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承收藏
品鉴收藏 品味生活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九承收藏

中国画的灵魂——“气韵生动”

九承收藏  · 公众号  ·  · 2019-07-18 09:23

正文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灵魂,一幅画怎样才算是气韵生动呢? 不外以下条件:


(一)画家对生活的熟悉,有敏锐的观察力,受生活的感动产生激情,也就是“灵感”。 如五代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韩熙载夜宴的几组活动场面,人物刻划入微、气韵生动。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汴京城乡繁华的场面,生气勃勃。 李可染、白雪石多次到漓江写生,他们的漓江山水元气淋漓,气韵生动。 生动来源于生活感受和激情。 明清有些山水画家走向下坡路,人们看了枯燥无味,没有生气,就是因为这些画家脱离了生活,临古成风,陈陈相因,走向公式化概念化,虽有一定的笔墨功夫,但不能气韵生动。


(二)中国画的经营位置,也就是布局和构图,都和“气韵生动”有直接的关系,如“开合争让”“宾主朝揖”“纵横交错”“虚实藏露”“计白当黑”等规律,都是讲“气势”要连贯,“气韵”要生动为重要条件。 中国画在构图中多采用散点透视,不受焦点透视的限制,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原则的运用。


(三)中国画的“气”“气韵生动”主要体现在笔墨的运用上,笔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李可染先生说: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笔墨的目的要达到“气韵生动”。 中国画用笔主要体现在“气”上,而运墨则体现在“韵”上,即“韵味”、“韵律”和“节奏”。 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用墨要灵、活、清、明、厚。 不能呆、滞、浊、晦、薄。 用墨的成败对气韵生动关系极大。 实际上笔与墨是分不开的,笔为墨骨,墨为笔魂,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是通过墨来显示的。 墨是通过笔来传达的。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殊节奏韵律,特别是写意画更为突出,它不同于其他画种。 我国古代和现代对笔墨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人物画运笔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十八描,山水画有披麻、折带、斧劈、荷叶、解索、乱柴等十六种皴法,用墨有积墨、破墨、泼墨、宿墨、泼彩、破彩等各种墨法。


一幅好的中国画很讲究笔墨的气势连贯,一气呵成。 所谓一气呵成,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挥毫时间较短的写意人物、花鸟或山水,画家利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可以一鼓作气的将一幅画完成,这当然比较容易气势连贯,效果较好; 但也有些鸿篇巨制的写意画或工笔画需要几天或几个月才能完成,是没有办法一气呵成的,但也要作到气势连贯,这是靠画家自己的笔墨气功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样可以显示出一气呵成的效果。


也有少数画家以为自己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毛笔和宣纸作画就是中国画了,他(她)们的用笔、用墨、用色、没有摆脱西画(油画、水彩、水彩)的方法,画花是用颜色摆上去,用墨也是摆上去,勾线很少变化,没有懂得“骨法用笔”的实质,不具备中国传统绘画的气功,即力透纸背,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由于中国画工具材料的局限性,也达不到西画色彩丰富的长处,岂不是扬短(局限性)避长(传统笔墨气功)吗? 画面显得单薄无力,不耐看。


中国画笔墨的“气”即“气势连贯”和“气韵生动”凡是运用成功的,都是笔墨方法的协调统一,即节奏韵律,这与西画的统调,音乐的曲调旋律是一个道理。 各种不同的笔墨表现方法,就是各种不同的笔墨气功,每个画家都有各自的风格,也可以说有自己一套笔墨气功。 笔墨气功有共性也有个性。 一幅画多以一种笔墨方法为主调,至多再加上一、两种以上笔墨方法主次不分或三足鼎立……势必形成几种笔墨方法互相冲撞或杂乱无章,尽管各部分笔墨也能运用力透纸背的气功,但纵观整个画面“气”不连贯,不能协调统一和气韵生动。


(四)“应物象形”也是使中国画气韵生动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是笔墨的依据。 谢赫把“应物象形”列为六法中的第三条。 中国画不论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不论写实的,还是夸张变形或理想幻想的,都离不开描绘对象的形象,没有形象笔墨的气韵也就不存在了。


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即贯穿“似与不似之间”的原则。 我们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作品绝非自然主义,即便是宋代以前的绘画,许多作品看上去手法是写实的,人物画传神,山水画如临其境,花鸟画栩栩如生,但绝非自然主义的照搬,而是画家要“迁想妙得”,经过立意构思、提练取舍,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精华部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