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0月12日,央视《对话》栏目邀请朱共山、刘汉元、高纪凡、钟宝申、李东生、李仙德、陆川七位光伏领袖共聚一堂,笔者也在现场看了他们针对中国光伏现状与未来的对话。
最主要原因:巨头们的核心利益不能从停止内卷中得到统一满足。
什么是核心利益?不只是赚还是赔,要看这家企业今天的行业地位是怎么来的,它的江湖地位上升最迅速是什么标志性事件,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它自己的生存。
以制造成本为导向的行业,极致成本的企业往往能打赢钻研技术的企业;技术的变革期,率先技术破局的企业赢者通吃;产业利润空间大时,一大批非专业玩家都来抢占光伏市场;行情不好的现在,也有少量灵活的企业在细分市场业绩翻倍,发展超预期。
这也是为什么在那个觉醒年代,各方纷纷提出救国之策,但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因为它解决了两个国民党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党内部统一思想,外部建立代表了全民利益的统一战线。
隆基股份
的爆发来自于单多晶之战,坚持特立独行的技术路线,赢者通吃,让它从几百亿的市值升到最高点的近7000亿,所以在N型时代也更倾向于做技术颠覆者;
通威股份
的成本管理和资源禀赋最大化利用能力业内最强,在此前长期低价的硅料市场仍然能生存得不错,年利润超过257亿;
晶科能源
在每一次行业的变革期,都是抓住机遇,不乏外界看来冒险激进的举措,后来居上,一步步奠定了组件第一的江湖地位;
中环股份
依靠工业4.0和硅材料领域的积累,五十年厚积薄发,在大尺寸和智能制造方面领先,目前同环节制造成本最低;
协鑫集团
的爆发来自于技术突破,从多晶硅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到颗粒硅的成熟,同时在这个打破垄断的过程中吃到了行业紧密协作的红利,所以朱共山让产业重回紧密协作的意愿也是最强的;
天合光能
的发展历程是一步一步解决行业问题,做前瞻性的布局,所以高纪凡可能愿意停止价格内卷,但是停止卷技术,卷解决方案,肯定是不愿意的;
正泰集团
在这一轮内卷中体现了作为“老钱”的韧性,和横店东磁、东方希望下属企业晶旭一样,有强劲的外部支撑和稳健的经营态度,虽然内卷也让正泰很难受,但其在行业内的江湖地位却是切切实实在上升的。
另外以未参加《对话》的
阿特斯
为例,行业好的时候因为其做长期的策略少赚了不少钱,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稳健的优势体现。
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从价格上呼吁各企业停止内卷,并不能让各巨头都满意:
到底是一年一年的稳定挣钱,还是在一个跌宕起伏的产业周期中利益最大化?
在产业低谷逆流而上的企业,是否会真的有意愿让现在局面戛然而止?
如果可以借此机会将竞争对手打残打死,是否应该“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同生物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一样,每个物种都想让外部环境更适应自身的生存需要。
停止内卷,建立新秩序,新规矩,那么,以谁的规矩为准?
大家都不愿意行业不好是可能是真的,但要说多想回到过去的秩序肯定是假的。
所以,有头部企业家参加完对话,回去又宣布组件降2分钱,而他在《对话》现场,也是很真诚的说了句:“要合作很难。”
真正想解决行业内卷问题,必然是行业在某些条件下达成一样,或是利益一致,或是限制(资金、政策等)一致,有三种:不敢卷,不能卷,不必卷。
“不敢卷”,企业都没钱了或者在各项经营指标上看不到希望,打不通后停战,此乃下下策但也最现实;
“不能卷”,通过外力进行干预和强约束,让企业从卷价格走向卷质量或技术等高质量发展之路,此乃上策;
而“不必卷”,让企业利益达成一致很简单:大家都需要的,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进一步开放扩大市场,早日达成碳中和所需要的1500GW/年的光伏市场环境,甚至进一步开启下一轮围绕新能源诞生的工业革命,此乃上上策,但是也最难。
笔者在此继续呼吁,下一步政府应要么加以更强(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专利保护)的管理措施,要么重新审视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的生产要素,发展新经济模式,改革生产关系,解开光伏产业的束缚。
进一步开放光伏市场,正视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所带来的新的工业革命对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意义,围绕新能源制定新的经济体系,才是破局的关键。
年初笔者还认为光伏行业这一轮并非内卷,而是承压后开启新一轮爆发。但如果连市场都停滞不前,那就是真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内卷了。
这七位企业,环节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所思所想各有差异。
毕竟是在央视录节目,大佬们多少有些放不开。最为核心、最能体现企业和个人风格的部分,反而是节目最后主任人让光伏领袖们写下的关键词。
很像之前的热播剧《觉醒年代》——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先行者们(光伏领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光伏)寻找一条出路。
笔者觉得还是有些遗憾。其一几乎所有人都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大家都在光伏产业内部找原因,让人觉得很憋屈;其二就是上文提到的各家实现自身利益所需要的生态环境不同,这注定了靠企业自身没办法达成共识。
关键词中,有三个“合作”,一个“行业自律”,一个“全球化”,还有一个“应用”。一个“顺应变革”。
笔者从这几个关键词来揣摩光伏领袖们的想法和接下来的动作。
一向传言,李有些社恐,在当天算是见识到了,在人多处会偶尔感觉坐立不安,习惯手里捏那张信纸,反而感觉有些可爱。
李仙德谈的合作,更多的是和客户合作。他很直接的说,行业同类企业合作有些难。事实如此,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行业内部生态也不太可能改变。
个人解读,钟讲合作,更多还是从产业链方面的合作,隆基仍然希望在这一轮通过技术破局,做好BC产业技术生态,其实挑战还是蛮大的。
在技术路线方面,晶科就比较灵活,不拒绝,不否定。多晶转单晶,小尺寸转大尺寸,新技术成熟了,就无缝切换,做TOPCon领头羊的同时,也在储备BC。
不过,如果隆基也这样做,那就不是那个特立独行的隆基了。坚持自己的技术生态,也有着自己的产业周期曲线。
目前隆基仍然有许多好牌,组件质量是第三方心目中公认的第一,经营稳健,品牌力也不错。
它目前的问题,不过是自己的产业发展曲线和行业周期都在转折期叠加了而已。
高是真心想产业生态合作的。天合光能也是产业合作的受益者之一。过去五年,210的产业生态建设极为不易,但也让天合光能收获颇多,天合原装分布式光伏同样如此。
天合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有“种地天赋”的一个公司,这也是中国人的特有“Buff”——想尽一切办法让开垦市场,培育客户。
它的策略就是站在趋势这一边,踩准大势,推动潮流或顺势而为,随后分新时代的一杯羹。
但也只是分一杯羹,曾与高总夫人聊过一次,我说高总做了很多给行业铺路的事,扛了很多压力,除原装和210,小的创新如双玻、半片电池,这些天合都做了大量贡献,但天合往往不是最会摘果子的那个角色。高夫人也打趣:他就那样,说他也不听。
七家企业中,正泰实际上是最不需要烦恼如何穿越产业周期的企业。从陆川个人风格来说,理性克制坚韧;从正泰新能来看,务实稳健;从正泰集团层面来看,多元化经营也有不参与过度内卷的底气。
正泰新能源内部原计划和其它企业一样降薪,后来正泰集团一合计,说集团养得起,不仅没裁员降薪,还涨了工资。
接手中环股份不久,李东生没有太多谈中环股份自身,而是从理念谈起。
“全球化”这项工作,在TCL体系内,不只是针对光伏,在家电领域李也身体力行的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不久前看到一个视频,李亲自飞到东南亚,请品牌代言人在一个小店吃饭聊天。
我个人认为,李东生看的是更大的大势,是东西方博弈的新格局,科技浪潮平缓后第三世界的发展机遇和地缘政治,以及新的工业革命。
过去几十年间,中环股份的技术与产业根基打得极为扎实,先进制造水平业内第一。现在就要看李东生的全球化策略对中环股份到底是在此基础上赋能助力,还是调转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