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东边日出,西边雨。
近期,新冠疫情拐点已过,全国各地新增病例从高峰期的一天上万,降低到只有二十多例,且全国多数地方连日无新增。
在此关键时刻,北京却逆势上扬,成为中国新冠疫情增长最迅猛的地方之一,其中,
3
月
10
日更是一天新增
6
例,成为武汉之外,新增病例最多的城市,举国震惊。
事实上,无论中国何处发生疫情,永远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个是疫情发源地,一个就是北京。
本次发源于武汉的新冠危机,为什么比发源于广东的非典疫情更为严峻?
为什么
17
年前遭遇挑战的北京,本次仍需高度警惕?
其背后的逻辑是:
武汉与北京,是中国人无法绕过去的两个城市。
武汉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多数经济和人口流动,不得不经过武汉。
北京是中国的行政权力中心,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不得不通过北京。
发源于武汉的新冠疫情,极度凶悍;
而北京,不得不高度戒备。
(1)
从广东到武汉,新冠为什么比非典更凶悍
?
新冠病毒,狡诈凶悍。
已有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比非典的致死率低,但是传播性更高。这是新冠疫情迅速蔓延,并且很快就超过了非典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重大原因。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可忽视。就是病毒策源地。
非典策源于广东,虽然广东是中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但是毕竟地处南国,偏居一隅。而新冠疫情发于武汉,居天下之中。所以具备更强的传播便利性。
在高铁时代,武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武汉连接南北,扼控东西,襟带山河,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战略地位极度险要,
以武汉为圆心,其半径
1000
公里左右,五个小时内,北至北京,东至上海、杭州,南至广深,西至成渝与西安,囊括了中国主要的经济区。直接和间接辐射,能够达到中国
80%
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简言之,新冠病毒,能够借助高铁,从武汉出发,
5
个小时影响中国
80%
的人口。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人口超
1000
万的特大城市,如潮水一般流出
500
万人口。其中的带毒者,很快散步全国各地。
高铁时代,武汉被赋予了特殊天赋,但是,
这种天赋现在成为一柄双刃剑。
本次疫情难以控制,一个很大的原因,也在于始发地在武汉,通过高铁等陆地交通,向全国扩散的速度非常快,远远超过非典时期。
(2)
17
年后,北京为什么又要高度戒备?
北京需要特殊的防御,在于两个原因。
一是,北京本身处于武汉
5
小时陆地交通影响区内,二是,北京作为中国的行政中心,既然集中了全国最精锐和最多的公共资源,就无法彻底关上大门。
罗天昊国与城曾提议在武汉之外设立三道防线,北京就正好在第三道防线上,距武汉
1000
公里,五个小时高铁时间。
非典时期,疫情从
2002
年底的广东,传入北京,时在
2003
年
3
月,几乎花费了
3
个月左右。而本次新冠疫情,从
2019
年底的武汉,传入北京,时在
2020
年
1
月上旬,仅半个月时间。
在高铁时代,武汉的利弊都被放大。北京作为武汉五小时辐射区,无法躲避。
但是,更为严峻的挑战,还在于第二个原因,即,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集中了全国最精锐和最多的公共资源,而这些公共资源全体国人无法绕过,这就注定北京是中国唯一无法关门的城市。
所有国人,除了本地省会,另外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北京。
当下,一百多家央企中,超过一半的总部驻扎北京,在中国十大医院中,北京最多,同时,北京还是中国三甲医院最多的城市,全国
985
大学中,五分之一在北京,双一流大学,也近四分之一集中在北京。同时,北京
是中央银行所在地,也是三会所在地,是政策的策源地。控制了全国的金融。
上最好的大学,看最好的医生,求最好的项目,要最好的政策,都必须要去北京。
北京虽然执行了严格的户籍政策,但是,因为拥有全国最好的公共资源,各地人还是趋之若鹜,突破各种艰难,来到北京。
截止
2019
年,北京常住人口为
2153.6
万,常住来外人口
745.6
万人。还有很多不在统计数据中的短期流动人口,到底有多少,更没有人知道。
庞大的常住人口,繁杂的流动人口,对于北京的疫情控制,构成了空前的挑战。
17
年前,为什么发源于广东的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最终不是广深,而是北京?
逻辑是:广东疫情虽凶,毕竟人可以在疫情期间选择不去广东,改为经济发达程度接近的长三角。
广东再发达,也有替代性。
北京作为首都是唯一的,没有替代性。
所有人不得不来北京,最后,疫情中心从广东转移至北京。
今天,新冠疫情虽然被分割包括在武汉,但是,北京仍存在巨大风险。
北京,唯一无法拒绝全国人的城市。
这是北京无上荣耀,也是最大的风险。
(图,中国著名影像家 B型血的兔子 摄)
(3) 警惕输入性病例——
全球第二大国的首都,北京无法拒绝世界
居长安,世人之梦。
作为全球第二大国的首都,繁荣且治安良好,北京近年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与文化交往的重要中心。
在北京,全球多数国家在此设立了使馆,世界五百强中的大部设立了办事机构,各个知名大学都有各种访学来往,中外之间交往频繁。
中国与世界,早已谁也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