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问我,她准备年后跳槽,但
身边大多是不支持的声音,其中呼声最高的原因就是[大环境不好]。
而她跳槽的原因如下:
1、工作已经向下兼容,没有学习空间。
2、二线城市,领导都是一线回来准备养老度日的,没有晋升空间。
3、薪资问题。
4、以前就一直想去一线城市,想趁着现在年轻没有牵挂,不给未来留遗憾。
而朋友们劝说她留下的原因是这样的:
1、外面大环境不好,有朋友去了一线后没多久就被裁员;
2、目前工作清闲,且已经向下兼容,做起来毫不费力,工资的性价比比较高;
3、涨薪比例目前来看也还可以,略高于市场同岗位;
4、领导没有事业心,事情比较少;
5、现在有家人陪伴,朋友大部分也都在这边,去了外面就是一个人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而这个读者想的是,
大环境什么时候能好谁也不知道,再过几年可能她就没有勇气出去闯荡了。
怎么说呢?大环境不好这个说法其实年年都有,特别是从2013年起,就开始说大环境不好了。
大环境不好其实也有活的好的人,
但是身边依旧不缺裸辞跳槽的人,大家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最主要的还是睁大眼睛挑好公司。
至于结局是好是坏总要自己感受了才知道,别人的感受不能替代自己。
这话题其实以前也写过类似的,这两年看着市场从从狂热到冷静,有些新感悟。
先从年轻的朋友们开始写,如果你还没到所谓的35岁大关,记得提前做好这些准备:
第一,选择一个宽度和深度都够的职业领域:宽度是指,横向跳槽的可覆盖领域相对广,比如你是电商平台行业运营,会比偏中后台如产品运营等岗位,在未来的职业选择面上要广。
第二,如果不小心去了一家不靠谱的公司,留下了较短的任职记录,选下一份工作时就务必小心,再难也要熬一段时间。避免因为弄花简历人为缩短自己的职场保质期。就算没有跳槽计划,每年也可以保持1-2次出去面试的节奏,以便于对自己的市场行情做一个更清楚的估值。
第三,好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职级往上走或者带小团队,就要毫不犹豫的快速抓住。有时候是一步错,步步错,但反过来,也可以一步对,后面步步对。
第四,努力存钱,尽量压缩不必要的贷款负担。确保自己手里有一笔fu&k you money,当你被迫面对不喜欢的工作或是被迫要离职时,这笔钱可以支持你至少6-12个月的稳定生活成本(含房贷等)开支。
清楚了这些后,无外乎你想跳槽去外地或是本地其他企业都能有底气,
也许这些不能让你避开年龄岁危机,但可以成为你在35岁之前,给自己准备的兜底降落伞。
咱们再来说说,如果你想年后跳槽,哪些地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机会越好,面试考察东西越难。一般大公司重点岗位,面试4-5轮,周期一个月,公司会从不同角度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多准备工作,才能更好拿到offer。所以我们在准备跳槽时候,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可以细化就是下面4个维度:
1,简历,简历也就是我们面试要聊的东西,把之前做东西,怎么样做,产出什么结果,写清楚,简历很重要,让对方基于简历,能对你有80%的了解。
2,常规面试问题,所有面试都差不多,常规面试问题提前把回答思路准备好。
3,岗位面试问题,面试主要还是以考察专业岗位内容为主,大家一定要基于自己所在的岗位,对应去准备和岗位相关的面试内容,这部分内容聊的怎么样会直接影响面试效果。
4,做好对方公司调研,这个也是重点,把对方业务,你这个岗位要做的事情都了解清楚,聊的时候,可以结合对方需求来聊,针对性强,更容易拿到offer。
二,一定多渠道寻找机会
面试和申请国外的学校一样,不是广撒网就能获取收益,需要精准定位。在投简历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将准备面试的公司和岗位一一列出,逐一做好尽调工作。
很多人找工作时候,容易就刷一两个网站,其实一两个网站完全不够,特别是近几年这种大环境下,一定多渠道同步进行找,多一个渠道,就多一个机会。
企业招聘时候,并不会只从一个渠道招聘人,也是多渠道找人,把求职常用的渠道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常规招聘网站:拉钩,智联,前程无忧,boss、猎聘等,都开了,每周固定时间刷,看看有没有新岗位。
2) 大公司官方渠道:一些大公司会有自己官方招聘渠道,比如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会发招聘信息,自己想去的公司,可以定点关注。
3) 猎头渠道,工作五年左右,年薪30w以上小伙伴,可以收集几个猎头,猎头手上会有一些常规网站没有的机会。
4) 社交平台渠道:领英、脉脉社交平台上,也会有一些招聘信息,大家也可以关注,机会不多,但是也会有。
5) 人脉资源内推渠道:可以找找身边朋友、同事,问问对方公司是否有合适你岗位,或者加入一些职场交流社群,挖掘一些人脉资源内推,内推岗位一般精准度比较高。降
低跳槽的不确定性。
当然,
关于跳槽的成本和收益,首先在跳槽前务必要想清楚。
比如做金融,离不开投入产出比。和做产品一样,换工作也是有成本和收益的。
你从公司A跳到公司B,付出了时间、精力和人脉资源,不是为了简单的逃避现在面对的问题,而是为了更好的收益。
跳槽或许可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但是肯定不能完美的处理掉所有问题。如果你抱着换工作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心态,大概率在新公司也做不久。
盲目跳槽,可能会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跳槽的收益体现在很多地方:获取更高的职级,拿到更高的薪水,走到更好的平台......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当下自己最需要的收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没有完美的机构,只有最适合当下自己的平台 。
最后,
要明白务实很重要,务虚也很重要。
千万不要看不上务虚的重要性,低头做事的同时也要抬头看路,尤其是管理岗。
向上管理、汇报、画饼、核心圈层等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在职场除了好好做事,还需要多看多听多思考。
谨记不要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有时候,一些东西越模糊反而越有核心竞争力。
-end-
面试的时候,你有问过求职者
“你有什么优缺点吗?”
这个问题用来判断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如何,就白费功夫了。
对于这类问题,往往求职者看了一大堆面经。所以回答得滴水不漏,看不出实际水平
。
这类无效问题问多了,面试就变成了聊天拉家常,面试半天也判断不了人能不能用。
谈到了无效问题,那什么是有效问题呢?
举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