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行情属实很惨,很多抱团股的跌幅超过了 30%,报团股带头大哥茅台也下跌超过 20%,进入“技术性熊市”,个股也普遍被带下水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朋友心态会比较炸裂,我还是坚持我之前的观点:
从宏观层面来看,今年不至于走出大熊市,因为触发大熊市的背景,只有两个,一是发生了经济危机,二是货币政策大幅度紧缩。
目前来看,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大。
不过,今年全球央行会收紧货币政策,已经是普遍的共识,所以对股市形成压制也是情理之中了。
关于应对的建议,我已经在周五文章写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
绝地大反击?
》
股票投资,或者说炒股,赚钱的秘诀很简单,在市场情绪比较悲观的时候,分散买入优秀的公司,然后卧倒不动,钱大概就能慢慢赚来了。
跟着市场的波动而左右摇摆,那是远远不如不动如山。
想来无论心态多好,看到持仓盈利不断缩水,或者每天亏钱,都不会太舒服,下面进入我们的吃瓜时间,为大家排忧解闷。
一、几个大瓜
1、上市公司撕逼券商研究员
三友化工董秘公开谴责国泰君安研究所化工组散布谣言。
该董秘对国泰君安研究所化工组连发两问,称“您组鞠姓研究员说三友化工比西部某粘胶企业成本高1500元,您调研过吗?核实过吗?按您这逻辑,三友化工早已经破产了。”
“段海峰组长您在500人的群里,散布三友化工纯碱限产30%的谣言,您调研过吗?”
并愤怒开撕:
我不想动您饭碗,但可能您已经触碰了我的底线。
上市公司与机构互撕,这几年倒也出现过好几例,比如此前乐歌股份董事长与平安资管因线上调研而不欢而散,乐歌董事长公开宣称:“不欢迎平安资管投资其公司。”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与机构与互利互赢的合作关系,所以出现互撕总是会成为新闻。
反过来想,上市公司和机构合作互赢,吃亏的会是谁呢?
2、
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2021年火爆的新基金市场,拿下8000多亿子弹,共诞生了58只日光基。其中51只均为权益类基金。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年日光基数量只有14只。
那么,2021年新成立的日光基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截至3月4日,共有47只日光基金跌破面值,占全部日光基金数量已达到了80%。
汇安均衡因净值大跌向持有人道歉,称将负责到底,成为公募基金为净值下跌而道歉的首例!
其实,买基金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道理与买股票是类似的。
首先是不能在群情激奋的时候去买,很容易成为接盘侠;其次要买那种成名多年的基金老将主管的基金,至少基金经理也要穿越一个牛熊才能足够信任。;最后一定要有长期持有的信念。
很多基金选择行情火爆的时候疯狂发新基金,或者行业etf,食品饮料火的时候发食品饮料etf,光伏火的时候发光伏etf,周期股火的时候又发化工etf......
说好听点是这些基金不怎么顾惜自己的羽毛,说难听点是这些基金公司太爱割韭菜了!
二、说说市场
1、
北上资金累计净卖出8.36亿元,连续第二周净卖出,但幅度相比上周大大减少。
个股方面,净买入金额最多的是招商银行,本周净买入金额为18.66亿元,其次是万华化学、宁德时代,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4.22亿元、12.73亿元。净卖出金额最多的是贵州茅台,本周净卖出额为28.79亿元。
北向资金的操作,还是有一定参考性的。
我今天看到一个北向资金连续7周净买入的个股名单,
大家在公众号右下方点个
“在看”
,然后进入公众号主页输入
“0307”
,就会自动蹦出来了。
2、
大领导在会议中强调,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
这几个医药行业细分方向,可以关注一波。对应的行业龙头,无非就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微创医疗、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等公司。
3、
今年GDP增长目标为 6% 以上,宏观经济层面,大概可以放宽心了,如果自然增长达不到,一定也会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来达到。
所以,对应到文章开头说的大熊市两大因素:发生经济危机或者货币大收紧来看,至少宏观经济层面可以放宽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