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作为当前医院病房和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电解质失衡状况,几乎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在多种疾病状态下,该状况不仅显著提升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亦可能导致死亡率的增加
[1]
。
然而,并非所有低钠血症案例均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可能引起误解的情况。在此分享
笔者
诊治的两位患者,尽管均呈现低钠血症的检测结果,但其治疗方案却大相径庭。
主诉:
发现血糖升高 14 年,胸闷、气促 2 小时。
现病史:
患者 14 年前确诊为 1 型糖尿病,长期予以四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近期调整为胰岛素皮下泵持续输注(餐前大剂量 7 u,基础率 18 u)。2 小时前出现胸闷及气促,活动后明显,遂在我院急诊就诊,完善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血糖 23.21 mmol/L。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我科。
体格检查:
R 26 次/分,其余生命体征无特殊。呼吸急促,急性病容。
实验室检查:
图 1 入院后电解质结果
入院后予以大量输液及补充血清钾,并撤除患者皮下泵,调整为胰岛素静脉泵持续输注,Q2H 监测血糖,期间血糖波动于:9.8~15.5 mmol/L。
在大量合理补液及降糖后,患者血糖、ß-羟基丁酸及血清钠也逐渐恢复正常。
为什么患者血清钠降低的情况下不予以补充血清钠处理?
高血糖乃假性低钠血症之主要原因
[2]
,糖尿病则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已高达12.4%
[3]
。也注定了糖尿病是内分泌病房最常见的代谢性病种,其发生假性低钠血症原因可能如下
[4,5]
:
1)
糖尿病本身可导致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不同程度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6]
,引起血清钠降低;
2)
高血糖诱导水从细胞中移动(稀释性低钠血症);
3)
渗透性利尿诱导的低血容量低钠血症;
4)
药物诱导的低钠血症:降糖制剂,如胰岛素等。
对于高血糖状态,应进行血清钠的校正
[2]
:
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为 23.21 mmol/L,基于此数据,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得出的血清钠浓度为 141.728 mmol/L,故可判断
患者并未出现实际的低钠血症
。
主诉:
反复四肢乏力 15 年,加重 1 周。
现病史:
患者 15 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四肢乏力,起初症状较轻,休息后能缓解,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加重,行走困难,伴有头晕、头痛。期间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处理,明确诊断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席恩综合征,长期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以及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期间用药不规律,未按时定期复诊。1 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前来就诊。
当前方案为:
氢化可的松 1# qd 早上 8 点;氢化可的松 0.5# qd 下午 4 点。
既往史:
有产后大出血病史,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稳定,慢性病容,贫血貌,反应稍迟钝。
专科检查:
体毛稀疏,全身皮肤色素浅淡,四肢肌力 5- 级,四肢肌张力未见异常。
入院后
实验室检查:
图 2 入院后电解质结果
无低血糖、低血压情况,入院后测得静脉血浆血糖(随机血糖):5.12 mmol/L。
该患者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低钠血症?
垂体可分泌 5 种激素及储备 2 种激素(表 1):
表 1 垂体可分泌及储备的激素
[7]
一旦垂体前叶遭受损害,将导致其无法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垂体的坏死发生迅速,然而腺垂体功能衰退的症状则是逐渐显现并加剧。因此,该患者相继表现出性腺、甲状腺激素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下降的征兆
[8]
。
肾上腺未能受到 ACTH 的刺激,导致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均不足。因此这部分群体也多采用氢化可的松进行替代治疗,主要因这种剂型水钠潴留明显,可有效改善低钠状态
[9]
。且
无论是原发或者是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均可导致低钠血症出现
[2,10]
。
笔者认为:患者长期遭受慢性低钠血症困扰,并在此期间自行中断了氢化可的松的使用。目前,可以考虑重新使用氢化可的松,并指导患者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入量。之后,应进行复查,以决定是否需要补充血清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