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仲凯老师
勇敢就是心虽恐惧但仍奋力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陈仲凯老师

个人努力,还得系统加持!

陈仲凯老师  · 公众号  ·  · 2024-09-23 15:3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三个关键点:身份优先与人本优先的区别、系统对个人影响的重要性以及好的系统对个人的意义。文章指出,在描述残疾人等群体时,应更注重人本优先,尊重个体差异;在个人成就背后,系统的作用不可忽视;最后,作者呼吁大家寻找好的系统,以实现更好的人生可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身份优先与人本优先的讨论

文章讨论了如何在描述特定群体(如残疾人)时选择合适的词汇,强调人本优先的重要性,尊重个体差异,而非仅强调身份标签。

关键观点2: 系统对个人影响的重要性

文章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说明在强调个人成就的同时,不能忽视系统的作用。个人成就的稳定复制需要考虑到背景系统的支持。

关键观点3: 好的系统对个人的意义

作者强调了寻找好的系统的重要性,可能是换城市、学校、家族等,好的系统能够为人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和机会,影响个人的命运。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人本位
身份优先,还是人本优先?我最近学到的课程里提到这两个区分,比如“残疾人”,如果你想强调一个人的残疾身份,那就是disabled people。这里,disabled残疾身份在前。如果你想强调人本优先,残疾只是他的某一个特征,那就是people with disability。没有说哪个理解是绝对正确,但是后者更充满尊重。
我记得在 教写作的时候,就涉及到这个用词。 有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健步如飞。 如果不是 学了特殊教育那门课,我可能就 从来没有搞清楚 过这两个词组能有什么 区别
2. 系统大于个人
说到残疾人士的教育,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是《阿甘正传》。男主角智力偏低,低于普通人。然后他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为了军人、企业家、父亲、甚至跑步运动员。
但就是这部电影,也被用来批判了,即:它强调了阿甘的个人奋斗,这固然令然钦佩,但是电影中没有去重视系统的作用。换言之,光靠传奇的个人故事,是不可能稳定地复制的。系统的重要性在电影中被忽视了。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一位残疾人说,他/他视力不行,走路就容易磕磕碰碰。但是换个角度,不一定是这个人的问题,而是背景的系统有问题:我走路磕磕碰碰,那是因为马路没有铺设盲道。我看不清手机和电脑屏幕,也是系统有问题。系统没有提供给为盲人开发的软件去操作。
请允许我跑题:如果你框框猛学英语,一直在黑屋子洗衣服,不得其法,有没有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这个系统有问题呢?
此处分割线
最近我开发了考研写作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系统,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设置了大量的练习和检测,推着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彻底提升写作能力。在这个产品里,直播课成为了答疑课或者研讨会,教学的主角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本人。欢迎学习我的考研写作课。 点击下方链接,邀请你加入。

我是陈仲凯,我邀请你加入我的考研写作班!
3. 音乐家
全球知名的伯克利音乐学院就在波士顿,最近我偶然听到了冯天一先生的音乐。他的嗓音和钢琴演奏都非常专业。我查了一下他的背景,他的家庭是知名音乐家的后代,他本人也曾就读中国音乐学院。一路走来,他的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需要补充的是,我并不想否定他的个人努力。因为父母优秀而孩子废材的比比皆是。这是系统环境和个人天赋的多维度结晶。
所以,关键的来了: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可以不用思考自己的努力,而是,切换一个系统。它可以是换一座城市、可以是换一所学校、也可以是换掉一个家族!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但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当他有一天离家读大学,去了另一座城市,甚至从学校到了企业,然后他看到了不同的人生可能,或许,在这些新的系统中,他的命运齿轮从此旋转。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好的系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