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营销就是通过分析、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的过程,
是景区运营中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市场接受并且爱上我们的景区。但是很多景区营销的“套路”不对,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事实上,大部分景区经营管理者对运营这个环节都比较重视,毕竟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景区的经济效益,但是景区的营销推广的主流思维方式还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搞定三件事情,第一,电视台宣传;第二,平面媒体广告;第三,旅行社渠道。
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除了传统的渠道以外,更重要的是注重互联网的营销!根据携程/马蜂窝/途牛/去哪儿国内在线旅游服务巨头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当前,40岁以下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旅行,主要是通过查询目的地及景区信息来决策,虽然今天有一些景区的大部分游客是旅行社提供的,但是很多旅行社(地接社)的游客是来自互联网的OTA(携程/途牛/去哪儿/同程)。
第一,景区宣传的故事化,
就像大家看到阿里巴巴想到马云,看到华为想起任正非,看到万达广场想到王建林。相信很多人看到过华为的任正非在机场拎包等出租车的场景照片,出现在各种网站上,这是背后团队精心策划的结果,
通过品牌人格化更容易传播和记住,所以景区在营销的时候应该把历史人物典故或者游客亲身体验景区的游记故事放到各大网站上,游客更喜欢阅读这样的内容!
第二,借助互联网意见领袖(也叫网络红人)的传播,意见领袖写的游记以及点评比直接广告更有公信力;
随着各大OTA在线旅游服务商和职业旅游达人的深度合作,旅游达人拍摄的旅游照片,撰写的旅游攻略成为80/90后年轻主力大军出游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聪明的景区营销宣传推广团队已经开始在各大OTA网站进行布局,在未来的3-5年,这种投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杨柳松羌塘手记
此次穿越从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时间4月20日,一路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改由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在阿奇克库勒湖遇人,再三天车程至花土沟镇,时间七月五号,总历时77天。在离开界山大阪至阿奇克库勒湖的74天里独处无人区,此间行程1400公里左右,跨度四个月。
第三,口碑传播。
景区通过互联网在线服务游客(景点讲解/景区地图导览/外语翻译/信息查询),提升旅行体验,游客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景区旅行体验比电视台广告更有影响力。携程、去哪儿、链景旅行、喜马拉雅、马蜂窝等在线旅游服务提供的旅游资源为出行游客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这些服务资源的点击量、收听率也成为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
地的重要参考。
西游洞
在国内通过营销推广成功的景区典型代表有昆明市西游洞,该景区原名为“新桥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景点,在新掌门人上任后植入西游记文化做了大量营销推广,在景区建设投入只有百万元级别,现在每年有超过50多万游客,年净利润在5000万元人民币。
呀诺达
海南“呀诺达”景区在开发之前是一座荒山,开始也只投资了两千多万元建设,通过营销推广大力发展,赚钱以后滚动投资建设,现在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在230万人,二次消费收入接近50%。
第一,景区在互联网上的品牌定位,对景区品牌的亮点进行提炼和包装,如不能追溯历史,就要思考如何让客人觉得不虚此行。
景区品牌形象深度挖掘,核心是找到唯一和第一。
例如:提到洛阳,想到的就是牡丹,提到哈尔滨,想到的就是冰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定位,相信去过九寨沟和张家界的游客肯定不同意,但是每年带来了1000多万游客。
第二,
景区宣传故事内容,上传到多家旅游相关互联网平台上,覆盖数亿用户。
现在很多景区也生产景区故事和游记宣传内容,只是放到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上,宣传力度小。
例如:湖北的神龙架曾经做过一期《寻找神龙架野人》的报道,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很多人在观看之后也不知道神龙架到底有没有野人存在,但是都记住了神龙架景区这个地方。
第三,
景区的互联网在线服务,根据游客需求分为游前、游中、游后。
游前做好营销推广,重点是信息查询与门票预订。
游中为游客提升服务,重点是通过线上提供景点讲解、景区导览、外语翻译。在景区内设定几个特色的拍照点,一个小雕塑,一个花园,一个餐厅的外景都是拍摄的好地点,有超过30%以上的人会把拍摄的照片分享出去,在关键景点植入景区主视觉很重要。
游后口碑运营维护,重视旅游相关网络各平台的维护运营(信息的维护,形象的维护,口碑的维护),对景区进行最大限度的优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