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纪要
最有效、最及时分享公私募、公司、行业等投研纪要和市场热点分析。掌握市场信息差,掌握财富代码。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纪要

车联网V2X产业专家会议!

水木纪要  · 公众号  ·  · 2024-03-31 23:31

正文

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一、综述

1.V2X 产业政策推进与解读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策略:年初,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非强制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政策,各城市可 自愿申报参与。此轮试点涵盖 17 个重点城市及若干新兴城市。

试点与商业化进程:试点阶段,各城市的项目投资额介于数亿至十几亿之间。预计在 2024 2026 年期间,随着示范项目的成功和技术的日臻成熟, V2X 将步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推广 应用阶段。

L3 级自动驾驶展望:预计至 2026 年左右,伴随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与市场化进程加 快,智能化道路建设步伐将加快,以适应日益增长的 L3 级别自动驾驶需求。

2.V2X 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探索

应用现状与支付模式: V2X 已实现驾驶安全、交通效率提升、信息服务等 17 项现实应用场景, 但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化付费机制。

福特预商用项目与付费模式转型:福特汽车在中国无锡和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开展车路协同预商 用项目,通过购买地方政府数据服务供车主使用,旨在逐步过渡到由车主直接付费的商业模式。

车路协同在自动驾驶中的价值:尤其是在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中,车路协同能够减轻独立 汽车智能系统的成本压力,增强行车安全性并拓宽设计边界。

3. 智能交通投资成本剖析

V2X 硬件成本与规模化效应: V2X 硬件成本区间宽泛,定制化车载激光雷达约 2-3 千元,批量 生产可达数十方台规模;路侧部署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成本更高,但近年来随规模化部署成本已明显下降。

云平台投资与规模关联:云平台分为基础平台与应用平台,投资规模从数百万元至数亿元不等, 反映出市场的持续扩大态势。此类项目通常覆盖数百平方公里区域,与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规模相吻合。

市场成本差异:高速公路 V2X 部署成本约为每公里 100 万元,城市道路因需更高密度部署, 成本约每公里 154 万元,显示出不同道路类型对 V2X 技术应用与投资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4. 智慧交通产业链竞争力评析

示范区投资规模估算:高速公路云平台建设预计投入 590 亿元,城市道路云平台建设预算达 2233 亿元,两者合计一次性建设费用约为 1 1293 亿元。

运维成本预测:一次性建设完成后,预计每年运维费用约 2258 亿元,约占原始建设成本的 20%

产业链关键参与者:初创车路协同企业、通信类企业、智能交通企业、自动驾驶公司及运营商 构成了 V2X 产业链的核心力量。在高速公路项目招标中,传统智慧交通领军企业如万吉、金逸 等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有利地位。

5. 华为等领军企业竞争态势

云平台市场竞争格局:云平台市场主要由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把控,它们通过集成智 慧高速等特色服务,强化竞争优势。

华为与中兴的行业定位:华为深度参与车路协同设备建设 ( 如无锡车联网整体项目 ), 同时自主研 发芯片 ( 如巴龙芯片模组 ),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中兴通讯则专注于上游,主推芯片模组和 终端设备供应。

V2X 行业竞争壁垒:关键竞争壁垒包括: 核心技术与通信协议栈; 软硬件集成与生态构 建能力; 高效运营与设备管理能力; 市场份额与政府关系网络。

二、 Q&A

Q: 今年年初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政策具体是怎样的 ? 推动执行力度如何 ? 是否是强制性的,各个 省份都必须所有城市去做全域覆盖 ? 以及 V2X 大规模放量的时间点怎么展望 ?

A: 今年 1 月份发布的车路一体化应用试点政策,面向全国,各个城市根据自身条件来自愿申报, 不是强制性的。政策由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批复。已有长春、杭州、鄂尔多斯、嘉兴等城市开始申报,这些城市以前在车路协议的核心政策导向中并未出现,现在的申报显示了其积极性。在过去已经参与的城市,已建设的城市也可能会继续申报以增加规模。北京亦庄目 前已建设了约 160 平方公里,还计划再建 600 平方公里响应政策。中国的车路协同建设规模经 历了小规模示范、规模示范、局部区域覆盖等步骤,目前进入全程金域覆盖阶段,预计将有数 个或者十几个城市进行全城覆盖。重点城市占据的体量规模可能会占到 98% 99% 以上。从 2019 年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到现在,项目规模从数亿到后面 10 亿级。 2024 2026 年间,试点规模预计仍将达数亿到 10 几亿规模。之后,实现商业化全面推广,以市场化或全国性大 规模推广的形式。根据现有试点规模、样板间打造后的总结经验教训,商业模式预计到那时也 成熟。自动驾驶 L3 功能的智能车型 ( 如小米汽车 ) 已开始实现高等级辅助驾驶功能,并正在增加市场渗透率。因此,大规模放量可能会从 2026 年左右开始,届时道路方面的智能化配套需要 跟上,形成市场化规模上量的阶段。

Q:V2X 产业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 目前有哪些经济性的贡献 ?

A: 车路协同 V2X 实现了包括驾驶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在内的 17 个应用场景,并通过 V2V V2I V2P 的通信方式实现,如前向碰撞预警、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紧急制动预警和闯红灯预警等。相比单车智能解决方案,基于 V2X 的智能网联汽车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单车智能的成本。

如百度阿波罗计划分析,每辆车仅需增加 2000 元成本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等级自动驾驶。 目前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付费模式,但以福特汽车在中国无锡和长沙的车路协同预商用项目为例,福特汽车是第一个尝试付费的企业,它通过购买地方政府的数据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提供给车主作为增值功能。福特预计将来车主可能通过类似会员制付费来使用这些服务。因此, 尽管当前主要由企业投入,长远来看有望发展成为 C 端消费者付费的商业模式,显示出较好的 经济潜力。

Q:V2X 产业的市场空间如何 ?

A: 车路协同建设围绕车端、路端、云端、网络联接、高清地图和信息安全六大类产品进行系统 建设。如果要进一步细分,市场大致包括车端系统、路端系统和云端系统三个部分。以示范区项目成本 来看,车端 OBU 设备成本大约在 2 3 万元人民币。整体来看,车路协同的市场空间广阔, 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是硬件设备的销售,还有服务、数据处理、软件更新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潜在收益。

Q:V2X 硬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成本是怎样的 ?

A: 在车辆制造商应用场面,由于需要大规模量产, V2X 硬件的成本较低,目前大概在两会千元 人民币左右。对于示范区项目,成本则更高,这是因为示范区规模小,且还需要维护等其它因 素考虑。而路侧设备包含感知、计算和通信设备,成本会更高,例如摄像头成本为 1-2 万元,毫米波雷达约 2 万元,激光雷达约 5 万元。计算平台 MEC( 边缘计算 ) 模块的价格因算力而异,通常在 5 万元到 9 万元不等。

Q: 云端平台在 V2X 产业中的成本和规模如何 ?

A: 云端平台包含了云控基础平台和云控应用平台,根据项目大小,早期成本数百万,到后面可 达千万乃至上亿元。对于庞大的项目来说,云端平台的投入占比极为重要。举例而言,一个数百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车联网示范区建设规模通常在上亿元级别。此外,从几年前开始的车路云 的比例是 10% 60% 30%, 近年来随着车端规模增加,调整为了 20% 50% /30%

Q: 目前的市场规模和预测情况如何 ?

A: 高速公路的 V2X 部署成本约为每公里 100 万元,按照 17.7 万公里总里程估算,对应总规模约为 1770 亿元。城市道路因结构复杂,包含多个路口和路段,路段长度参差不一,平均每个路口的部署成本约为 100 万元。以 67 万全路口估算,总体建设规模约为 6700 亿人民币。城市道路的平均部署成本大约为 154 万元每公里,这比高速公路的成本高,因为城市道路有更多的 方向和路口需要部署。

Q:V2X 产业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规模是怎样的 ?

A:V2X 产业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单公里的投资纯粹在感知设备上大约是 100 万,这还不包括 边缘的应用软件等。云平台的投资没有算在内。按照这个估算,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为 590 亿,城市道路为 2233 亿,加上云平台的投资,一次性建设的总规模为 11293 亿。此外,设备运维周期大约为三到五年,如果以五年计算,每年的运维成本为 225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