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enjijoel
微博kenjijoel的私人化扩展,更多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kenjijoel

阳光中的紫外线科普 下

kenjijoel  · 公众号  ·  · 2018-09-03 19: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自身对紫外线的防护, 可能要从人类起源和肤色说起。 homo sapiens 智人 ,大约在十万年前起源于非洲,这个时候的人类肤色就是现在有色人种的 棕黑色 ,因为远古时期的人类无法抵御严寒,所以非洲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在非洲大地上生活的远古人类,因为当时耀眼的阳光和炙热的气候,只有皮肤中的黑色素才能有效保护人类裸露的皮肤。


随着人类的在地球上的迁徙,渐渐的人类通过狩猎获取动物皮毛来御寒,从而能够扎根于那些高纬度的寒冷地带,繁衍生息和进行生产活动。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这些高纬度地区较低紫外线辐射,寒冷的气候,以及人类学会遮蔽自己的身体之后,一部分人进化出更白皙的肤色和发色。

虽然上面这段话和防晒霜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事实,那就是物理遮蔽,是人类防晒的第一个有效武器,甚至让人类进化出了更浅的肤色!


当然,这是一种假说,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十几万年前一探究竟,但是长期居住在不见天日的囚犯的皮肤,也是白得没有血色的。


或许,姑姑也就是小龙女为什么能青春常驻,可能是因为住在古墓里面吧,开玩笑不要当真~


大约公元前5000年

织物开始出现在人类历史记载中,埃及人、印第安人用棉花、羊毛和亚麻纤维等织成衣物,不仅为了遮羞和避寒,同时也起到了防晒的作用,轻薄透气的面料不仅能够在炎热的环境中起到遮蔽效果,同时也不影响排汗。


这时候的古希腊,参加露天格斗竞技的角斗士为了减轻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被阳光灼伤肌肤的刺痛感,将橄榄油抹在赤裸的身体上,并撒上少许粉末以便于竞技时互相抓握。


而当时的女性发现这些角斗士在橄榄油的保护下,皮肤不那么容易被强烈的阳光所晒伤,便纷纷效仿也将橄榄油涂抹在裸露于衣物之外的手臂和小腿肌肤上,发现涂抹橄榄油后的肌肤不仅不易晒伤,更变得滋润而有光泽,同时会使用各种香料和植物油添加到橄榄油中作为护肤产品,这就是最早的防晒产品的由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们进入了合成防晒剂的时代,人们不满足于天然成分的效能,需要更精确且高效的防晒成分保护皮肤,因此在18世纪初,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了紫外线,而19世纪开始化学家们已经开始合成新的防晒成分,一直到现在,关于各种合成防晒成分依然在如火如荼地研发中,新型成分不断面世。


人类防晒史的小插曲,

防晒霜还是助晒霜?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1930年代的法国,公休制度使劳动者也有很多时间去享受假期,而当时的潮流认为古铜色的皮肤是有钱且生活压力小的贵族,在海滩上享受美好时光留下的印记,所以大家一股脑儿追求当时所谓“健康”的肤色。


然而对于白种人皮肤来说,他们更容易晒伤而不容易晒黑,很有可能在海滩上趟了一天浑身都脱皮红肿,依然黑不了,所以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够让人“安全无痛苦”的晒黑,那么自然会大受欢迎。


在50-60年代防晒产品大规模使用之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在那个时期,随着日晒增加,皮肤癌的病例也增加了。这便是当时人们认知方面的限制导致,当时的潮流认为古铜色皮肤是“健康”的标志,所以如何晒成古铜色是大众审美的统一目标,大规模的接触阳光为皮肤癌高发和光老化埋下了隐患,所以同时紫外线导致皮肤癌和光老化的研究终于在70-80年代开始起受到密切关注。


人们觉得防晒霜保护了皮肤,让自己能够更自由自在的享受阳光,甚至可以不断延长在太阳下暴晒的时间,来换取想要的肤色,认为只要没有晒伤脱皮红肿,就不会有任何的伤害。


所以在牺牲了整整一代人的皮肤健康,我们终于吸取教训,换来了目前的共识,对此,人类在认识紫外线上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所以,

你还在执着于防晒能力等于时间乘以倍数这个概念吗?


老一辈的人用低倍数的防晒追求晒黑不晒伤,那么现在防晒能力提升了十倍二十倍,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吗? 并没有。


我们先来看一下

SPF

「 sunscreen protect factor 」

的概念,想要了解SPF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认识MED的概念。


MED

「 minimal erythema dose 」

最小红斑量,


皮肤在接受紫外线辐射后产生发红,此时的紫外线能量和时间则是MED的具体数值,这也是实验室研究防晒的防护终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MED剂量,用比较社交化网络语言来描述,那就是你自己的“血槽”上限。


SPF的数值由产品的屏蔽能力计算出来,假如一款产品能滤掉90%的UVB,那么SPF为1/1-90%,也就是10,反过来计算,SPF为50的产品滤过率等于1-1/50,也就是0.98,相当于98%。防晒霜这一层防晒网滤掉大部分紫外线之后,还有2%的紫外线接触到了皮肤。


假设紫外线在某种强度下,你在无保护的情况下达到MED也就是皮肤晒红的时间是10分钟,那么在涂抹SPF50的产品,你大概需要50*10也就是500分钟之后皮肤会晒红。


也就是说,平时只要10分钟就能耗空的血槽,擦了SPF50的产品10分钟后血槽只损耗了2%。 所以很多文章告诉大家,SPF后面的倍数就是”防护时间“,这样说没有理论错误,但是用这个来指导防晒霜的使用那就大错特错了。


很简单,自然环境下,每天的紫外线强度都不同,就算是同一天,每一分钟紫外线强度也不同。而且,皮肤白皙的人,达到MED的量非常小也就是说一晒就红,而黑人,想要达到MED都非常困难,黄种人的皮肤黑素分布差别非常大,有些人皮肤很白,对紫外线很敏感,有些人很黑,对紫外线不敏感,怎么能用统一的10分钟乘以防晒霜的倍数,告诉你SPF30的产品能够挡300分钟,SPF50的产品能挡500分钟呢?


所以,忘记SPF传达的“时间”意义,而且你并不需要达到这个MED这个被肉眼可以看到的防护终点,皮肤在到达MED之前已经产生了无法预计的伤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至少SPF30,特殊皮肤或者特殊环境下使用SPF50以上的产品才能有效保护皮肤。


不脱皮红肿就没有伤害吗?


UVA能量低,不会迅速产生可见的损伤,但是光老化可以累积。


我们可以看一下著名的卡车司机案例,完美了诠释了“光老化”的概念。


所以防晒,

越早做越好,

越认真做越好。


防晒霜的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坚持“躲挡防”的原则,在做好了物理遮挡之后,用防晒霜解决那些“无察觉”的损伤。


为什么会有无察觉的紫外线损伤呢?

因为紫外线无处不在。

不出门就接触不到紫外线了吗?

长波紫外线UVA可以穿透玻璃。


不出太阳就可以不防晒吗?

紫外线可以穿透云层!


不出门就接触不到紫外线了吗?

长波紫外线UVA可以穿透玻璃。


除了夏天以外,可以不用防晒了吧?

UVA全年无休,能量方面,冬天和夏天几乎没有差别,只有UVB才在夏天是高峰。


打了伞还需要防晒吗?

水泥地面会反射紫外线,伞只能照顾到直射的紫外线。



所以,

每天把防晒当成和刷牙洗脸一样的习惯,才能有效的防止光老化。


目前有很多实验证明,每天使用防晒,哪怕是中低倍数的防晒霜,都好过间断使用高倍防晒。


防晒的用量


防晒霜的测量标准是用每平方厘米2mg的用量来测出,所以按照我们脸部的平均面积,我们需要大概一元硬币的大小,如果一瓶30ml的防晒霜,每天使用一次,大概使用30天就用完。


防晒的过程实际上类似用一把注定会漏的伞(防晒霜)来躲雨(紫外线),能不能安全到家就要看伞本身的能力,你在雨中行走的时间,以及雨的强度,这三个因素都非常非常重要!



防晒霜的组成

可以看到,防晒霜除了防晒成分之外,本质上是一瓶乳液或者霜。


只是,防晒霜有一定的独特诉求,除了防晒成分的配合有讲究,例如UVA和UVB都能照顾到,防晒成分要稳定之外,我们还希望这个产品防晒能力强大,但是不要给皮肤造成负担,用起来不要过于油腻也不能太干燥,同时还能有一定防水能力但是又很好清洗,我们希望找到完美的防晒,但是对防晒的期待值太高也容易失望。


所以与其孜孜不倦寻找能力和使用感都十全十美的防晒,不如找一个自己擦够量之后外观能够接受的产品,坚持每天使用。


每天做好防晒工作(不仅仅是擦防晒),是美肤的最坚实的一步。




既往文章:


天天说抗氧化,还是有这么多误解

熬夜脸垮蜡黄,如何拯救?

阳光中的紫外线科普 上

你对护肤品猛药的误解有多深

食补美容?先把饭吃好了再说吧

法国药妆终极篇

温和=无效?  温和抗衰老的选择—植物系

保湿这个护肤必选动作,看完就明白了(下)

保湿这个护肤必选动作,看完就明白了(上)

抗衰老的多种含义---温和抗老的选择(中)

群众的呼声!超大型种草拔草现场  8月刊

我们需要哪些护肤品?--- 美妆市场的现状和反思

做好清洁工作, 你需要了解的原理 (二)

洗得干净不伤皮肤,卸妆这些细节注意到了吗?


点击“阅读全文”可以查看往期内容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IT桔子  ·  什么是对创业最基本的尊重?
8 年前
艾瑞咨询  ·  2016国内VR企业案例报告 - 软件侧
8 年前
裕彬量化分析  ·  罕见的股市割韭菜高手:美图秀秀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