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的brt定价体系依赖与dated brt也就是现货的联结,因此在原本交割品量级减少时,需要加入新油种来保持现货的流动性和活跃性。
- WTI作为非北海油种加入brt交割油种具有重要意义;选择wti是由于其量大、流动性好等优势,同时ctd的角度,ti仍具备相当的价格优势。
- Ti成为brt交割品后,bw的联动性进一步加深。北海的强弱变化为观测ti逼仓条件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北海窗口的稳定性也有所加强;仓位在逼仓发生时有明显放大,但其他时候不显著。
- BW价差受到北海和美湾相对强弱以及运费的影响,跟踪北海的窗口和价差、库欣逼仓条件和美湾出口来比较两地的合理估值,以此衍生bw价差的套利。
Brent定价体系起源于北海。70年代受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阿拉伯国家打破了石油七姐妹的垄断,拿到石油的定价权,油价暴涨,也因此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
上世纪70年代北海发现油田,随后在8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北海产量峰值在90年代攀升至约600万桶日。北海油田的发现在当时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西方能源紧张的问题,奠定了brent的历史地位。
地理上,北海靠近欧美炼厂,北海油田直连管道到Sullom Voe港口,为运输提供了便利。活跃程度上,1979年UK的税收规定促使贸易商在现货市场上活跃交易,提供了流动性。油种的选择上,来源广泛,减少垄断可能;即时调整,保持贸易量的影响力。
合约规则中,brent期货主要是现金交割,包含少量的EFP期转现交割方式,因此交割地点不受限制,由此通过dated brent及实货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金融工具也增强了brent在金融层面的定价能力。20世纪80年代,首先评估的是dated brent,交割窗口为7-15天,而到90年代brent油田产量达峰后开始下滑,。2002年,交割品加入了forties和Oseberg,交割窗口也延长至10-21天。2007年,Ekofisk纳入交割品,BFOE成型。
Brent交割品不断扩充的主要逻辑是原有的brent油种产量下滑,窗口交易量也明显萎缩,作为基准价的锚定公允性出现明显偏差,因此需要不断补充品质相近的油种来提供定价的公允性和流动性。
目前北海主要国家挪威和英国的原油产量较90年代的峰值已经萎缩超过50%,量级由600区间降至300区间左右,其中具体油种BFOET的总产量已经不足60万桶日。Brent Forward:21-day BFOET,确定了装载月但具体日期未定的远期合约,一般提前3个月报价,至少提前21天;大部分现货结算,小部分现金结算;具有相当的价格发现功能;船货量一般在30-60万桶/天,对贸易商接货要求较高,主要参与者是majors。
ICE Brent期货:主要是现金结算,包含少量EFP(Exchange for Physicals)期权。现金结算的基准为ICE Brent index,也就是等于首次月21-day BFOET船货交易的加权平均+/-首次月价差交易的平均值,而其他期货合约一般都是以现货价格进行结算。因此ICE Brent的结算是基于forward市场的。
EFP:通过EFP交易,可以在场外将期货头寸转变为Brent Forward或21-day BFOET船货,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期转现的方式。
CFDs(The contract for diffenrences):掉期合约,允许交易dated BFOE和次月forward brent的价差,相当于交易现货的升贴水。由于dated brent是船货的现货交易,反映的至少是10天前的价格,因此会有采购价和交货价的价差风险。
DFL(Brent dated-to-Frontline):交易的是dated brent 评估价和Brent首月合约的价差。通过机构(普氏、Argus)报价确定Forward Brent/BFOET,也可以用当月期货价格和EFPs推算远期价格:
CFD会公布未来8周的数据,因此可以得到远期dated Brent的远期曲线,再算出其10-21天的均价。而基于交易时对该均价的升贴水可以得出当天的dated brent/BFOET,通常是forties来定价。
按照前文提到的交割品原则,供应量大且稳定、流动性好是选择新品种的基本标准。在BEOFT整体的产量进一步下滑之后,北海窗口交易量也在不断缩减,目前平均每周只有1-2船货的成交量,已经较过往的峰值下降了非常多。
而与北海产量进入21世纪后的不断衰减相反,美国在页岩油革命后原油产量在10年代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原油供应从量级上来看完成了“自给自足”的格局。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ZhK7GOLtlcHM61OQaL9CJorG85waM919s3jVl6Qody8r26WibicJ29UIsOkIBBDAshW8AxVyRgOdGpK2XnTMvGyA/640?wx_fmt=png&from=appmsg)
页岩油的另一大特点则是轻质油种,与美国原建炼厂所常用的含硫酸油品质差异较大,因此需要用“进口重油,出口轻油”的方式来完成国内的原料平衡。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ZhK7GOLtlcHM61OQaL9CJorG85waM919k5vsfc6IM2RKn9AG2MWGbaEokTib2zUXQ3g9vPiawic7EbezVqGM6d2VQ/640?wx_fmt=png&from=appmsg)
美国原油当前出口量大概在350万桶日量级,其中有9成都是Light sweet;从出口地区来看,美国向欧洲出口的占比也在不断抬升,今年以来平均水平接近50%,量级大概在170万桶日左右,其中有140左右都是midland油种。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ZhK7GOLtlcHM61OQaL9CJorG85waM91914S2kBxH5RLJDEB1Q2alH4oV2QOfaMhPBg2rbZYFgmzxwegdTfO5cQ/640?wx_fmt=png&from=appmsg)
因此WTI Midland油种被选定为brent交割品也就顺理成章。2023年5月,WTI Midland正式成为brent交割品之一。在wti被纳入Brent交割品前,forties是品质最差的交割品(硫含量最高,API最低),按照ctd(cheapest to delivered)原则,过往定价都锚定forties。
交割品中增加了wti后,单从品质上来看,wti的API度最高,也就意味着其品质最好,从品质的角度上不会被作为ctd考虑方向。
但考虑brent和wti的价差时,由于产地的区别,运费的成本占据价差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即brent-wti=品质差+运费差。
而近年来,wti在运力瓶颈得以解决后,美国国内甜油过剩,有更多的能力和更低的成本向外输送原油,因此ti常年贴水brt,实际上是为cover运费后留出套利空间。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ZhK7GOLtlcHM61OQaL9CJorG85waM919AN4gibCCeytH9tbbN6dMcNG6ZdHJ55Cibn32GDX4pgX4LmhspkJfKxqw/640?wx_fmt=png&from=appmsg)
运费水平来看,美湾到欧洲的运费在俄乌之前基本都稳定在1-4美元/桶区间,俄乌之后,受到俄罗斯原油出口贸易流的改变,欧洲对除俄罗斯外地区的原油需求量增加,以及影子船队、绕道、航行风险等等溢价的上升,整体运费中枢水平抬升,增加到3-6美元/桶。BW价差的中枢趋势也大致趋同。
自wti加入brt的交割品之后,可以发现,WTI参与brent的定价能力明显上升。
近几年WTI出现比较明显“逼仓”行情的情况有三次,分别是21年10月底、22年9月底和23年7/8月。
2021年10月中下旬,美湾对cushing套利窗口打开,库欣持续去库预期加剧,出现逼仓条件。10月29日,库欣库存降至2641.6万桶,WTI近次月价差最高飙升至1.79美元/桶,bw价差缩至1.21美元/桶。
2023年9月底,库欣在连续三个月的持续去库后,库存降至五年来最低值2101万桶,再一次出现逼仓行情,wti近次月价差最高涨至2.38美元/桶,wti绝对价格受驱动同样飙升至年内最高值95美元/桶。
今年7/8月,wti的交割油品短缺的问题继续突显,提供新一轮的逼仓条件。这一次的区别是CSO的参与更多,月差最高也逼近2美元/桶。具体详见热点评论《CSO如何助力TI逼仓?》。复盘近几年WTI的“逼仓”表现,能够总结出的特点为:库欣的去库预期比库存的绝对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