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事前沿
军事前沿网是中国最权威的中国军事网站,每日为大家提供了中国军事新闻,国际军事新闻还有网友对中国军事的最新爆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军事前沿

中国航母能有今天,不能忘了他!

军事前沿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27 13: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没错,万众瞩目的航母下水了!然而,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记,他就是航母之父——刘华清。

1980年5月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耿飙访美,刘华清陪同其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母。图右为正在参观的刘华清。

“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表示了开展中美军事交流合作的意向并邀请中国国防部长回访。为了先期了解、考察美军装备状况,提前交换意见,美方同意中国先派遣一个军事技术代表团前往美国,于是中央军委决定由刘华清带队赴美。

曾任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的尤子平当时以相关研究所总工程师的身份,随刘华清一同访美并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的航空母舰。尤子平回忆说,那一次在美国的考察历时11天,最后一天代表团一口气连续参观了3艘美军军舰——“福克斯”号导弹巡洋舰、“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和“小鹰”号航空母舰。

就当时而言,这3艘军舰均为美国海军现役重型主战舰艇,而且分属不同类型,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是中国军事代表团首次访问美国,美国海军接待确实比较隆重。但是,在礼遇甚高同时,美国人却在技术方面露底不多。

刘华清在“特拉瓦”号上参观

尤子平回忆说,当时代表团走马观花、疲于奔命,安排的参观项目很多但仅留印象而已,尤其是“小鹰”号航母,数十层楼那么高,扶着舷梯上上下下。不过,当时已年过花甲的刘华清将军还是坚持下来,就为了抓住这次机会,多看看美国海军装备的先进之处。

于是,照片上的一幕出现了。在“小鹰”号航母上,当刘华清将军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再看看航母舰载直升机时,傲慢的美军以保密为由,不让触碰航母上的设施,要求中国代表团尽量保持一定距离观看。刘华清将军谦虚得像一个懵懂的学生,踮起脚尖,带着渴望的眼神,远远地看了几眼。

客观说,当时中国军方代表团访美,主要目的是看能否从美国争取到较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合作。尤子平说,“航母留下的印象固然十分深刻,对其技术含量和发展难度有了初步认识,但因未列入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我们看看就罢了。差距太大,虽然眼馋这个,但不现实。”

但在刘华清看来,这一次访问远不止“看看就罢了”。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 购物就像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省钱才是王道,搜索微信号shengqian899,免费领取淘宝优惠券。 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刘华清说,正是航母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中国问什么需要航母?刘华清认为,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但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当时,刘华清向中央军委多次汇报发展航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都拟定了航母发展时间表:“七五”(1986年-1990年)开始论证,“八五”(1991年-1995年)搞研究,用15至20年左右的时间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到2000年后形成战斗力。但最终还是被搁置了。

“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刘华清将军的这一明志誓言,成为一个民族的誓言。

修复中的瓦良格号

1984年,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母拆除了所有设备,仅剩下壳体,作为废船卖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在此之后,中国陆续购买了“明斯克”号和“基辅”号航母,以及“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

2011年刘华清将军在北京去世,那一年,“辽宁”号航母完成改装,进行首次出海航行试验。终于圆了老将军的“航母梦”。

今天,刘华清的“航母梦”再次升级!

在这样值得庆祝的日子里,我们也别忘了缅怀和纪念一下这位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那句“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的誓言,为中国海军航母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商务合作QQ:2079967795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