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2017:《学术女》(重播)
2、2018:《人世间》(重播)
3、2021:《你的故事》
在大学里,是天天都有学术演讲的,有学术发表的地方,就有学术辩论,然而,如何辩论才是雄辩,各人的理解就不同了。
你知道,有一位胡教授是很擅长学术思辨的,在讨论时也常常霸气四溢,大部分同学抵挡不过,只好仓皇逃散。
但那次清明节的读书会,情况有所不同。
当时,窗外残阳夕照,雾霭沉沉。一位脸色苍白的女同学从角落里站了起来,晚风吹动着她的衣裾,恍然有出世之感。
她轻声说道:“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揭示了符号互动论的本质。”
感觉此同学有点眼生,胡教授便有意打断了她的谈话谈话:“我从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一摆茶杯,胡老师得意地说道:“其实,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才更为本质。”
不料,那女生变色道:“库恩更本质吗?我生前也曾这么认为过。”
胡教授就此噤声。
你想想,一个学术女能在这样的节日里,转世到你跟前,对你坦露前尘往事和学术心迹,你还能辩论什么呢?
也许,她是口误了?或者,是大家在会场上一时恍惚,看到了一个学术大师的灵魂附体呢?我不知道。
又也许,这就是真的。
按照迷信的说法,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忘川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能让人忘了一切,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
传说在三生石上,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都刻在了三生石上。
难道真的有学术的三生石吗?我倒是希望是有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学者,常常说学术工作是自己的宿命,还有同学说做学术是命中注定,这不免迷信了。
但确实是有很多学人禀赋过人,对陌生的学术仿佛也驾轻就熟,恭维地说,大约是前世修行的好。
我们有一位女老师有更好的一个解释:做学者一辈子就应青灯黄卷,九死不悔,她愿生生世世做学者。
你想想,如果她的理想实现了,下辈子去参加读书会,那岂不就很近似那位会辩论的女生了吗?
所以,请珍惜那些和你谈学术的女生吧。
三生石上,缘起缘灭。学术的机锋里,饱含了精神永生的寄托;课堂的讨论中,传达着生命出尘的低语。
说明:杜骏飞写于2017年清明节,原载于杜课第134期《课堂鬼故事》。
大正三年的秋天,湖州人刘文采到深山采药,由于山林茂密,忽然迷了路,他沿着溪水往前走,到了一个山谷,看见路尽头有一个破败的庙门。
走进去一看,庙里面却是街道,且越走越宽阔。四周草木茂盛,还有俗人熙熙攘攘,不像是修道人的居所。
他拉住一个老者问路,不料老者转身过来,居然是自己的叔父,可惜叔父却完全不认识他了。
文采又问这是何处,老者说这里的地名叫“再世居”,且说他有一个侄子与文采长相略似。
于是二人相伴去老者家,出了庙的后门,越走越远,一路上泉水柳林,果树草药,都和文采故乡相似,却又似是而非。
来到村落里,这里约有四五十户人家。老者家的院子里,三个儿童嬉闹,个个都像是文采去世的亲戚。再看到后屋里老者的侄子,居然就是文采已故父亲年轻时的样子。
文采大惊,连忙要与村人分辨此事原委,但村人个个抚掌大笑,以为他是在打诳语。
文采慌忙告辞,要了些饮食便走出村子,走了三天,又到一处山谷,却遇到一个女子坐在石头上,很有文采自己的仪态,但容貌庄严,也很祥和,她突然见文采到来,深感惊异,问他从何而来,现在外界形势如何,文采见到女子是自己,内心骇异更胜过前村,战战栗栗,只好据实回答。
那女子说:其实前面那个村子是一世,这里又是一世,前面还有三生三世,问他愿意来这里居住,还是继续往前走,文采赶紧说要回自己的现世,再三辞行后,转身不再向前,而是攀登上山,翻过几个山岭,终于找到之前自己进山时作的记号。
就这样慢慢回到了家中,发现自己的村庄依旧,家人依旧,家里居然另有一个文采,与他出走时一摸一样。
他极力分辨,但是所有人都已不认识他了,且说他容貌如城隍神,完全不像普通人了。
他对大家回忆往事,点名道姓地说彼此琐屑,争论说自己才是文采,但大家都讶异地惊呼,说自己是不是见鬼了。
再争辩,却被大家惊慌不已地赶出村庄。
文采只好再次入山,欲再次去看山谷里的人家,回到那些没人经过的人世,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的溪水,上一次的庙门了。
从此,文采在山冈上自己筑屋住了下来,坚称自己是文采,而家乡人则极力躲避,认为他并非人类。
直到文采死后,那一带还有许多关于鬼神的传说。
说明:杜骏飞写于2018年中元节,原载于杜课642期《中元节的鬼故事》。
今天,你一睁眼,竟然看到了久违的画面——你几乎不敢相信,眼前是你小时候的家门,门旁站着年轻的母亲。
好不容易,你明白过来,原来,你是穿越到了少年时。你向母亲走去,热烈地呼唤她;但是,和电影上的穿越不同,你其实无法和她说话,她也看不见你。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母亲跑来,他热切、矫健、充满活力,那正是年幼的你。只见他拉住母亲的手,说起未来的人生计划,眼神里充满憧憬。他说:“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造福人类的人,要去全世界旅行,我会反对不公正的社会,我会和一切虚伪和丑恶作斗争……”
听着年幼的你那些豪言壮语,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少年意气,你想起现在的你:虽然还算年轻,但脸上已满是风霜,心中也已满含丧意——
你早已成为一个疲惫而虚弱的路人,早已没有了幼时的壮志凌云,也适应了所谓不公正的社会,你向环境做出了一切妥协,却没有做出过什么令自己满怀敬意的事情,你既没有坚持自己的人生原则,更放弃了一切梦想和诗意!
想到这里,你热泪盈眶,满腹悔意,不禁幽深地长叹一声!
不知为什么,这一声叹息,仿佛惊动了正在滔滔不绝的那个年幼的你,只见他忽然停住了畅谈,向身后那一片虚空——那里站着现在的你——迷惘地看去,脸上也流露出一丝惊疑。这时,你母亲问他:“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说下去了?”
那孩子嗫嚅着答道:“我好像听到身后有人在叹气。”母亲连忙搂住他:“傻孩子,别乱说,哪有什么人叹气,今天是清明节,院子里有点阴气。不要怕,妈妈在这儿,你说下去吧。”
这时,你终于忍不住泪水长流,却不敢哭出声来。
你仰脸看向天空,只见夕阳余晖下,几只二十年前的飞鸟从树下飞过,慢慢地向未来飞去。
它们飞得那么慢,仿佛是一部慢动作的电影,带着你,带着无限的苦涩和悔意,艰难地向未来飞去。
啊,未来!未来的几十年,你是否也会像此刻一样,重复了昨天的故事,然后,在某个感伤的清明节,
从深不可测的时间尽头,也向今天的自己发出一声幽深的叹息?
你不知道。虽然,你很想知道自己是否将虚度自己人生中所有剩下的光阴。
于是,你霍然站起身来,担心地看向身后,看向墙角,看向另一个遥远而不确定的自己。
喂,那里有人吗?那里有人在说什么吗?你努力地分辨着你来自未来的声音。
说明:杜骏飞写于2021年清明节。
近日,微信修改了文章推送规则。为实时阅读“杜课”新文章,欢迎
读
者
朋
友
们
为文章点【赞】,点亮【在看】,并将“杜课”设为【星标】。
同时,欢
迎
读
者
们
扫
描
下
方
二
维
码
,
添
加
杜
课
小
助
手
(
微
信
号
:
d
u
k
e
x
z
s
)
加
入
“杜课”
粉
丝
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