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类型很简单,仅包括True和False两种类型,但你不一定真的了解……
2002年3月,龟叔首次在PEP285中首次明确在python中引进布尔类型,并包括两个实例:"True"和"False"
布尔类型是int型的一个子类,意味着"True"=1,"False"=0:
1print(True == 1) # 输出True
2print(False == 0) # 输出True
1True + 2 # 输出3
23 * False # 输出0
其他编程语言中,可能布尔值会写作"true"和"false",但在python中必须首字母大写:
1a = true
2# NameError: name 'true' is not defined
在python中,数值0(各种类型下的数值0)、空字符串、空列表等以及特殊的None值在判断真假时,将被判断为False:
1bool(0) # 整型0 False
2bool(0.0) # 浮点数0 False
3bool(None) # None值 False
4bool('') # 空字符串 False
5bool([]) # 空列表 False
6bool([None]) # 含有None的列表 True
由于布尔类型仅有两个取值,所以所有True或者False具有相同的实例地址:
1a = True
2b = 1 == 1
3print(id(True)) #140734530754896
4print(id(a)) #140734530754896
5print(id(b)) #140734530754896
与很多编程语言也不同,python中的布尔逻辑运算符是and、or和not,而不是&、||、~(分别代表了二级制位运算中的逻辑与、或、非):
1bool(3 and 4) # True
2bool(3 & 4) # False 因为3&4的位运算结果为0
10 or 1 and not 2
2# False
短路特性意味着在and或or中,一个值可以判断出结果时,不再对后一个值进行判断,且返回值为可以得出结果的那个值:
13 and 4 #输出4
20 and 4 #输出0
33 or 4 #输出3
40 or 4 #输出4
利用这一特点,在有些程序设计中非常有用。例如判断一个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是否大于0时,由于不确定列表是否为空,所以直接按下标取值可能引发错误,比较稳妥的判断方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