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工的你,这个年过得还好吗?
一周前,窗子发起了“中国式春劫实录”征集,谈及过年吵架,见证了前所未有的表达欲。202位读者中,有31位读者的留言超过了500字,凌晨是吐露心事的高峰期,最晚的回复写到了4点10分。大年初二一早谎称回单位加班的
@nono
说:“家可以常回,但不能久待。”
冲突爆发或许是因为,春节在家既当不成大人,也做不了孩子。
在上一辈眼中,不管自己长到多大,永远是孩子:留言的读者在30岁以上的有102人,有10位读者已年过半百,但当家中的传统秩序依然稳固,体现在管教、控制和批评中的权力关系便不会轻易消失。
35岁的
@利利
被爸爸嫌没能入体制,他反驳半句就迎来劈头盖脸的“我是你老子,还反了你了”;
@张老师
今年55岁,也还要被90岁高龄的父亲怒骂“铺张浪费”……“想学哪吒”“剔骨还父”,有3位读者都提及自己有过自杀念头。
同时,长辈也期待你“像个大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业、工作、婚恋进度条都得匹配社会时钟,给家里“长脸”。
@Espresso
来自重组家庭,父亲为谁开车谁做饭亲家礼数等接连对姐姐、她和弟弟发难,要求“炒热拜年气氛”,她掏了小半月工资在县城饭店给互不熟悉的亲戚们张罗了顿体面团年饭;
@Amy
被“催婚催生催赚钱,跟各种亲戚朋友比较一圈下来,最没出息的人是我”。两位前程困顿的读者说了一样的话:“解决问题,不要解决我。”
喜庆火热的鞭炮皮下,是一地鸡毛的人间疾苦。平辈之间,夫妻离婚是今年的重点议题,常出现的形象是经济重压下生活不如意的苦闷男性,和委屈劳累承担过多家庭责任的女性。夹在中间,最受苦的其实是羽翼未丰、惊弓之鸟一样的孩子。
所以说到不再吵架的出路,被讨论最多的关键词第一是“经济独立”,第二是“出走的决心”。当然也有一些四两拨千斤的智慧火花闪耀其间:37岁的
@老王
八面玲珑,“饺子包了五种馅”;22岁的
@小盒
网购预制菜解放全家人;32岁的
@茫然却努力的90后
总结了“战斗经验”:“现在过年,要学会在话题开始前自己躲起来,在唠叨到达之前把活干起来,在问候发出前将红包发起来。”
不过这种中式千千结,绝大多数难有干脆利落的解法。留言字里行间最多的,是那种在含蓄粘稠、在心口难开的情绪,恨里掺着爱,一边牵挂一边回避,烦躁中又挥之不去愧疚和心疼。
@在韩打工人史同学
用1663字的篇幅,描述了临行前的一场“撕吧”——固执的奶奶硬要塞给他两袋无法入境的咸牛肉,妈妈和大姑也上来帮腔,为难得他发火大叫了起来。
最后他写道:“奶奶,孙子向您保证,以后我会尽最大努力不对您发一点脾气,不让您伤心了!”又怅然地问:“为什么这些话,我只敢跟一个公众号说呢?”
@大肉小肉都是肉 35岁 辽宁鞍山
今年没吵,因为去年吵过之后,离婚了。
@何茉莉 35岁 江苏苏州
几乎年年吵,为了爸妈、家族仇恨,小时候怕,长大了烦,只能选择逃跑。
今年我主持了我爸妈的离婚协议。
@小迪 21岁 广东广州
我质疑为什么我没上族谱(我是女孩子),爸爸含糊其辞,说什么“你以后会上夫家的”,但我们家族谱也没我妈我奶啊!
@杨枫 26岁 辽宁大连
吵架,就是因为买了包辣条吃。
妈妈说:“我怎么有这么个孩子!”我说:“26岁已经工作3年了,我为什么不能决定是否吃一包辣条?”
@鱼的记忆 50岁 四川巴中
因为我没有按照爸爸的意思做事,被他很恶毒地大骂,我感觉很寒心,再也不想和他说一句话。
@J 30岁 山东济南
带老公孩子回娘家,爸妈因为电话充值卡密码吵嘴,妈妈唠叨不停,我应激了,想起很多小时候和结婚后不开心的事,瞬间红了眼眶。实在忍不住,跑进卧室痛哭一场后,擦干眼泪到厨房若无其事的聊天、逗笑别人,缓和气氛。
有好几个瞬间,我都想不管不顾地把委屈和不满大声说出来,但想想过年的气氛、年老的父母、疏离的关系,我克制住了自己。
但是,我很难过。
@枣 28岁 河南
上一段感情谈了五年,因为我爸不同意分手了,我单身了两年多没恋爱,他觉得是因为我放不下前任,感觉对不起我。可是大男子主义让他因为愧疚而更加愤怒,愤怒于自己做错了事,又生气我居然因此生他的气,单身这么久去报复他,于是变本加厉,在又一次别人介绍相亲我不愿意见面后爆发了。
他历数我的“不听话”:高考不听他们的,没选热门专业,大学谈外地的男朋友,工作不如邻居,别人好心介绍对象我不知好歹……
说到最后,我坐在椅子上掉眼泪,他脸红脖子粗,指着我骂,让我辞职,明天去相亲,只要他觉得行,后天就绑着我去领证,大不了过不下去就离婚继续相亲,看我能离几次,又说我到了别人家也是挨打的命,打我几次就老实了。
我想不到这么恶毒的话是从家人嘴里面讲出来的。他摔门而出,我手心手背都抠出血。或许真的有人的家是避风港吧,但不是我的。
@小明堂 30岁 湖北武汉
人生三十年来过得最不开心的一次春节,全家一起吵了一场世界大架,每个人都伤心流泪,第二天集体十二点都没起来床。
有了完整自我意识的子女和父辈的代际矛盾愈演愈烈,他们无法适应社会变化,试图把自己那一代的经验强加到下一代身上,不被接受便是恶语相向破罐子破摔……当晚想了很多,觉得可能需要像哪吒一样,剔骨还父。
@张先生 32岁 新疆乌鲁木齐
春节前失业在家,但是有意向单位,节后可入岗,春节期间房贷、车贷轮番袭来,还完后,为了让父母开心,用兜里仅剩的几百元带他们去景区玩,计划用剩下几天时间上网课准备考证。
为此我早已提前告知父母玩完以后我要学习,意思就是不要再打扰我,没想到老妈不管不顾,说她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鉴于之前相亲失败给我带来的沉重打击,我就勉强推辞说我不自信,比如不够勇敢,不够野,从小就是乖小孩。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晚了,在房间里听到爸妈在背后一直在说我是个没出息的种,像个废物。我一开始非常气愤,赶紧洗漱完背上书包去了图书馆,但在去的路上我就感到整个人心都碎了,前几天在空闲时间学习时,所有知识点都是可以看进去的,到了图书馆,我直接恍惚了,只能靠听歌来缓解。
晚上八九点我才回家,爸妈给我端来了饭菜,我一口都没吃,也没有理他们,第二天也是。我也没做错什么,为什么会换来父母背后如此恶毒的语言?
本就在深渊挣扎的我,一直在努力向上攀登,没想到自己的家人又一次将我踢进了深渊,我只是想晚点结婚又不是不结婚,我也没有犯过大的错事,为什么要这样打击我?我觉得我前三十多年的努力犹如一缕青烟,随风飘散了。
@鹿先生 56岁 浙江杭州
去年底开始,女主催22岁的女儿谈恋爱,女儿非常抗拒。我很尬,只要我发话,女主就开始向我开炮。
我一般沉默,然后私下会单独与女儿交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要自己开心,且没有干扰ta人,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momo 36岁 北京
我已婚已育,过年家里有老人有孩子,但是今年没有吵架!原因在于,我,也就是家里的孩子妈,在养病,啥也管不了,就这么简单。
因为身体限制,所有事务都交给其他家人打理。在此过程中,我无法过问过年吃什么,做什么,如何打扫卫生,孩子怎么带。他们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卫生可以几天打扫一次,老人怎么带孩子都可以,我只交代一些诸如“注意安全”的原则,除此之外,吃什么玩什么都随便。结果是,今年过年非常和谐!
这次养病,我的体会是:幸福的秘诀,就是真的不要对周围的环境要求那么高。过年包括生活过日子,最理想的状态是既不要控制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所控制。干活多的获得情绪价值,干活少的提供情绪价值。当你放弃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欲,周围环境就会回报你和谐与快乐。
@大象 40岁 江苏苏州,老家湖北荆门
老父亲平日在苏州帮忙带娃,暑假寒假都迁徙回老家。
大年初五,闲不住的他一早叫嚷着要保养农机,被劝住后仍不空手。和老母亲两人合计了下,说不行就去犁地,结果犁到土沟边的树根,被绊住拖拉机翻车了。所幸人没事,腿瘸了,送到医院一检查,骨折了,住院治疗。
我气到天灵盖冒烟。
生气主要是大过年的也不消停,太会折腾了。老父亲应该在4天后返苏,好不容易抢的车票,伤筋动骨简单点也要2到3周,马上开工开学,娃也不好安排,把后面好好的计划全部打乱节奏了。
@珞樱 33岁 北京
小时候,每年都要经历过年的吵架甚至打架,直到10年前,父辈和祖辈断亲。
今年过年没有经历吵架,非常安静清爽,因为我也和重男轻女,要把我房间换给即将结婚的儿子的父辈断亲了。
@扁扁 20岁 陕西宝鸡
应该不止我一个“流动大学生”吧,回家时拖着沉甸甸的一个箱子,连睡衣、牙刷、毛巾这些基本的东西都要自己带,外出上学以后,家里再没有我的空间,也没有人为我保留这些东西,我的全部衣服都在学校,回来以后行李箱摊开在地上就是我的临时衣柜。
在家没有叠不叠被子的自由,没有决定吃什么和什么时候吃的自由,没有决定什么时候睡觉的自由,甚至不能决定家里的窗户要开着还是关着。该洗的碗筷和该扫拖的地却是一个不落,只是初三校园论坛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能不能提前返校的帖子。
我的姑姑今年42了,还没有结婚,因为嫌烦已经十多年没回来过年了。堂姐也已经到了被催婚的年纪,总觉得再过两年就到我了。我想,她们和家庭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接触外界以后突然从家族剧本里醒过来,发现自己在演一场荒诞剧,而家人还在催你念台词。
过年团圆的,到底是谁的家人?我只看到被锁在厨房的女人,和一群抽烟喝酒睡觉打呼吆五喝六的男人。
这次回去,我还发现了以前我家客厅的装饰。从我记事起,到家长离婚,到他们各自再婚,这副“家和万事兴”在那里挂了十多年——可能是越缺什么,才越会挂着求些什么吧。
@苏北煎饼哥想吃米饭 48岁 江苏连云港
夫人花很长时间,反复琢磨亲戚见面时的言行举止细节,揣摩其善恶出发点,让我感觉“他人即地狱”。
人与人在行为背后原因理解上的差异远大于物种之间的差异,吵架时感觉人生无意义。
@萍姐 43岁 河南扶沟
大年初一婆婆不让倒水(包括尿桶、刷碗水等等)。
@女士 51岁 四川成都
脚受伤了,还被逼着回乡下上坟;娃有时差,还被逼着凌晨4点打电话给长辈过年。
@小王 34岁 河南信阳
侄子大年初二要离开,说家里不温馨,他爸又说了贬低他妈出身背景的话,他走出去奶奶就哭了。
想起前些年,我二哥也干过类似的事,都是小问题,没必要大动干戈,一句幽默话就过去了,男的都太不懂事了。
@响叮铛 18岁 辽宁鞍山
过年走亲戚,我送大姨一箱啤酒,这箱啤酒是过年特供的,保质期只有45天,大姨看错了生产日期,打电话告诉我给的东西过期了,不仅如此,她还给其他亲戚打电话说我给的啤酒过期了不要喝,事后才发现是自己错了。
我十分生气,一宿没睡着觉,决定明年不再和她来往。
@小微 37岁 江苏宜兴
爸爸吸烟很猛,他吸一次,我就说他一次。他总是摆脸说:“我吸烟还要你管;我生了个女儿,不吸烟不喝酒,那还有什么意义?”我听不进这些话,他更听不进我的劝言,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年初二这天,我说:“我要回家了,你一直吸烟,都是烟味我呆哪里?”爸爸不希望我回家,我说你不吸烟我就陪陪你,爸爸答应了。于是我们在车里坐着聊了一个多小时的天,给他吃坚果、糖果解烟瘾,他帮外孙女剥松子解闷。
原来,爸爸吸烟是因为无聊,也是真的需要陪伴。
@女儿 32岁 广东广州
作为家里最小且未婚的女儿,安排好父母、兄嫂一共6口人的出行计划,“扫兴式父亲”“低情商兄长”让人随时随地爆炸。
例如,选了米其林餐厅,点了菜我爸说不好吃,走出餐厅后评价说不如去他某位兄弟推荐的某高级餐厅望着地标吃,但前面做计划时他从未提过这个需求,而且他这么说只是爱面子舍不得钱。
想带家人试试我常去的街坊好评的早茶,大家刚入座泡茶,我哥说不如去他朋友推荐的地方,原因是他朋友刚好当天在那边吃饭,他想过去看他,但他先前也没有说过这家餐厅。回头我爸特意问我哥口味如何,他们当着我的面回答说“一般”。
这次出行,一切付出换来的就是他们轻而易举的“点评”与“审判”。不会再有下次了,我还是自己玩吧!
@张老师 55岁 北京
90岁老人,抱怨年轻人的铺张浪费。我的感受就是,这不只是代沟问题,更多的是人性问题,我只有沉默。
@沐繁 31岁 陕西西安
我一年半之前离婚,现在单身,爸爸催着找对象。除夕晚上他再一次说出“女孩容错率低”的言论,离婚时反对的理由也是离了之后不好找。
我觉得在社会立足已经很艰辛的情况下,还要被家人审判,而他原本应该是我的后盾。很伤心,很失望,当时问了他一句“就非得结婚吗”,然后几天没有正常交流。
我不再抱有任何改变他人的想法了,为了让自己不再受到伤害,明年过年应该不会回家了。
@红泥小火炉 29岁 湖北黄冈
体制内,女,26岁短婚未育离异,今年29岁。
往年由于婚姻问题气氛凝重,但是今年家里人都很开心,一方面是经济上支棱了一把,我在父母支持下完成了买房买车两件大事,装修也是我自己找图自己设计,房子装修得蛮漂亮;另一方面今年我也比较勤快,往年父母喊吃饭,我顶多洗碗,今年我跟爸爸一起办年夜饭,炖牛肉、切素菜,炸圆子,从内心觉得要传承年味儿,有意识地学着做米酒、祭祖、人情往来等等。
感觉父母也有在把我当大人对待,因为订车、看房、装修一直都是我一个人盯着实现,做饭干活儿也能有模样了。前不久有人介绍对象,爸爸罕见地没有催我,而是在对方说男孩条件好有车有房的时候,爸爸骄傲地说这些我家也都有了,主要看男孩人品。
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经济独立(不是经济自由)真的是一切的基础。你可以像个大人一样去完成很多事情,慢慢被认可。催婚还是催的,但是父母也在体谅择偶婚恋的不容易。
@被迫闭嘴的小Q 21岁 安徽滁州
过年又和父母吵架,又和奶奶吵架,原因都是父母要离婚这件事。
我已经成年了,对父母感情不和也早就习惯了,所以我其实是支持他们离婚的,不爱了不如放手。
父母吵架其实不在于厘清他们爱不爱,而是翻旧账,争论双方家庭物资的支持。我和奶奶吵架是因为她觉得我白眼狼,支持离婚是站在我妈那边,完全不考虑我爸平时给(不多的)生活费(但是没给过多少爱),以及认为我妈“离婚了多难看”“她这样的也再嫁不了好人家”……
我最难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里上上一代的女性一起围剿我妈,而男人们不是充当沉默的受利者就是尖锐的支持者。一场离婚,演变成了两代人,尤其是两代女性间的争吵与对峙。为什么同为在婚姻中不幸福的女性,不能共情和尊重另一位渴望挣脱束缚的女性?
说实话,这件事情根本轮不到我说话,家里人会说“你还小,不懂”“我说什么你都要顶嘴”“你爸再差,有什么不能过的,大家不都这样过来的”……但是他们说我妈坏话的时候却从来不回避我。我希望他们能尊重别人,把决定权还给当事双方。
@绵羊 26岁 河北四线小城市
父母借着酒局后残留的酒意对我的工作生活和婚恋情况狠狠批判。总结就是三不孝:考入体制内不知满足是一大不孝,平常不跟家里通电话不关心家人是不孝之二,不结婚不谈恋爱是第三大不孝。
除夕夜,妈妈是炮轰主力,爸爸是默默流泪(无用的他在这个时候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奶奶打圆场。他们三人坐在一边,而我站在审判桌的另一边,因为不想要过年期间闹矛盾,于是我一句话都没有回怼,但是有一刻我很想要立刻打车回北京,一个人的出租屋可能才是我过年应该待的地方。
@步入中年未婚大叔 36岁 内蒙古呼和浩特
我因值班在外地过年,母亲大人老式迷信,隔空视频教育,让我大年三十晚上八点以后不要出门,小吵了一架。
其实身处两地,听一听就好。如果自己有本事,可以通过物质和精神变相满足家人的需求,让他们少说话,还能多夸夸你。要是自己没本事,没办法,只能选择不回家。
@yuyu 27岁 浙江温州
父母希望我在一天之内走访十几位亲戚,我觉得安排过于紧张,身体吃不消。在我多次表达不愿走亲戚的意愿后,我连续挂断了三次父母的电话,导致激烈争吵。
此外,我今年刚结婚,父母期望我能够让爱人回来住,但爱人感到不自在,不愿意久留,我也因此受了责备。
我连夜离开老家,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然而我内心也充满了愧疚。我知道这会让父母失望伤心,但我也压力过大,需要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冷静思考。我想,等我情绪稳定,能够更理智地处理问题时,再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以解释我的立场,表达我的歉意吧。
@小鸭 25岁 广东广州
今年的吵架是去年硕士毕业时战火的延续,我没有接受父母的安排,拒绝进入老家的稳定单位,而是留在了广州。
饭桌上的任何对话,结尾几乎都是“你工作不稳定”,和母亲聊起初高中同学的近况,母亲只关注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进入体制内或者回到老家的同学一样听话。
我不止一次表示“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跟母亲解释我的工作,她只知道我没有编制。我在广州半年,上班充实且快乐,认识了很善良的朋友,业余时间游泳健身,做副业还小赚近五位数,而她只觉得我留在广州是因为贪玩。
@龙女士 45岁 广西柳州
每年过年都和老公要因为喝酒吵架,今年也不例外。
年前连喝三天,天天醉,从农历二十七到除夕,初四初五继续醉。在村里面,这家叔公喊,那家叔叔聚,邀请的电话打来,不去是不可能的,反正就是也不想拒绝。
喝得扶墙回家,不辨方向。醉着说他装不懂,醒着说他不接受还反驳,我气愤得不得了。
其实,聚聚喝点也不是不可以。可问题是奔五的人了,上有八十岁老母亲,下有幼儿园小宝,都不把健康放第一,不会适可而止,非得喝到散场,总是认为这样,才是感情好给对方面子。
唉,我真是服了,每次醉成那样,真的怕他会死。
吉林白山40岁的@想喝酒的老郑每次回媳妇家过年都会因为喝酒吵架,“不喝怨我,喝多了怨我,别人喝多了也怨我”
@月亮姐姐 46岁 辽宁沈阳
二十八晚上吵了两句,结果老公跑去喝酒喝多了,二十九早上继续大吵大闹。起因就是一年了没存到钱,生意不好,我也没办法,很堵心,生病了,在床上躺了好几天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心好累。
@小雨 24岁 山西晋城
和朋友快一年没有见面,约好了初五下午聚一聚,妈妈却要初五下午带我去她的一个姐妹家。她想让我缩短见面时间,我想让她再安排改天,争执不下,无法退让妥协,吵架时候内心压抑。
我讨厌回家后退行成小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情绪边界感瞬间被击碎,我自责脆弱无能,自责为什么不关心自己的情绪,也自责为什么不能理智地和妈妈说清楚自己的感受,而是用极端幼稚的方式向她发泄自己的内耗不满。
@西西 25岁 四川成都
我是应届文科硕士,几乎集齐了所有找不到工作的buff。在此之前,我考入985,顺利保研,一直是家里最不让人操心的孩子。但就在今年,我连续经历了省考、国考、选调失利,教师编人才引进也失之交臂。
回家第一天我还在和父母倾诉衷肠,但当第二天我走出房间,迎接我的是母亲一句“就是因为你起那么晚,才会永远考试都差一分,永远进不了面......我觉得你以后都找不到工作,天天在家给我们做饭当保姆也好,要不你还能干嘛?”
我想反驳,张嘴鼻子却像进了水,脑子酸酸涨涨地疼。我以为家会是我永远的后盾、退路和港湾,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里其实是我父母的家。
争吵发生后,我把自己在房间关了大半天,中午也没有吃饭。我是独女,家里虽不富裕,但也算小康,父母收入非常稳定。争吵爆发固然有父母操之过急的原因,但更多其实源于家庭教育中长期潜伏的矛盾。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对我的控制欲就非常强,成绩稍微下降或者言行不合意,打骂都是家常便饭,直到我上大学远离家庭才稍微缓和。离开家庭之后,我早就不再是逆来顺受的孩子,内心价值判断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时至今日,考公考编对我来说仍然只是仓促中的尝试,并不是我的理想职业。失利固然让人沮丧,但父母的不理解和出言讽刺更让我伤心。我不再想要改变父母的认知,只是用明确的态度告诉他们我不接受pua,如果他们要说这些话让我难受,那我们就不要再待在一起。
现在是初五,我已经回校了。学校很冷清,但我不后悔。
@面团儿 37岁 天津
今年没有吵架,但往年春节总是吵架甚至打架。原因不外乎我妈念念不忘当年婆婆对她的恶,我爸愚孝认为我妈无病呻吟,而我奶奶在儿子面前装作弱小无助又在儿媳面前阴阳怪气。
我今年37岁了,早就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我依然控制不住在新春佳节的焦虑和担忧,甚至不端午、中秋,各种节日都令我神经紧张、忧思难眠。
我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正好轮到我除夕值班。独在外地,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家在外过年。中午打电话回家,期待着父母能跟我聊聊天,关心关心我,没想到电话那头是我妈的哭声和我早已倒背如流的往事。
最近两年节日吵得少了,是因为我现在一到节前就以没人带孩子为由把我妈请到我家,把她跟我爸物理隔离。虽然年节我们一家不再团聚,我和我妈之间的气氛也有些怪异,但我终于也能稍微松口气,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流浪人机 29岁 山西太原
过年吵架经历太多次了,而且几乎都是我爸突然发脾气引起的。
有一年,我还在上大学,除夕当晚,我在另一个屋子陪奶奶看电视,听到爸爸妈妈屋子里突然传来了摔东西以及我妈妈的怒骂声。我赶忙过去,冲着他们大喊了“还过不过年了”,我妈立马反驳:“可不是我的问题,我就问了你爸一句给孩子们发多少压岁钱,他就突然摔手机了。”
还有一次是过年做饭,奶奶没有提前把冻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冻肉和碗粘在一起,我爸想用刀把肉和碗分开,突然脾气一上来就把碗摔了,奶奶立马就哭了。
大概是因为社会生活艰难,爸爸在外过得不如意,没有成就感,只能把怨气发泄到家人身上。我们一家人是常年在四个甚至五个不同的城市生活,过年是唯一可以聚在一起的日子,却也变成了我最不开心最不期盼的日子。
我爸是个内心缺陷很多的人,他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太多了,但他已经老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他。我只能告诉妈妈,尽量远离他,不要被伤害。于我自己,一定得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学会爱自己,把最珍贵的留给最亲近的家里人。
@饼干 25岁 浙江绍兴
在外读博,一年也难回几趟家,结果年初三就开始吵架。年前姑姑说的一句话惹了我妈生气,爸爸又觉得一句话不用放在心上。炮仗对上窝囊组,狂翻旧账:一个说过日子要往前看,另一个说要铭记历史。两个犟种,各执一词,冷战收场。
父母失和,殃及孩子,我夹在中间,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母亲大人恨屋及乌了,里外不是人,家也不像个家,真想一走了之。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没有学会课题分离,作为一个社会学出身的“专业学子”,在直面鲜活的现实时,深刻感受到抽象理论的苍白无力。给我妈转账讨好,只有支付宝提示音回应我。
求助DeepSeek老师,方法很好,实践后又挨一顿骂,顿觉“AI统治人类”论太过杞人忧天——至少在中国中年女性这里无计可施!
最后学会了摆烂,不当“给母亲当丈夫的东亚女儿”:妈沉默,我更沉默;妈说话,我撒娇卖乖。老爹负责做饭洗碗切水果,和我一起伺候妈咪按摩,终于把我妈哄好了一些,白天和老爸忙活两小时做的雪媚娘(神似小笼包版),她也愿意赏脸吃两个了。
@一个人的清净 41岁 江西于都
我71岁的父亲和我44岁的大哥在客人来家拜访时发生争吵,起因是父亲爱喝酒也爱听奉承,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了一些无伤大雅的闲话。大哥一直和父亲脾气秉性不和,当客人面指责父亲不自律、不要命,反复强调自己是出于关心。后来亲戚们劝解,大哥离席,大家草草结束晚餐。
我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子俩的矛盾一直存在。父子俩人生都是高开低走,互不认同。父亲觉得儿子没有替自己争口气,明明自己这代没有落后同龄人,到了儿子那代,却无车无房,做苦力养活孩子;儿子觉得父亲爱喝酒、虚荣,与自己新的认知不符。近十年,大哥经历了车祸、配偶背叛、离异、打工,和年少时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有本质区别,于是他们时不时会因为小事起争执。
我觉得我能理解他们两个人,很同情他们,也尽己所能去帮助缓和。我也时常担心,父子俩如此会不会对侄子侄女们有影响,如果有,我不敢问,也不知如何问。
@木子李 34岁 山东淄博
父亲看不惯孩子的一些表现,比如吃饭不好好吃、动不动哭着喊妈妈、玩一些他觉得不该玩的等等。其实这些表现有时候我看到也很烦恼,但是很多是多次管教没有改变的,所以我也不再跟孩子杠了。但是,这些在老父亲看来非常严重,认为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长大了就管不了了。
比如父亲过生日,孩子在玩吃完的蛋糕盒子和工具,不免到处弄了些奶油。父亲就直接把蛋糕盒扔了,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老父亲说:“你要那个东西干啥,又没有用,玩点什么不好!”其实我觉得擦干净给孩子玩没啥,皆大欢喜,但老父亲又说:“现在要这个你给,等大了要你们的头,你们也给?!”
每次父亲把一件小事说得如此绝对如此悲观不堪时,我内心就会升腾起愤怒、焦躁。我前所未有地疯狂跟他吵,哭着喊我在孩子教育上多么焦虑无助,为什么不理解不帮忙,反要制造更严重的焦虑;愤怒父亲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孩子,他只是小,才不到4岁,正调皮,他有他自己发展的力量,相信他,他就可以做的很好。
同时,一股强烈的委屈感冲上来,心疼小时候的自己,我也是如此被对待的,甚至比这更糟糕。
@阿律 28岁 甘肃兰州
年前我给妈妈买了羽绒服,妈妈发量少,头感觉冷冰冰,就也给买了帽子。弟弟在外地工作回来,也给妈妈带了个帽子。
大年初三,我妈戴了弟弟拿回来的帽子走亲戚,去到亲戚家,我妈很开心地夸了至少三次我弟弟给她买帽子,我就觉得我妈还是更爱我弟。说一两遍都可以,第三遍的时候我是真的很伤心,回来路上我就哭了。
我跟妈妈说了我不开心的原因,明明我也买了,但是只夸弟弟一个,是不是偏心?
明明也可以顺嘴提一句我的,但却被我妈说我小心眼,更伤心了。
@momo 26岁 辽宁鞍山
今年我在情绪自救上做了很多努力:做心理咨询,看心理学的书,定期接触户外,坚持运动。很不想把事情都归因到原生家庭,但事实是必须先找出病因,才能有效治疗。
我学了很多理论知识,知道自己是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之后,很希望借春节通过深度谈话让他们了解我的痛苦,获得多一点关爱。
但当我把备忘录里的几段图书摘录读给他们听的时候,我爸对我破口大骂,问我想怎样,说他才是老子,他养我到这么大竟然还有罪了。一边骂一边数落我如今的不如意,觉得我不如别人的孩子。
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没有争吵,只有流泪和颤抖。
春节是最长的一个假期,我好想跟他们讲我这一年工作的不如意,情感的不顺利,我好想跟最亲近的家人分享我的喜怒哀乐,让他们知道幼时的养育模式一直在影响着我。直到最后我发现,心理学解答不了我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也改变不了我的父母。
@海螺 24岁 东部沿海四线开外小城市
每当各路亲戚大聚餐,个别亲戚在炫耀自家小孩成绩时,总喜欢语带挑衅地询问家族里其他孩子的成绩,明里暗里贬低其他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这种挫伤其他小朋友自尊心以建立优越感的行为让我非常愤怒。
成绩好在一些时候的确重要,但不是只有成绩好的才是好孩子。我永远认为,哪怕成绩不好,但热爱做饭、画画或对其他方面感兴趣并付诸实践的小朋友,与热爱学习的小朋友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值得同样的尊重、鼓励和爱护。
我会竭尽全力去反驳唯成绩论和与之相关的价值判断,也许是因为我的求学之路走得最长,这使我和我的发言具有了某种“威慑力”,某些拿腔拿调的亲戚不敢驳了我的“面子”。虽然我觉得所谓的“面子”毫不重要,但想到能够保护一些内敛害羞的童心,争辩仍有意义。
另一方面,我又感觉悲哀,小城市的孩子所享有的教育资源和上升途径是那么有限,学习好像由始至终都是最可视化的出路,可是真的有必要让所有孩子都成绩好吗,成绩好就能过得幸福吗?
我盼望着不同种答案,可是当与自己最亲的堂弟表妹真的不爱学习时,心里还是紧张着急。这让我怀疑,真的能有另一种不经由学习就能获取幸福的通途吗,哪怕这条道路具备存在的可能,我们真的能放心让孩子走上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吗?太矛盾了。
@鱼儿 47岁 上海
春节去泉州,景点人多,吃饭难免不赶趟。我路边摊垫一下就行,老公却觉得景点门口看一眼就好了,必须坐下好好吃饭,还要喝酒。
我尽量满足,无奈春节太难,都觉得委屈。大家都有自己觉得舒适的区域,尊重大家的选择,等孩子大一点,就单独带孩子出去,非必要不带孩子爸爸了。
@六芒星的钥匙 45岁 河南信阳
今年没有吵架。
我平时在郑州上班带孩子,年前在妈妈家呆了几天。妈妈身体不好,反反复复说自己不能生气,于是我对她言听计从,哪怕是她交代从短视频中听来的年夜饭必须要摆两个苹果两个橘子,也乖乖照做。她说要讲风水要有“规矩”,我附和科学的尽头是玄学,40多年来,第一次母女关系如此和谐。
面对老迈、固执的父母,要心态放平。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七十多年养成的习惯,岂是我辈几句话就能改变的?就是陪伴、顺从,非原则性问题不争执不辩论不改变,毕竟家是讲爱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M
我过过很多次黑灰色的年。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给奶奶拜年,我羞怯,因为我不是她带大的孩子,我根本做不到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新年快乐;而敷衍,我做不到,也不想做。爸爸一开始温柔地要求我拜年,然后突然就怒火冲天,用他低沉且充满压迫性的声音命令我跪下。
亲戚们感到不对劲,说别让孩子这么紧张云云。可是下一秒,他就开始大声指责母亲,说是她没好好教育我,才搞得我一点都不尊重长辈……
母亲很委屈,不记得她是如何回应的,只知道她哭了,身边围绕着一些女性亲戚,她们或是劝慰母亲不要放在心上,或是聆听母亲的哭诉,没有一个人在那个时刻真正站出来为母亲说话,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