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们介绍了研究肠道菌群与疾病进展关系的两个角度:
代谢物和分泌蛋白
(
最新Cell两篇20.6分子刊:看肠道菌群分别如何通过蛋白和代谢物发挥促癌作用?
)
,今天我们介绍研究菌群的另外一个新角度或热点
——
细菌外膜囊泡(
OMVs
)。
细菌外膜囊泡(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s
)
是由
革兰氏阴性细菌
产生的
纳米级囊泡结构
,它们在细菌的外膜和周质空间中形成,并被释放到细菌细胞外。
OMVs
在细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
细菌间的通讯、营养物质的获取、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传播以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
-
成分复杂
:
OMVs
携带多种生物分子,包括
蛋白质、脂多糖(
LPS
)、核酸(
DNA
和
RNA
)和其他代谢产物
。这些分子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宿主细胞的行为。
-
生物功能多样
:
OMVs
可以介导
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免疫调节、促进病原体黏附和侵袭宿主细胞等。
它们还可以通过传递遗传物质来促进细菌间的遗传信息交换。
-
免疫调节
:
OMVs
可以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或者通过模拟细菌表面的抗原来干扰宿主的免疫识别
。
-
药物抗性
:
OMVs
在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传播中起作用,它们可以将抗性基因从一个细菌传递给另一个细菌,从而增加细菌群体的抗药性
。
-
病原性:
在某些情况下,
OMVs
可以携带和传递病原因子,如毒素和侵袭性酶,这些因子可以促进细菌的致病性
。
下面我们看今年发表在
11.4
分
J Adv Res
期刊上的研究: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activate autophagy to promote oral cancer metastasis
:
研究主要关注
牙周病相关致病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
Fn
)的外膜囊泡(
OMVs
)如何通过激活自噬作用促进口腔癌的转移
。研究发现
Fn OMVs
激活自噬通路,进而影响上皮
-
间质转化(
EMT
)相关蛋白的表达
,促进口腔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转移是导致口腔癌高死亡率和致命性的重要原因(
疾病临床危害
)。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
可以促进肿瘤转移。外膜囊泡(
OMVs
)是由
Fn
分泌的。然而,
Fn
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对口腔癌转移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关键科学问题
)。
因此,
研究团队首先从
Fn
的
BHI
肉汤上清液中分离出
OMVs
,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估
OMVs
对癌症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
Fn OMVs
在体内实验中显著促进了荷瘤小鼠的肺转移
:
接着通过
RNA-seq
分析
Fn OMVs
处理的癌细胞,以确定
Fn OMVs
是否激活细胞内自噬通路,结果发现
Fn OMVs
显著激活了癌细胞内的自噬途径
:
然后使用自噬抑制剂阻断自噬流,观察
Fn OMVs
诱导的癌细胞迁移和
EMT
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使用自噬抑制剂氯喹(
CHQ
)处理能够显著减少
Fn OMVs
诱导的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最后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自噬在
Fn OMVs
促进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1.
在体外实验中
,使用
自噬抑制剂(如氯喹
CHQ
、巴菲霉素
A1 BafA1
和
3-
甲基腺嘌呤
3MA
)处理癌细胞后,发现这些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
Fn OMVs
诱导的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此外,
自噬抑制剂还逆转了
Fn OMVs
引起的
EMT
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包括
E-cadherin
的下调和
Vimentin
、
N-cadherin
的上调,以及
P62
和
LC3B
的表达变化,这表明自噬在
Fn OMVs
促进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起着关键作用。
2.
在体内动物模型中
,
与
Fn OMVs
单独处理的组相比,联合使用
CHQ
和
Fn OMVs
处理的小鼠显示出显著减少的肺转移结节。
此外,
CHQ
处理的小鼠肿瘤组织中
LC3-II
、
N-cadherin
和
Vimentin
的表达水平降低,而
P62
和
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升高,这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自噬在
Fn OMVs
诱导的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最后,这篇文章还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下载仔细研究学习一下。
如果大家有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上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