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胆新闻  ·  突发火灾,已致66死51伤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重庆,挤满了泰国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各地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还记得你当年的高考作文题吗?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7 12:07

正文


今天,牵动着千万学子和家长的高考终于正式拉开序幕。每年高考的第一天也被称为“作文刷屏日”,高考作文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截止小编发稿前,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到底都有啥?


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率先出炉:“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两个作文题目二选一。
江苏卷:“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山东卷:“回头却不是从前” 
上海卷:“预测”。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天津卷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四川卷:七中林荫校区第一位考生出来了,他告诉记者,本次语文题整体不难,只是作文比较出乎意料,“题目是一个副标题作文,因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关于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全国卷二: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全国卷一: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那些年曾让你写满卷纸的

高考作文题你还记得吗?



“上午我的作文好像写跑题了……”“今年这个作文题好难啊,完全不知道自己写了啥……”每年高考,当上午语文考试结束铃声拉响,考生们走出考场时,总会听到考生们对作文试题的吐槽。


“最奇葩”“最接地气”“最难写”“最高大上”……你曾经经历的高考作文题,是否有过它们的身影呢?它们背后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66年作文题“回忆杀”


1951年,全国大行政区考试,中国第一篇高考命题作文——《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诞生。


1952年,新中国高考制度正式建立,高考作文进入命题阶段。那一年的命题作文叫做《记一件新人新事》。那个时期的高考作文秉承了“文以载道”的传统,除了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还有着鲜明的时代属性。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高考的作文题开始慢慢地关注社会和个人,探讨社会现象,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80年代,开启多元化思考先河的作文题《画蛋》引起热议;1982年,出现议论文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年,出现打破议论文文体束缚的命题作文《习惯》。高考作文题开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90年代,高考作文题开始变得更加开放。1996年的《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作文题,以及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都体现那个时期注重反思的特点。


进入2000年以后,高考作文题中重视自我、以人为本的理念越发突出。例如,2001年的全国卷二的《诚信》,2008年还有多地高考以当年的“汶川地震”为作文题。


从1951年到现在,60多年的高考作文“回忆杀”,里面有没有你做过的高考题呢?


各种“最”:高考作文题的新标签


关于高考作文题题目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高考作文题被爆出后,网络上就会出现各种榜单,“最难写”“最奇葩”“最高大上”等等都榜上有名。



“最脑洞大开”作文题

上榜:2015年、2014年安徽试题

上榜理由:2014年,在41566名网友的投票中,安徽省高考作文试题“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分别以30.1%、16.6%荣获“最奇葩”“最难写”榜单榜首。201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试题“蝴蝶翅膀的颜色”则被网友们直呼“出题老师别闹了”。



@雪一直下:确定蝴蝶翅膀的颜色这个题是作文题,不是物理题吗?


“最接地气”作文题

上榜:2015年重庆卷试题

上榜理由:2015年重庆卷的作文题是“等待”。题目大意是“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下他妈妈,过几分钟,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这时残疾妈妈拖着腿上车了,所有人都沉默了,考生按照这个材料进行发挥。”


这个试题最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材料来自于网友“竹林潇潇82”两年前的一条微博。


@小玲要减肥:是要我们多刷微博和朋友圈吗?不一定哪天就刷到了高考题


“最乡土”作文题

上榜:2015年山东卷

上榜理由:2015年山东卷的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以乡间谚语“丝瓜藤和肉豆须”为例,父亲和小孩的对话为材料,让考生们自选角度进行作文。


为啥说它是最乡土,就问你一句,你知道肉豆须是什么吗?


@龙子祯:山东今年的作文又发大招儿了,其实不难,But学弟学妹们见过丝瓜藤,知道肉豆须是个啥吗?


虽然每一年高考作文题都备受争议,总会出现“过于专业化”、“太高大上”等各类吐槽,但是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它们的变身可没那么简单。


这些年高考作文题

也在默默“变身”……



从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到1977年恢复高考,再到如今,高考作文题已历经60多年岁月的洗礼。高考作文题变化的背后展现的是不变的时代命题。


全国卷和地方卷的分分合合


从1978年,各省份高考采用全国统一试卷,到80年代多省开始尝试全部或部分科目自主命题,再到2015年,大部分省份回归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也同高考题一样,从合到分,分到合,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


比如,地方卷常会在作文试题中加入本地元素。2006年的北京作文题《北京的符号》,而2014年北京作文题《北京人的“老规矩”》更是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题材是时代印迹的“最贴切表达”


60多年中,高考作文题材改变后是中国时代大环境的变迁。换句话说,它也正是那个时代的“最贴切表达”。


五六十年代的“表现劳动”


如果翻开五、六十年代的作文题,或许我们会觉得那更像是历史题。题目内容简略,包含对那个革命时代的热情和激情。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劳动”是离不开的主题。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为 “我投入了祖国的怀抱”;1959年,高考作文题为“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现在已经70岁的殷阿姨就曾参加过1959年的高考,她说,那个时代,所有学校学生都要参加劳动,自己就把曾经到工厂炼钢的经历写到了作文之中。


殷阿姨(左一)的大学时光(图片来源:海都网)


恢复高考后的“表达自我”


1977年恢复高考后,1978年以后的高考作文题开始重视考生的“自我思辨性”。1990年,高考作文题为《带刺的玫瑰花》,如果考生能够联系到当时的东欧剧变和改革开放的国内外背景,就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写出来。


时间再到2000年以后,高考作文题更加注重“自我”,追求生活化。2010年的“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2012年,“船主与油漆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突出成为新的作文主题。



“模板八股文”开始没出路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高考作文题经历了议论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多个时期,曾经最被人诟病的就是90年代时,考生们所写的“模板八股文”。


那个时期,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题占大半壁江山。然而,却限制了考生们的发挥。1997年,作家邹静之在文章《女儿的作业》中讲到女儿作文造假的问题: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她们快乐地编一个故事,然后套上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格式……



而到了1999年,2000年后,话题作文以及角度丰富的材料作文登上舞台。文体的自由度进一步扩大,除了不能写诗歌,考生们的思维更加发散。2001年,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高考作文惊艳四座,人们慨叹,这才是满分作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6年,全国Ⅰ卷试题的漫画作文题,也引起了网上诸多热议(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代表着时代的变迁,它背后的故事凝结着考生们的青春年华。考生们,你们准备好继续迎接下面的挑战了吗?




编辑:张天健

微信编辑:徐啸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大河网、东方网、凤凰网、青年时报、新文化网、澎湃新闻网、千龙网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