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曰:“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太上曰:“当其无,有器之用”。
《龙虎上经》:“圆中高起,状似蓬壶,关闭微密,神运其中,炉灶取象。”
《黄庭经》云:“出入二窍合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
伯阳真人云:“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胥。”
紫阳真人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
上阳子曰:鼎器之名,非但一说,非遇圣师,难可拟议。曰乾坤鼎器,曰坎离匡廓,曰玄关一窍,曰太一神炉,曰神室黄房,曰混元丹鼎,曰阳炉,曰阴鼎,曰玉炉,曰金鼎,曰偃月炉,曰悬胎鼎,曰二八炉,曰朱砂鼎,曰上下釜,曰内外鼎,曰黄金室,曰威光鼎,曰东阳造化炉,名虽多而所用亦别。
且如内鼎、外鼎之说。
内鼎者,即下丹田,在脐之下三寸,一曰脐后肾前,一曰前对脐、后对肾,一曰脐之下、肾之上。凡此说者,犹暗中而射垛也。有道之士,只要认取下丹田之极处为准。盖下丹田,是神气归藏之府,方圆四寸,一名太中极。
太中极者,言当一身上下四向之中,故曰太中极也。
大海者,以贮人一身之血气,故曰大海。
《悟真篇》云:“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移。”
李清庵云:“乾宫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即此内鼎神室也。
外鼎者,亦名谷神,亦名神器,亦名玄关,亦名玄牝之门,亦名众妙之门,亦曰有无妙窍。凡此数者,犹聋人而听管籥也。有道之士,只要认其经营采取之所。
紫阳真人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叶文叔注:“以玄牝为两肾中间混元一穴。”无名子题曰:“误矣!殊不知,玄牝乃二物也。若无此二物,安能有万物哉?”故曰内外二丹,从此而得,圣人秘之,号偃月炉、悬胎鼎也。
《参同契·鼎器歌》:“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匀;腰脐三,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均。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
《悟真篇》首云:“周围一尺五寸,中虚五寸,长一尺二寸,状似蓬壶,亦如人之身形。分三层,应三才。炉面周围一尺二寸,明心横有一尺,立唇环匝二寸,唇厚二寸,炉口偃开若锅釜,如仰月状,张随号为偃月炉。”此上言外炉也。
仙师之意,借物为喻,使后来人易于领悟。只如“圆三五,寸一分”,此非真师详诲,岂有自知?况其下文多少深意。如叶文叔自叙,丹丘有遇,了然明白,岂谓玄牝之说?不得师传,妄意揣度,果何益哉?后之学人,既蒙师授,当明大要,不可寻文而泥象也。
又详阴炉、阳鼎之说。
偃月炉者,阴炉也。中有玉蕊之阳气,即虎之弦气也。
何谓偃月?盖此炉之口,偃仰之间,如偃月之状,阴海是也。先天自然真一之火,月生日长于其中,是曰阴炉也。
朱砂鼎者,阳鼎也。中有水银之阴气,即龙之弦气也。号曰悬胎,以其不著于地,如悬于灶中。此鼎入炉八寸,身腹通直,是曰阳鼎也。
似此之类,皆不可泥文,切须寻其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