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赏析了一首宋代的元曲小令《塞鸿秋》,这首小令以月为载体,巧妙地将月的不同形态与爱情的不同阶段结合,展现了动人的爱情画卷。文章详细解读了五种月所代表的爱情阶段,并解释了每种月的象征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元曲小令《塞鸿秋》以月为韵脚,展现爱情的不同阶段。
作者通过变换月的类型,将爱情的不同阶段生动地展现出来,包括初生的爱恋、热恋的喜悦、相思的期盼、难见的煎熬以及努力挽回的绝望。
关键观点2: 初生月象征刚萌芽的爱情。
作者用初生月来形容初生的爱恋,表现出爱情的清新和可爱,如同邻家女孩的清新乖巧。
关键观点3: 梅梢月象征热恋中的喜悦。
作者用梅梢月和圆月来表示双份的喜兆,象征热恋中的喜悦,这时的爱情充满了甜蜜和美好。
关键观点4: 西江月象征相思的诗词。
作者用西江月来代指与相思有关的诗词,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关键观点5: 辰勾月象征难遇的爱情和相思的煎熬。
辰勾月难得一见,作者用其来比喻分隔两地的情侣见面的困难,展现出相思的煎熬。
关键观点6: 水底捞月象征不可能实现的爱情挽回。
作者用水底捞月来比喻费了好大力气却完全落空的情况,如同爱情中有人变心后挽回的绝望。
正文
今天读一首无名氏的元曲小令,
它通篇都在写月,又句句不离爱情,
将月的不同形态与爱情的不同阶段巧妙结合起来,
一读就上头——
爱他时似爱初生月,
喜他时似喜看梅梢月,
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
盼他时似盼辰勾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
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前面四句和最后一句,都以“月”为韵脚,
但并不给人啰嗦、累赘的感觉,
原因在于,作者一直在变换月的类型,
分别是:初生月、
梅梢月、
西江
月、
辰勾
月、
水底月。
1.“初生月”,即新月,
于每月初一出现,但几乎不可见,
等到初二初三时,新月斜挂在西天角,
弯弯如女子细眉,故又名“蛾眉月”。
不用多想,初生月灵动可爱,惹人怜惜。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刚喜欢上一个邻家女孩,
爱她的清新乖巧。
2.“梅梢月”,谓挂在梅花枝头的月,
它可以是弯如小船的,也可以是圆如玉盘的。
人们以团圆为“喜”,自然以圆月配红梅,
来表示双份的喜兆,称喜上眉(“梅”)梢。
爱情就是这么奇怪,热恋中的人,
看啥都是喜乐的。
3.“西江月”,一个词牌名,
已不再是真实的月亮。
这里的西江月可代指诗词,
而且是与相思有关的诗词,
你想她的时候,月亮便是诗,诗里全是她。
4.那什么是“辰勾月”呢?
辰勾,水星,见之甚难,
故用来喻指难遇之事。
爱情中,分隔两地的情侣见面总是很难,
故李白感叹“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