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作者、读者、专家、编辑交流的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顶级罕见!一辈子都可能难遇的病例! ·  18 小时前  
丁香园  ·  全球首个!猪肾移植临床试验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放射学实践

定量CT测量身体组分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放射学实践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8-30 1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基于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共纳入134例肝硬化患者,发现皮下脂肪面积(SAT)减少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且SAT联合全腹肌指标能更好地识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此外,脂肪组织分布与肝功能分级有关,定量CT分析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对及早识别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并进一步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常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是肝功能减退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最近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与预后相关,但关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与身体组分的相关研究较少。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

采用QCT技术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身体组分,包括脂肪、肌肉、骨密度等。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模型的识别效能。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SAT减少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SAT每增加1cm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SAT联合全腹肌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提示其具有较好的识别效能。

关键观点4: 结论

SAT减少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可能导致不良预后。SAT联合全腹肌指标能更好地识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此外,SAT减少可能引起脂质异位沉积,对肝硬化的进展产生负面影响。定量CT分析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对及早识别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并进一步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正文

【摘要】 目的: 基于定量 CT QCT )探讨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 2021 11 -2023 2 月于本院就诊的 134 例肝硬化患者,受试者均行腹部 CT 平扫,收集临床资料并用 QCT Pro 软件测量每例受试者 L2/3 层面皮下及内脏脂肪面积( SAT VAT )、腰椎骨密度( BMD )、肝脏脂肪分数( Fat%-QCT )、 L3 椎体水平全腹肌和椎旁肌面积( SMA PMA )及肌内脂肪面积并计算肌内脂肪含量( IMAC-S IMAC-P )。在不同 Child-Pugh 分级中进行组间资料对比,并根据有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身体组分差异, Mann-Whitney U 检验或 Kruskal-Wallis H 检验、 t 检验或单因素 ANOVA 检验、 χ 检验用于各组间基本资料与身体组分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相关的 QCT 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 )曲线分析不同模型的 识别效 能。 结果: Fat%-QCT SAT 、椎旁肌内脂肪面积、 IMAC-P 在不同 Child-Pugh 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AT 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P 0.05 OR 0.987 ); SAT SAT 联合全腹肌指标、 SAT 联合椎旁肌指标的 ROC 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 0.727 0.772 0.769 P 0.05 ), SAT 联合全腹肌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0.734 0.800 ,优于 SAT SAT 联合椎旁肌指标,识别效能最高。 结论: SAT 减少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SAT 联合全腹肌指标能较好地识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身体组分;定量 CT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 portal hypertension PH )常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是继病因之后推动肝功能减退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1] 。最近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与预后相关。在一项中国多中心研究 [2] 中发现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与肝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有关;另有研究 [3] 发现肝硬化患者皮下脂肪组织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但在肝硬化患者中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与身体组分的相关研究较少。

定量 CT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 )可利用 CT 图像定量评估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骨骼肌和脂肪等身体组分 [4] ,而 CT 扫描常用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癌筛查、肝移植评估等,因此可同时应用 QCT 评估身体组分。由于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影响,使用 QCT 分析身体组分比双能 X 线吸收法( dual-emission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及生物电阻抗分析( bioelectric impedance analysis BIA )更加准确,且比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更加便捷 [4, ] [ 5] 。因此,本研究拟应用 QCT 分析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识别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提供有利方向,对减少失代偿事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 2021 11 -2023 2 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 ≥18 岁;②经临床、影像和(或)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③受试者均行腹部 CT 平扫。排除标准:①患有或疑似患有恶性肿瘤;②肝移植或肝脏切除术后;③ 使用影响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或合并影响代谢的其他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 ④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即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 60% 、呼吸功能不全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共纳入 134 名肝硬化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白蛋 白、凝血酶原时间)进行 Child-Pugh 分级 ,根据有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腹水或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门静脉血栓、肝肾综合征,符合其中一项即认为合并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2. 身体组分测量

采用 Siemens 双源 Force CT 扫描仪 进行腹部 QCT 检查,扫描参数: 120 kV 150 mA ,层厚 1.0 mm ,每月非同步扫描一次 Mindways 质控体模 进行质量控制,将原始数据传至 QCT Pro 工作站测量身体组分(图 1 )。在 L2/3 层面半自动测量皮下脂肪面积( 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AT 和内脏脂肪面积(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 );在 L3 椎体中部层面测量全腹肌面积( skeletal muscle area SMA )和椎旁肌面积( paraspinal muscle area PMA )及肌 内脂肪面积;在肝右叶上、下层面共放置 2 个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 ROI ),在肝门部层面于肝左、右叶共放置 2 ROI ,自动测量 肝脏脂肪分数( Fat%-QCT )并取平均值,放置 ROI 时面积不小于 1 cm 2 ,避开血管、钙化、囊肿等; 同时在 L1 L2 L3 椎体各放置 1 ROI 自动测 量体积骨密度( BMD )并 取平均值。全腹肌内脂肪含量( 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 content of skeletal muscle IMAC-S )及椎旁肌内脂肪含量( 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 content of paraspinal muscle IMAC-P )计算方法:肌内脂肪含量 = 肌内脂肪面积 / (肌内脂肪面积+肌肉面积)。

1 QCT 测量身体组分。 a L2/3 层面测量 SAT VAT ,绿色线内蓝色区域为 VAT ,线外蓝色区域为 SAT b L3 椎体中部层面测量全腹肌面积及肌内脂肪面积; c L3 椎体中部层面测量椎旁肌面积及肌内脂肪面积,绿色线内黄色区域为肌肉面积,线内蓝色区域为肌内脂肪面积; d )在肝门部 层面肝右叶放置一个 ROI (红圈); e )在横轴面重组图像上于 L1 椎体中心(黄圈)勾画 ROI 测量 BMD f )在冠状面重组图像上于 L1 椎体中部水平(黄线)勾画 ROI 测量 BMD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单因素 ANOVA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以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 M Q25 Q75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或 Kruskal-Wallis H 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Pearson χ 2 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相关的 QCT 指标 ;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不同模型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识别效能。以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不同 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临床资料及 QCT 指标对比

纳入研究的肝硬化患者共 134 例(男性 90 例,女性 44 例),其中合并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者共 79 59.0% 。在 Child-Pugh A B C 分级中,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7% 81.1% 96.7% Fat%-QCT A B C 级中逐渐增加( P 0.05 ), B C 级患者 SAT 均低于 A 级患者( P 0.05 ), C 级患者 椎旁肌内脂肪面积、 IMAC-P 高于 A 级患者( P 0.05 ),见表 1
2. 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相关的 QCT 指标

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年龄、性别及各项 QCT 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见表 2 。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除 VAT vBMD 全腹肌内脂肪面积、 Fat%-QCT 外,两组间 其他 身体组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的指标纳入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SAT PMA SMA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P 0.05 ),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 SAT 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01 ),见表 3

3. SAT SAT 联合肌肉指标识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效能

SAT 分别联合全腹肌指标(包括 SMA 、肌内脂肪面积、 IMAC-S )及椎旁肌指标(包括 PMA 、肌内脂肪面积、 IMAC-P )并勾画 ROC 曲线(图 2 ), SAT SAT 联合全腹肌指标、 SAT 联合椎旁肌指标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 AUC 分别为 0.727 0.772 0.769 P 0.001 SAT 联合腹肌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好,分别为 0.734 0.800 (表 4

2 SAT SAT 联合腹肌指标、 SAT 联合椎旁肌指标 ROC 曲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