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经
新主流财经门户凤凰财经官方微信:众多精品栏目总有一款你喜欢:涨停板复盘,追涨股,只做强势股;财知道,不同视角读懂新闻背后;小报告,以小见大读懂大时代;连环话,一张图让你看懂热门财经事件。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揭幕者  ·  春季躁动持续多久? ·  昨天  
央视财经  ·  免签入境新政+1,今起执行! ·  昨天  
第一财经  ·  喜茶宣布:暂停加盟!“不做低价内卷” ·  昨天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3 天前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公告!苏宁集团破产重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经

比起鹿晗表白,这位老人捐出一生积蓄420万,更值得刷爆朋友圈!

凤凰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10-09 15:32

正文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ToGermany),请联系原作者转载


有人说:

今天的中国,一觉醒来朋友圈咋了!

连新浪的微博系统也瘫了!

为啥?原来:

鹿晗突然微博公开介绍女朋友关晓彤,


两人最近合作了一部《甜蜜暴击》,

然后就是公开恋情的节奏,

又一个 明星恋情的八卦新闻,

迅速引起全国人民的狂欢,

其火爆程度能让微博客户端,

都因此瘫痪了,

而再看看之前,

文章出轨姚笛,王宝强离婚马蓉,

李雨桐手撕薛之谦,李晨求婚范冰冰,

等等这些,只要是娱乐八卦,

就能令全民举国狂欢!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英雄枯骨无人问?!

戏子家事天下谈?!

试问问今天的中国,

有多少人知道他?


他,是中国92岁的科学家,

国内首屈一指的“钢铁院士”,

曾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

中国的高性能特殊钢,

10种新型模具钢,

都是他研制出来的!


他,60岁党龄,70岁教龄,

为中国培养了最优秀的博士博导,

81岁高龄了还在电脑前独自敲打,

用六年时间敲出了:

《钢的成分、组织与构造》,

一部中国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他,一件衬衣穿了30年,

可人们却说:他很富有,

因为扎克伯格捐出99%,

而他比扎克伯格还多捐了1%!

他把生平全部积蓄420万,

都捐给了中国的贫困生,

不,他说:

这不是捐,而是还。


他就是, 崔崑



1925年7月20日,他出生于山东济南,

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

后在洋行任高管。

1937年,当日寇的铁蹄侵凌至济南,

接管洋行之日,

他的父亲便毅然辞去了高薪职位,

携全家老小回到老家济宁。

父亲的爱国情操,

让年幼的他一辈子难以忘记。



高中毕业后,

日本在山东进行奴性化教育,

父亲便让他远离山东去读书,

告诫他绝不能给日本人做事。

1944年春,他远走他乡,

步行通过河南商丘的日寇封锁线,

从西安到宝鸡再到广莱、绵阳,

最后到达大后方成都,

整整走了81天。


之后当年的秋季,

他被3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习什么!”

被日寇摧毁的中国,总有重建的一天,

于是他选择了:

武汉大学, 机械专业。

他头脑中一直就是四个字的座右铭:

勤奋报国

他一门心思全在学习上,

几乎年年全系第一。

1948年,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的脊梁,

而高性能的特殊钢,

更是托举一个国家,

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

但当时的武汉大学并没有这个专业,

为了能把这个急需的专业办起来,

1958年,他去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

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


崔崑与夫人朱慧楠1952年求学照


1960年,他学成便立即回国,

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

高性能新型模具钢,

可却无力自主生产,

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他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

买不到仪器设备,就自己动手做。

4年后,装备比较完整的,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在他手里就建成了。


那时电力供应不足,

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

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

夜间上班是常态。

因为当年没有控温自动化技术,

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去控温,

就是,眼睛紧盯着温度显示仪。

那段时间,他常常守在,

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

手指按着控温开关,

眼睛紧盯着仪表数字

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他说:

“温度高一点就停一停,

温度低一点就把闸合上去。

靠手动来控制,比较难,

一定要聚精会神。”


而每一个通宵之后,

他还要白天照常上课,

绝不要求学院照顾。

在这样及其艰难的科研条件下,

他竟研发出了: 低铬模具钢,

含铬率降低了4%,

使钢产品成本大幅降低,

使用寿命却延长一倍,

这彻底打破了在中国,

外国模具钢的垄断现状。



艰苦还不止在实验室里,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初,

每当新钢种出产,已是教授的他,

还要自己背着三十公斤重的“铁坨坨”,

风尘仆仆的赶往全国各家单位试用。


那时没有飞机高铁,火车挤得不得了,

能买到硬座就不错了,有时站票就走了,

去北京,去洛阳,去哈尔滨......

为了少上厕所,他在火车上都不敢喝水。

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他总是很兴奋,他说那时还不老,

背上几十斤重的东西没问题。

他说不老,可那时的他,

已年过花甲了!


1981年至1991年,

他共研制出10种新型模具钢,

6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

获得3项国家发明奖,

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两亿元。


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他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学生不多,因为他要求严格。

他说: 我不想培养次品和废品。

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

但个个都想干事、能干事。

反之,

那些只想混文凭的人,我不欢迎。”

现在,他的学生中,

已有十多人是博士生导师,

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某些高端特殊钢产品,

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尚有一定差距,

业界急需一部,

全面反映特殊钢发展的书籍。

2006年,已81岁高龄的他,

开始在电脑上撰写

《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一书、

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

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为了 完成这一艰巨工程,

他自学计算机软件,

翻阅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相关书籍,

引用的文献,

最早为1926年,最新为2011年。

卷帙浩繁,200万字,

一位耄耋老人以6年之力,

在电脑前独自敲打而成。

本来学校想为他安排一名秘书,

可他拒绝了。

这本书的每一份文献都是他亲自收集,

甚至每一张图片也都是他自己编辑的。



他说自己写书就四个要求,

一是全,二是新,三是严,四是用。

书稿出来后,

他都会专门再让已经是教授的,

弟子们再做检查,

而往往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如今,92岁的他,

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

夫人朱慧楠89岁了,身体不好,

都是崔先生买菜做饭,

两位老人,已经这样认认真真地,

在一起生活了64年。


夫人朱慧楠说:

他通常早上6点就起来了,

先收拾一下,或者做一点家务事,

这是他的休息,

然后就是写他的书,

上网看买家评论,

搜集需要编校的新资料,

翻译当初钢铁俄文原著。

对他来说学习和工作,

是最有趣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特别老实,不管是做学问,

还是过日子。”

这是妻子朱慧楠教授,对他的评价,

“天性耿直,没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心事儿。”

他带的一些博士生,

发表有关过去工作的论文时,

将他的名字带上,

他发现后,就批评他们说:

“我又没有参加这个项目,

你们这样做,是给我帮倒忙。”

他当选院士后,找他办事的人多了,

为避免别人送礼,

他总是约来访者到办公室面谈。

一次,有人拜访后留下一件贵重礼品,

他发现后当即用特快专递给寄了回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