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京研究院
内容低频,坚守原创。经济的本质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人性。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而抵达心灵自由最可靠的路径是:以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并理解自己和他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2 天前  
两只黑马  ·  大涨啊!明天,这么干! ·  2 天前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周五操作策略(0207) ·  2 天前  
海龟社区  ·  A股这个逻辑,大家明白不? ·  3 天前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平稳就好(0205) ·  3 天前  
有色非无话语  ·  【周观点 · 有色及贵金属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京研究院

【重读】赵建:央妈的苦衷……

西京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6-26 06:56

正文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38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95篇原创文章。

中国经济疫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普遍认为政策端会像以前那样实施货币、财政大宽松,就像2009年面对次贷危机造成的需求塌缩推出“四万亿”,2015年面对周期性衰退推出棚改(差不多五万亿)。但是预期一再落空,政策层 保持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 ,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语境中,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克制。

实际上,政策端并非不努力,而是 面临多重困境 ,有自己的苦衷。对货币政策来说, 内部困境 是在房地产和地方基建熄火后, 缺乏利率和货币敏感型的行业 ,导致宽松所取得的效果极为有限。我们都知道, 货币政策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有对利率和杠杆比较敏感的行业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这样降息、放水等宽松政策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三条红线”和地方债务大治理以后,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就消失了,因为降息无法明显改善其它行业的成本和需求, 即使降到0,也不过是流动性陷阱 。另外又不能像美国、日本等金融成熟国家那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通过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的上涨来创造财富效应以改善人们的预期。因此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来央行也在不断的降准降息,但是经济仍然没有明显摆脱需求收缩的困扰。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货币政策宽松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有效渠道…… 【详文歉奉】


亲爱的西京研究院读者朋友们:
面对信息的海洋,有时优秀的作品可能会因为误解而暂时失去与大家见面的机会。就像昨日发布的《 赵建:央妈的苦衷——最应该宽松的,不应该是货币 》原文因恶意举报而被删除无法阅读。但我们理解并尊重每一位西京研究院读者对于高质量内容的追求。为了提供一个更加专注和纯粹的阅读环境,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加入我们的研传会平台。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以下体验:
持续更新的优质内容: 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深度和价值并重的文章。
深入的思考空间: 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网络环境,让您充分沉浸与阅读和思考中。
与同好的交流机会: 与有着相似兴趣的朋友们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和学习。
我们珍视每一位会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通过研传会平台,与您一起维护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环境,让知识和智慧得以传承。我们期待您的加入,与我们一同守护那些值得被听见的声音。

扫码成为“西京研究院研传会”会员获取更多赵建院长的内部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