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题干中的现象反映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需要深入分析、妥善解决。
首先,信息公开方式单一、有效性不足是导致村民与村两委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往,村两委仅仅依赖党群服务中心的宣传栏来公开政策征求意见稿,这种单一的宣传方式无法确保政务信息完整、准确地传递给村民。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村民可能会感到信息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从而导致他们对村两委的工作产生质疑和不信任。这种缺乏多样化、全面性的信息传达方式,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两委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其次,信息公开不到位、缺乏反馈也是造成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村民提出意见后,却很少能够看到自己的意见得到落实。这种缺乏反馈的现象,使得部分村民对提出意见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认为自己的声音无法被听到,从而导致他们对村两委的工作产生疑虑和不满。缺乏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让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产生怀疑,也使得村两委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改进和调整。
最后,群众缺乏公民意识也是导致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村民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与自己无关,缺乏意识到政策制定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也没有意识到参与公共事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这种缺乏公民意识的现象,使得部分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也导致他们对自己在村庄事务中的角色认知不清,缺乏对社会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拓展宣传途径。除了依赖党群服务中心的宣传栏外,还可以通过活动中心、各类信息公示栏等多种途径来传达政策信息,确保信息传达到位。此外,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群、官方新媒体账号等,及时发布政策文件,提高信息的传达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村内广播、入户走访等方式口头传达政策信息,让更多的村民了解到政策内容,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第二,完善信息工作。对于村民提出的意见,应及时做出书面回复、电话联系或面对面交流,确保意见能够得到认真对待和回复。调研的价值在于成果运用和成效转化。要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定期更新工作动态,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提高村民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第三,增强公民意识。加强对政策内容、工作成效的宣传推广,让村民意识到政府工作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参与公共事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