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冰直播间,我终于明白:高情商安慰他人,有一个万能公式。这篇文章3900字,预计10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收获。
作者 | MISS蔷薇
编辑 | 小眠宝
来源 | MISS蔷薇(ID:vlook7232)
最近直播重点多,预约保你有收获
👇👇👇
前段时间,在大冰的直播间,看了一个“拯救轻生少年”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可以说,故事本身和大冰的处理方式都极具“治愈力”。
而这个故事也爆火全网,被网友称为“这才是互联网该有的样子”。
一个人陷入绝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那天对于大冰来说是一次寻常的直播,他像往常一样与网友寻常地互动。
不寻常的是,一位少年连线了进来,声音略带颤抖,透露着深深的绝望与无助——
彼时的他,正站在28楼,准备轻生。
少年出生于1993年,自己是私生子,自幼便是黑户。父亲是山东泰安人,在山东有家庭,去内蒙认识其母亲后,在黑龙江生下了他。
父亲酗酒,常打母亲,15岁时母亲被打跑之后,父亲便每天打他。
16岁那年,一次可怕的经历成为了少年心中无法磨灭的创伤。
父亲酒后将他吊在房梁上施虐,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痛苦不堪的少年在极度的恐惧中,举起了斧头向父亲砍去,随后选择了自首。
少年以为他把父亲杀死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父亲被抢救了回来,但他这一斧头,却把自己的人生劈了个粉碎。
从少管所出来后,少年一直被周围人异样的眼光看待,觉得人生毫无希望,生活完全找不到重心和支点。
在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和支离破碎之中,他想到了轻生。
这个连线,是他原计划中在人生最后一个夜晚的最后一次电话,他在大冰直播间连了很久,也等了很久。
也许是命不该绝,大冰凭借着自己的真诚、智慧和影响力,不仅当场救下了少年,更是一键重启了他的人生。
单从故事本身,不是每个人都如同少年一般,有着如此悲惨的身世和遭遇。
但从心理学上看,很多深陷绝境中的人都有着同样的底层逻辑,大部分人会被这个底层逻辑所束缚而内耗不已,小部分人则会完全失控,选择轻生。
一个人陷入绝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身边人或者自己遇到困难,失意、低落、想不开,怎样劝说和安抚才是快速有效的呢?
这个故事给出了答案。
自我放弃之时,就是真正的绝境来临之时。
少年是私生子,本就处于社会边缘化的位置,这是第一层。
他的母亲不堪忍受家暴离他而去,父亲又完全将其当成泄愤施虐的工具,他从精神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弃儿”,这是第二层。
从少管所出来,遭人非议、被人排挤,找不到立足之地,被社会所抛弃,这是第三层。
从自我身份,到父母,到社会,全部背向着他,少年完全感受不到这个世界对他的接纳和喜爱。
于是,这三层共同激活了一个具有极大内在破坏力的心理状态——孤儿原型。
在这个原型的操控之下,一个人就像和世界隔了一层玻璃罩,感觉到被孤立、被疏远、被剥夺、被遗弃、被切断,充满了无力和痛苦。
大喊大叫,没有人听得到,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可面对那层玻璃罩,又缓缓垂下了双手。
这就是陷入绝境的底层逻辑:外界不给力+内在自我放弃=绝境。
▲ 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所以,当一个有着体面工作、可观收入,还怀有身孕的女人,却因为和丈夫吵架,而选择从楼上一跃而下时,原因也许不只是因为某一次吵架。
而可能是因为在无数次争吵中,需求无法被满足,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婆家的指责、娘家的吸血、工作的调整和降薪以及巨额的房贷。
当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在被老师批评之后,却选择了离家出走,最后被发现冻死在公园时,原因也许不是因为老师的某次批评。
而可能是因为从小失去父亲,在冷言冷语中长大,在学校被霸凌时,老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母亲则板着脸指责她“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肯定是你有问题”。
外界的困难超越内在的承受力,我们就会本能地寻求帮助和支援。
这些支援,往往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
对孩子来说,是父母和老师;对成年人来说,往往还有自己的爱人。
而这也是一个人的核心支持网络。
一旦核心支持网络失效,我们的孤儿原型就可能被激活。
求生欲强一些的人,会将目光转向更远的支持网络,比如朋友、同事、咨询师甚至陌生人。
只要内在不自我放弃,就还有希望。
比如大冰直播间的这个少年。
他能够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那么长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连线,即使已经身在28楼,但依然在给这个世界机会,也是在给自己机会。
在心理咨询中,只要来访还愿意走到咨询室求助,就说明他还有活着的动力,还在绝境中苦苦挣扎,没有到最糟糕的时候。
这时候,只要有人能够突破那层“玻璃罩”,递给他一根合适的稻草,一切就可能柳暗花明。
少年很幸运,用最后的机会赌了上了大冰,而大冰和在看直播的网友都没有辜负他。
但也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无数次关于求助的失望。
这些失望吸干了他的力量,强化了他的孤儿原型,内心的玻璃罩已经密不透风。
他会习得性无助地认为:
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给力,还有什么人值得相信呢?
自我放弃之时,就是真正的绝境来临之时。
于是他们就会在某一次争吵、某一次生气、某一次委屈、某一次被指责之中,选择悄然离去。
先照顾好自己。
大冰是如何救下少年的?
我总结了一下:母性原则+父性原则。
更通俗一些来说,就是共情+滋养+接纳+链接+希望。
前四者属于母性原则,最后一个属于父性原则。
接通少年,听完少年的故事,并了解到少年觉得人生无望,想要轻生后,大冰眼中满是同情与心疼,当即提出:
“希望还是有的,我有一个比你明天就走了的更好的选项,怎么选看你了。”
这是共情,共的是少年深处绝境,想要希望的情。
这第一句话,就抓住了少年的核心需求,且满足了少年被看见、被联结的渴望。
这样,少年就想继续往下聊。
接着,大冰又佯装不经意地开始询问少年的工作经历和目前所在地。
少年只说在郑州的一个民宿,但不愿透露更多具体信息,并且明确表示不想让报警。
大冰敏锐地察觉到少年的警觉,马上换言道:
“这边安排个小兄弟过去领你吃碗烩面呀,到郑州了怎能不吃碗烩面呢。”
看似是一句随机应变的话,但也很见功底。
“吃面”的象征意义,就是滋养。
食物带来的慰藉,除了能让身体本身获得营养,还能让人无意识中回到吮吸母乳、与母亲紧密相连的感受,通过 “吃面” 来获取类似母亲滋养的情感力量。
就像港剧里那句经典台词,“不要不开心啦,我煮碗面给你吃呀。”
还有很多关于面的故事,比如经典的“一碗阳春面”,也都与温暖治愈相关联。
果然,有了这一丝滋养,少年内心的防御松动了,抽泣着说道:“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可我一点希望也没有。”
顺着这句“希望”,大冰马上给出了他的指引:
“有希望,上船出海,做一名海员。”
并且呼吁直播间里有资源的网友,一起伸出援手,帮他走通这条路子。
这是非常有智慧和力量的举动。
一方面通过对少年上一份工作的了解,大冰判断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孩子;
另一方面,既然陆地上不自在不舒坦,那么就离开人群,换到海上。
心理学认为,从陆地转到海上,也是从意识转向无意识的象征。
少年坎坷的成长经历中,有着一连串复杂的创伤事件,这些创伤凝结在了他的人格基底,无法在意识层面完成修复,只有回到无意识中才有疗愈的可能。
换到大海这个新的领域,也意味着是少年的自愈之旅。
可以说,这是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大冰为少年量身定制的“再生方案”,为他指引的明路。
而指引力、辅佐力、执行力,这恰好是父性原则的三大力量。
最后,大冰还不忘了在直播间找到一个郑州的兄弟,落实带少年吃羊肉烩面的事情。
一边说着“人呀,只要能吃饱,难过的劲就能压下去”;
一边问少年要“面子”:“咱都是江湖跑腿的人,面子非常重要,我给你指条道,你得给我这个面子。”
这就是联结和接纳,既让少年重新与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又把他拉到了“咱江湖跑腿的人”这个群体里,让“黑户”的他头一次有了身份感、存在感和归属感。
于是,少年被成功救下,并且从后续来看,他真的在学习航海,准备出海当海员,整个人焕然一新。
在这次危机干预之中,大冰是“既当爹又当妈”,而这也恰好是面对每一个“失意之人”的解题逻辑。
如果我们能用母性原则,接住这个人的情绪,并提供理解、抱持和滋养,他会觉得自己被世界所接纳,进而有力量面对情绪和困难;
又能用父性原则,为他提供有力的引领和支持,他的不安、恐惧和迷茫就会消失,进而生出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而当“父母双全”时,玻璃罩就会被瓦解,孤儿原型褪去,他会感觉重新与天地万物相连。
这套万能法则,对成人和小孩都管用。
下次教育孩子,别再一上来就讲道理,而是先俯下身去,听听孩子的声音,给予他“母亲的关怀”,然后才是“父亲的指导”;
下次面对难过的爱人和倒霉的朋友,别再只提解决方案,不如先为她下碗面,把她抱在怀里,静静地陪着她先哭一会;
下次面对艰难的自己,也别再各种苛责和攻击,先吃饱睡好,对自己说声“辛苦了”,休息好了,有力气了再继续前行。
要相信,希望和美好总是会有,因为它与破坏和失去一样,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
而我们当下最要紧的事,是先照顾好自己。
▲ 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周末安好,感谢你看到最后。
点亮“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见吧。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END
来源:MISS蔷薇(ID:vlook7232) 作者MISS蔷薇,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已出版《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辛苦你啦,内在小孩》等畅销书。关注@ MISS蔷薇,查看更多原创文章,从心理学视角观世界,修自己。转载请联系原号。企业培训 ▏入驻书城 ▏品牌联合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看完关注插座APP
避免错过更多好文
点赞、分享、在看,3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