还原峰,相应地,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恒电流充电 / 放电( GCD )曲线也未出现平台。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充电和放电容量几乎相等,表明库仑效率较高。 100 个周期后 CV 曲线几乎保持不变,电容保持率为 ~99.35 %;同样,经过 100 次充放电循环后, GCD 曲线稳定,该结果表明 ZFO 在水环境中的电化学稳定性能优异。

3 (a) 在不同扫描速率下测得的 CV 曲线, (b) 扫描速率为 5 mV/s CV 曲线, (c) 10 mV/s 100 次循环后的 CV 曲线, (d)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 GCD 曲线, (e)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容量, (f) 2 mA/cm 2 100 个循环后的 GCD 曲线。


C. 脱盐性能

本文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脱盐性能的影响。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脱盐能力逐渐降低,而当降低电流密度时,脱盐能力又回到高水平。在各种电流密度下工作后,脱盐能力的保留率为 ~91.3 %。当电压范围从 ±1.2 V 扩大到 ±1.4 V 时,性能从 75.4 ± 4.7 提升至 120.6 ± 3.5 mg NaCl/g ZFO ,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可以用最大允许电荷量( MAC )理论解释。在 ±1.2 V 的电压范围内,能耗为 0.3 kWh/kg NaCl ,在 ±1.6 V 下,能耗提高到 0.76 kWh/kg NaCl ;相反,能量回收率从 23.3 %降低到 9. 2 %。脱盐的长循环测试结果显示,脱盐容量在 200 次循环过程中基本维持在 ~60 mg/g ,且吸附与脱附容量相等。


与其它电极体系对比, ZFO 电极在保持较高脱盐容量的同时稳定性也很好。另外, Zn 2+ 的含量对晶体形成和脱盐性能也存在重要影响,相关数据和讨论在 SI 中。

4 在不同 (a) 电流密度, (b) 电压范围和 (c) 初始 NaCl 浓度下的脱盐容量, (d) 不同电压下的能耗和能量回收率, (e) 在长循环脱盐实验中,第 1 20 200 个循环的电压 - 时间曲线, (f) ZFO 与其它新材料之间的脱盐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比较, (g) 电流密度( 40 mA/g )和电压范围( ±1.2 V )下的长循环性能, (h) 长循环脱盐实验前后 ZFO 电极的 SEM 图像。


总结与展望:

在该项研究中,锌尖晶石型铁氧体纳米粒子无需进行化学修饰和改性(如碳包覆等),材料合成和电极制备方法简单。最佳条件下( ZFO 电流密度为 30 mA/g 、电压范围为 ±1.4 V 、初始浓度为 100 mM ),脱盐容量可达到 136.6 mg NaCl/g ZFO 。此外,电容去离子除盐系统在 10 多天的运行过程中,仍然保持良好的脱盐容量和电极稳定性,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研究初步评估了小型的 CDI 系统的成本( $ 0.33 / g NaCl ),低成本来源于简单的合成方法和优异的脱盐效能,体现出赝电容电极材料 ZFO 在实际脱盐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课题组介绍

马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吸附,膜分离及高级氧化技术);水中重金属 / / 磷分离及海水淡化技术(电容去离子,膜分离);环境能源电池的设计及研发(微生物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环境中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界面行为及作用机制。

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包括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十余项课题,以第一 / 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80 余篇,包括 Environ.Sci. Technol., Nanoletters,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等期刊, 6 篇论文被 ESI 数据库收录, 1 篇论文被 Hotpaper 收录,他引 3000 余次, H 指数 30 2017 年入选同济大学 青年百人计划 。担任 Scientific Report, Current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等期刊编委及多种国外专业学术期刊审稿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13 项,公开 24 项。主编《环境材料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参编 Elsevier Publishers Wiley-ScrivenerPublishers 等出版社出版 5 本外文专著中有关环境材料的相关章节。

课题组网站: https://nano.tongji.edu.cn/

论文链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lett.0c00027

研之成理各版块内容汇总:
1. 仪器表征基础知识汇总
2. SCI论文 写作专题汇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