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但“文物保护修复”的观念是在民国政府成立后。
元 夏永《滕王阁图页》原图
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共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掠走藏经洞的精品约5000件。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盗走一批经卷和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
02
而在这之前,文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实用主义~
宫殿是用来住的;
寺庙是用来拜的;
瓶瓶罐罐是用来吃喝的。
在古人看来,寺庙无非两大主要功能:正邪和香火。
1)正邪。朝廷说了算。
比如,历代士大夫都非常推崇的“毁淫祠”,也就是官方看不惯的民间祭祀场所通通毁掉。
2)香火。
在民间,庙是哪朝哪代的,佛像是谁,并不在乎,香火旺、灵就行。
03
有言:文物有100种非正常死亡。
其实这并不夸张!
与战争毁坏、自然侵蚀,被动破坏相比,
导致文物死亡或损坏的还有诸多方式。
比如,前几年就有比较火的”毁容式“文物修复。
四川大佛
因大佛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
胸腹部出现破损和开裂
如果不及时修补
随时都有坍塌的风险
原来的样子
▼
修复后的样子
▼
相比其他文物的“非正常死亡”相比,
四川大佛算好的了,如: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石窟
(建于宋代)
经过修复师的鬼斧神工,简直“判若两佛”。
资中东岩(罗汉洞)佛像
(建于北宋)
一龛两像,一佛一弟子,佛是释迦牟尼,弟子是迦叶。大佛目光下视,抿细的嘴唇和嘴角的笑意尽藏玄机,是一种通彻投契的微笑,与举花的手姿相呼应。是一尊实为世界所罕见的释迦造像。
原来的样子
▼
第一次修复后的样子
▼
第二次修复后的样子
▼
四川广安金凤山摩崖造像“水月观音”
(修建于宋代)
原来的样子
▼
修复后的样子
▼
一度怀疑,
要么是自己眼睛有问题,
要么是网友搞错了,
怎么看也不像是同一尊啊?!
再放一起对比下
▼
据悉,官宣是当地群众自募资金擅自对该造像进行了修补,并涂上了三色油漆。
还有:
安岳净慧岩造像
被重新彩妆
▼
乐至马锣困佛寺摩崖造像
被塑金彩妆
▼
千佛寨观音
遭水泥补脸
▼
狮子岩道教造像
被彩妆
▼
安岳玄妙观老君龛
被彩妆
▼
资阳摩崖石刻
被全体“金装”
▼
等。
04
除了佛像,
难逃“神来之笔”的还有壁画。
辽宁省朝阳市凤凰山云接寺壁画
修复前是这样
▼
修复后的画风,
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
05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
1940年,梁思成和其他三位著名专家到大足考察时拍摄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
到了1962年,还是基本还好
而到了1988年,变成了这个模样
大足石刻,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在此之前,已经遭到破坏性修复——
为了便于收取门票,大足千手观音造像还曾被景区封闭起来,长达三年。被活活闷成了罐头。
文物专家詹长法对此打了一个比方:“试想一下,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下封闭三年,等于给她盖了一层厚被子。”
修复前
▼
修复前,团队在网上做了一次民意调查:愿意看到千手观音现状修复还是金光闪闪?
结果显示,“金光闪闪”战胜了“现状修复”。
最终专家们还是按照文物修复的原则,完成了这项工程。
修复中
▼
修复后
▼
不是说不要“金光闪闪”吗?
怎么看都是“从旧到新”啊?
这也是造像修复后,争议集中之处——贴了全新的金箔和改了主尊的面容。
这是因为我们大众只能看到最外边的这个层面。
具体的修复细节在此就不细讲了,总之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金箔仅仅是本次修复工程中的一个环节。
比如,旧金箔有4-6层,老化程度太严重了,处理回帖后很容易再次开裂。
旧金箔并非全扒了一点不留,再贴全新的,没坏的旧金箔还是在里面的。
06
1940年至1942年,画家张大千到敦煌修复,整理,临摹。
传说张曾为看到底下一层的壁画,甚至还毁坏掉一部分盖在表层的壁画(约3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