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  ·  《哪吒2》,又登顶了! ·  10 小时前  
南国都市报  ·  海口至儋州!海南高速公路+1 ·  1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复旦老教授的工资条惊呆众人!顶级大学教授工资到手才8000,钱去哪儿了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5 21:01

正文

当名牌大学的教授每月能拿到多少钱呢?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会很高,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近日,朋友圈传出一张工资条图片,

把一众网友给惊呆了。

据确认,较早转发这张工资条的教授姓张,

称这 是复旦大学一位30年工龄教授的工资

这份薪酬单显示, 这名教授所有工资、各类津贴总和为15335元,但是扣缴了五险一金、教师公寓费用等之后,到手仅有8271.95元。 相比之下,上海部分月嫂的到手工资都已经过万元。


张教授另补充称,这不是工资单,是各种薪酬加在一起的, “总共这么多,别的没有了。” 而且称,这位教授有两顶“帽子”: “上海市浦江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有另一位教授确认: “复旦就这水平。” 相比之下,中山大学谢姓教授称自己比这位教授多几千。

该工资条得到圈内多位学者的转发。

另一位教授在转发这条信息时也看不下去了,在贴文中,他列出了原教授的荣誉身份和贡献,并抱怨称:

“每月就领这么多钱,且是‘薪酬’总数,别的没有了,大家感受下一流大学教授们的日子……”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在微博上表示:

“实实在在就这么多,教授远不是高收入群体”。



顶尖大学教授到手工资仅8000多,

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工资对于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教授来讲确实低了,高级知识分子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如此。


也有网友认为这位教授虽然到手工资不多,但是实际享受的隐形的社会保障要比一个月嫂多得多,所以没什么好抱怨的。



大学教师靠什么赚钱?



事实上,到手的工资不高并不代表大学教师收入不高。


记者留意到, 2 016年上海人均收入为6000多元,这位老教授的工资超过当地平均工资水平2倍有余 。此外,扣除的公积金、养老金等,最终也是落到个人账上,只是暂时不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已。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份工资单上, 有教师公寓一项,金额为1578元 ——在上海,这样的房租显然具有性价比。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根据网上的版本,这位教授为中文系教授。 相比而言,中文系教授除了工资,其他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 如果将范围扩大,其他专业的高校教授,其收入来源显然更加多元化,发家致富并不难。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将高校中的富教授分为四类:


一是“学霸” ,现在大学的学科点如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都是学科点负责人制,学科点负责人实际上是一个自然人,他把学科的资源全部垄断,比如学科博士点的经费、命题、立项、出国、学术会议。


二是所谓“权威” ,他们已经控制了国家的一些课题,是专家委员会的成员,虽然是搞学术的,但由于各种关系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项目资源非常多。


三是“学官” ,亦官亦学,比如副校长是博导又是教授、后勤部部长是教授,这类人也很有钱,因为这类人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都有,并且可以把两类资源结合利用。


四是大学教授兼职 ,去其他学院兼职或者在外当董事,有的在外直接有公司。另外还有一些人脉关系比较好的,能搞项目的,一个项目挣钱数以百万计。


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指出, 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




教授能否“捞金”,能挣多少钱, 跟对口专业的市场化、所属高校的知名度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应用性学科的外来主动项目多,基础理论学科的可申请项目则少得可怜。


一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社会上流传大学教师的收入高,其实他们知道的都是那些神话人物,就像股市上流传的股神一样,属于凤毛麟角。”


为什么工资其实不低拿到手的却很少?


比如文章开始说的到手工资只有8000元的老教授,其实总收入有1.5万元,是因为扣除了五险一金及个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