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色字长期关注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
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另外,“药引子”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
临床上,医生常用药引来补充药物疗效,中成药尤为重要。
下面讲述几种实用药引的功效:
生姜,具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的功效。用量约 9-15克。常用于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煎汤服。
芦根(鲜者为佳),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痘疹初起等。用量为 10-15克,煎汤服。
糖开水,有“驱虫药”的效果。治疗肺燥、肺虚、肠燥便秘等疾病,用蜜糖水送药,均可提高药效。
脂油性食物,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E等,食用了油脂食物后服药,更利于维生素E等的吸收利用。
盐,能引药入肾。故补肾药物,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常宜淡盐水送服。用量为 1-2克,加水半杯溶化即可。
米汤,能保护胃气。治疗肠胃病的苦寒性药物,宜用小米汤送服。
红糖,有散寒活血补益的作用。治妇科血寒血虚诸证的药,可用红糖水送服,每次用量为 50克。
藕汁,能清热止血。取法:将鲜藕洗净、切碎,加点凉开水,捣烂鲜藕,用纱布挤压取汁。每次用半杯(约 100毫升)送服即可。
葱白,有通阳散寒助发汗的作用。治外感风寒,用葱白 2-3茎,切碎水煎取汁送服。
黄酒或白酒,酒性辛热,通行经络,发散风寒。治风寒湿痹,腰腿肩臂疼痛,血寒经闭,产后诸疾,跌打损伤和疮痛初起,寒疝等,用中成药时,可用温酒送服。黄酒用量 25-50毫升,白酒酌减,也可根据个人情况增减,不醉为宜。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可用蜂蜜;补脾和胃用红枣;清热利尿用竹茹、灯芯草等,都有助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此文来自《中医特效处方集》,都是经过实证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152-1415-3
售价:119元
亲仁书屋 淘宝店
https://shop116297290.taobao.com
(将此链接复制后用浏览器打开)
请认准店铺标识↓↓↓
长按二维码 添加客服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购买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