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
作者:宁南山
来源:微信公众号“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
年底了,做一些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1
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突破一万美元毫无悬念,
甚至可能达到 1.1 万美元。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 2018 年中国人均 GDP将 历史性地突破一万美元,当时假设的前提是人民币汇率不变。
当然了,由于贸易战等各种原因,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下行,现在可以说下降到了 6.9。
12 月 22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 “2018-2019 中国经济年会 ” 上表示 , 初步预计 2018 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大约 90 万亿元 ( 约 13.7 万亿美元 ), 人均约 9900 美元。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升至约 16%,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 30% 。
人均 9900 美元,比一万美元差一点,不过这也说明 2019 年我国人均肯定超过 1 万美元没有悬念了。
另外我国目前已经开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这个数据的采样时间段是 2018 年 1 月 1 日 —2018 年 12 月 31 日,也就是 2019 年我国将刷新 GDP 数据。按照以往的经验,每次经济普查之后, GDP 数据都会有一定的上调。
第一次经济普查是 2004 年,结果普查完毕后 2004 年的经济总量增加了 16.8% ,主要是第三产业的总量进行了修订。
第二次经济普查是 2008 年,普查完毕之后当年的经济总量增加了 4.47%。
第三次经济普查是 2013 年,普查之后这一年的经济总量比之前初步核算数增加了 3.4% 。
因此上调的幅度在逐渐减少。但是估计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经济总量还是会上调,尤其是最近的几年新经济蓬勃发展,和 2013 年相比出现了很多没有过的经济类型。
两个例子:
一个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直播行业,天南海北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主播。我们可能都忘记现在司空见惯的手机直播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 2015 年移动直播才出现了爆发,之前的各种直播都是在电脑面前进行的。
一个是现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的外卖行业。手机订餐外卖在中国开始火起来是 2014 年。 美团外卖 2013 年 11 月才上线,其他例如百度外卖(已经被饿了么收购)也是 2014 年才上线。
其他还有例如共享单车,还有各种手机打车新业务,比如顺风车、专车、快车等等,都是 2014 年及以后才出现的。
这些业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4G 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因为我国 2014 年才开始有 4G 套餐,网速一快,流量费用下降,手机直播,手机叫外卖,打车等就迅速火起来了。
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束,我国经济总量还会有上调,因此我国到 2020 年,人均 GDP 突破 1.1 万美元是没什么问题的,就看会不会突破 1.2 万美元。
人口十几亿的国家,达到这个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也说明我国已经有大量产业的支撑。
2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至少到目前为止,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
实际上一直到11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还是增长了9.8%,而1-11月累计出口美国增长12.8%。全年对美贸易顺差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感受到的经济减速,主要还是内部出了问题,内部问题永远是第一大问题。
我们先看下企业的经营状况。
1-11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61168.8 亿元,同比增长 11.8% , 总利润 6.11688 万亿元人民币 , 看起来这个增速还可以。
但是我们仔细地分开看,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为 5270.4 亿元,增长高达 45.1% ,而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增长仅为 9.9% 。
采矿业为啥增长这么快呢?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 332.8%。
我们再看制造业里面利润增长最快的几个行业: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2354.7 亿元,增长 15.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4900.2 亿元,增长 19.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954.3 亿元,增长 44.2%;
非金属矿物制品,其实可以称之为建材业,主要用于建筑材料。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862.3 亿元,增长 50.2%;
黑色金属指的是铁及其合金,以钢铁工业为主。
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 1895.2 亿元,增长 21%
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 2372.8 亿元,增长 10%
也就是说, 今年我国企业新增利润来源主要来自 石油开采、钢铁、化工等行业。
按照统计局的说法, 1-11 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开采、钢铁、建材、化工、专用设备制造业,这 5 个行业合计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 76.6%。
可以看出 这五个行业都是重工业相关。化工和石油强相关, 专用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显然也跟石油、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有关系。
对比之下,更能体现产业升级,更能体现技术水平,也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利润排在前三位的两大核心产业:
一是利润总额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的 汽车制造业 , 1-11 月利润 5453.2 亿元, 下滑 6% ,背后的原因是汽车销量大幅下滑。
二是利润总额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三的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1 月利润 4194.3 亿元, 下降 0.4% 。
举一个例子, 我国今年智能手机销量大幅下滑 。 根据工信部旗下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 2017 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 4.91 亿部,同比下降 12.3% ; 2018 年前 11 个月,国内手机累计出货量达到 3.79 亿部,同比减少了 15.6% 。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从超过 5 亿部的高峰,跌到了今年大约 4 亿部的水平。
企业面临的困难到底是什么,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上游去产能,以及今年国际油价大涨带来的成本上升。
我国在去产能方面,态度是坚决的,而且是连续不断的。
2018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 2018 年钢铁、煤炭的去产能目标:再压减钢铁产能 3000 万吨,退出煤炭产能 1.5 亿吨左右。 1-7 月份压缩钢铁产能 2470 万吨,完成全年任务超过 80% ; 1-8 月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约 1 亿吨,完成全年任务的 67% 。
也就是 2018 年我国仍然在坚持去产能目标,坚决完成过剩产能出清和优化。
而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 2016+2017 年全国钢铁行业完成去产能大约 1.2 亿吨, 煤炭部分 2016+2017 年也完成了 4 亿吨的产能清退。
2018 年 11 月,按照经济参考报报道,由于去产能执行坚决,十三五制定的五年压减煤炭 产能 5 亿吨、粗钢 产能 1.5 亿吨今年就能全部完成,比目标提前了 2 年。我很好奇,今年就完成了,那2019年和2020年准备干什么呢?
坚决的强硬的去产能带来了什么后果呢?正面地说就是去产能行业包括钢铁、采矿业等出现了利润大幅度上升,不管是 2017 年还是本文前面的 2018 年 1-11 月的利润数据, 去产能产业都过得非常滋润 ,负面的后果就是导致 各种原材料价格猛涨,下游企业成本上升 。
中国人民银行有个固定的调查,每个季度都会 对5000户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叫做 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 。
这个指数是以原材料价格相比上个季度上涨,持平还是下降来计算的,数值越高,说明原材料涨价面越是广泛。
这个指数,在 2015 年 Q4 还是 45.2 。 11.7% 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较上季 “ 上升 ” , 69% 认为 “ 持平 ” , 19.3% 认为 “ 下降 ” 。
从 2016 年 Q1 开始就逐步上升,而且非常迅速。
2016 年的 4 个季度分别为: 47.6, 54.9 , 56.7 , 63.1;
2017 年的 4 个季度分别为: 68.0 , 62.9 , 65.4, 68.6;
2018 年的 4 个季度分别为: 66.1, 64.8 , 64.3 , 63.1。
可以看出,自从 2016 年去产能开始后,该指数就迅速地跃升到了 63 以上,并且保持至今,以 2018 年 Q4 为例, 31.8% 的企业家认为本季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季 “ 上升 ” , 62.7% 认为 “ 持平 ” , 5.5% 认为 “ 下降 ” 。
这个数字可以和 3 年前比较一下, 3 年前的 2015 年 Q4 ,认为原材料价格比上个季度上升的企业家仅为 11.7% 。
当然了,这几年虽然去产能,但是油价一直处于低位,因为石油的价格和其下游的化工原材料行业强关联,油价保持低位给予了企业一些喘息的空间。
但是 2018 年上半年全球油价出现了大幅上涨 ,直接带动化工原材料也成本上升,这就又对企业成本构成了挑战。
当然了, 现在全球油价在大涨之后又在不断回调 ,这多少可以让企业缓一缓。
第二个因为环保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民营企业各类成本上升。
这几年的环保力度,明显比之前要强了很多,我们就看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
我们先看去年的, 2017 年,随着环保法律的完善和严厉执行,各类案件数量均大幅增加。
其中适用查封、扣押案件 18332 件,同比增长 84% ;
适用限产、停产案件 8756 件,同比增长 54% ;
移送行政拘留案件 8604 件,同比增长 112.9% ;
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 2736 件,同比增长 35% 。
我们再看今年的, 2018 年 1-9 月, 全国因为环保实施,
查封、扣押案件 16019 件,比去年同期( 13115 件)增长 22.1% ;
限产、停产案件 5322 件,与去年同期( 6420 件)减少 17.1% ;
移送行政拘留 5871 起,比去年同期( 6278 件)减少 6.5% ;
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 2052 件,与去年同期( 2073 件)基本持平。
以上的数据和 2017 年相比,尽管对企业进行停产、限产的案件数量,以及对企业负责人移交司法的数量在下降或者持平,但是查封和扣押案件的数量却增长很快。
也就是说,尽管在 2017 年的高基数下有所回调,但是今年的环保各类案件数量保持在高位运行,这对企业来说,肯定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不只是资金成本,还有法律成本。
别的不说,一年两千多件环保犯罪案件,涉案人数几千人,力度确实很大。
当然了我们也注意到,今年因为环保问题对企业进行限产和停产的案件数量出现了最大的降幅,所以相关部门实际上也是在进行调整执行策略,毕竟企业停产和限产,直接关系到大量员工的收入和工作机会。
第三个是征税和社保规范化带来的民营企业成本上升。
由于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金税三期系统在全国全面上线并且不断升级,中国的征税能力越来越强。
比如贵州市国税局,就在 2018 年 6 月发了新闻,写了本局应用金税三期的税务稽查工作平台的情况。
其中提到“ 在确定重点稽查对象的过程中,我局运用 平台‘稽查案源信息档案’、‘企业集团档案’的功能 快速将多户重点稽查对象集团及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分析,选案工作质效大为提高;
在打击虚开、骗税选案分析工作中,各级稽查局选案人员 运用‘发票往来分析’、‘发票认证’等模块 将多户涉嫌虚开、骗税企业的进销项货物品名、购销数量、使用海关专用缴款书的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实现了精准选案。”
明确地提出,该系统的上线和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征税效率和质量。
再比如 2018 年 6 月 8 日,天津市地税局就给企业发了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提示。
“近期, 税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 ,发现部分纳税申报数据存在较高涉税风险。如: 个人工资薪金为 0 元或 1 元、单位大部分员工长期工资薪金为 3500 元、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长期申报税额为 0 元等情形,明显不符合常理 。税务机关将定期针对上述情形,进行评估核查。请相关单位和个人及时排查上述涉税风险,如实、准确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我国征税日益规范化,征税能力越来越强,带来的结果是税收的猛增。 2018 年上半年,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 91629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14.4% 。
前面说环保风暴,不只是让企业付出财务成本,也会让企业付出法律成本,一年 2000 多件环保犯罪案件就是个例子。
其实这里的征税规范化也是一样的。今年 12 月一篇“拥挤的群租房”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就是个企业主,因为发票问题而被拘捕,不久后被释放。
11 月 1 日中央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后,政策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慎用刑事处罚,能用行政处罚的就用行政处罚,保障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企业因为核心人物被拘捕而全面停摆甚至倒闭的风险。
我国法制和监管还在不断完善中,客观上造成了很多灰色地带,大面积查旧账、处罚过于严厉、打击面太大并不是什么好事。 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生民营企业财产被转移、企业主被长期拘押等负面事件,这是不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 完全可以用更为柔和的手段,在规范化转型时期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另外就是社保缴纳在越来越规范带来的企业成本上升。
对本来还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来讲,社保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之前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 2019 年开始社保全部由税务部门征收”,就遇到很大的抵触,社会普遍担心这不是渐进式的逐渐规范,而是突然的成本上升,可能会造成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毕竟已经建设了多年金税三期的税收部门,征缴战斗力比社保部门要强多了。
根据 12 月 27 日的最新消息,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可能会暂缓执行,但是没有官方最终确认。
我国现在很多工作岗位是没有缴纳社保的,根据人社部的数据, 《 2017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mohrss.gov.cn/ghcws/BHCSWgongzuodongtai/201805/t20180521_294290.html) 显示:
截至 2017 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为 4.2462 亿人, 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 4.0293 亿人,这个数字包括了 1.1026 亿离退休人员,而其中在职的人员为 2.9268 亿人。
也就是说,我国即使是 4.2462 亿城镇就业人员,仍然有超过 1.3 亿人没有缴纳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具体比例为 31.07% ,也就是说只有差不多 69% 的岗位才有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另外在缴纳了养老保险的岗位中,也存在缴费基数不真实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不少企业缴费基数按照政府规定的下限缴纳,而实际发工资其实高于这个基数。
企业为什么不愿意缴纳社保,或者有意降低缴费基数来少缴纳社保?
背后的主要障碍就是社保费率较高的问题,我国各省其实社保费率是略有不同的,但是总体而言,各省个人缴纳 + 单位缴纳的比例普遍超过 30% ,其中最大头就是养老保险。
以深圳为例:
养老保险个人缴纳 8% ,单位缴纳 24% ,这就是3 2% 了;
医保个人 2% ,单位 6.2% , 合计 8.2%;
失业保险个人 0.5% ,单位 1% , 合计 1.5%;
其他工伤和生育险个人不用交钱,单位缴纳一般两个加起来低于 1%。
也就是说,即使不缴纳住房公积金,这也是 32%+8.2%+1.5%+1%=42.7% 了。
也就是说,原来没有缴纳社保的企业,要逐渐实现社保对员工的全覆盖, 原来征缴基数不真实的企业,要应用真实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这都会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
第四个是居民负债上升带来消费能力的下降,导致市场下滑,给予企业重创。
我国居民消费今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减速。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核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 月份的增速只有 8.1% 了,这个增速比起 10 月份还大幅下滑了 0.5 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整个社会消费大幅减速,可以说是多年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即使是被认为经济增速不太理想的 2015 年,其消费增速也保持在 10.7% 。
2016 年下降到 10.4% 。
2017 年下降到 10.2%。
今年的形势尤其严峻, 1-10 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仅为 9.2% ,比起去年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如果放到全年看,相当于少增加了 3000 多亿人民币,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从 11 月份继续降速来看,全年消费增速很有可能跌破 9% ,来到 8%+ 这个平台,这个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为什么呢,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 1-9 月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8% ,总经济增长率为 6.7% 。 我们粗略计算的话,相当于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就增长 0.57 个百分点。 换言之,如果消费增速每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经济增长也就降速大约 0.5-0.6 个百分点。
消费下滑,主要还是因为汽车产业。汽车的销售金额从 5 月份开始,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每个月都是负值。
5 月份为 -1% , 6 月份 -7.0% , 7 月份 -2.0% , 8 月 -3.2% , 9 月更是 -7.1%。 前三季度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仅增长 0.2% ,而去年同期增速高达 6.2%。
汽车产业 极大拖累了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实际上如果除开汽车,单看其他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增速,从一季度到三季度,甚至还是逐渐加快的。
另外 11 月份社消增速比起上个月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下降到了 8.1%。
除了汽车一如既往的销售额下滑之外,还叠加了全球石油价格下滑带来的汽油和柴油价格下调,所以还是和汽车相关。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 11 月社消增速下滑了 0.7 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如果 11 月份把汽车和油品的消费除开,其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比起 10 月份还是加快的。
汽车是我国的中产集聚行业之一,该行业的整体萎靡,反过来又会影响大量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我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除了少数公司, 2018 年想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尤其是购买汽车的意愿大幅下降, 主要还是因为以住房为核心的支出增加。 由于这几年房子去库存,带来的房价暴涨,至今房价整体仍在高位运行。
2018 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23.8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6% ,仍然处于大幅提高的态势,这个速度不仅快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也快于我国居民存款的增长 。
负债余额的快速上升,直接拖累了我国居民存款积累,今年 8 月份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创下 40 年来的最低水平。
而对没有购房的人来说,今年的房租上涨是个热门话题和新闻,我之前微博就转过一篇 10 万 + 的文章,是一个居住在深圳城中村的年轻妈妈,因为居住的房子纳入旧改,周边的房租普遍上涨,而在 8 月份被迫到处找房子的经历,当然这篇文章很快被删除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今年出现的房租快速上涨,也影响了消费潜力,以至于出现了消费降级的网络文章热潮,其实我国国民收入并没有降低,相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增加的,那么何来消费降级呢?当然是由于某项支出出现了快速上升,于是不得不紧缩其他方面的开支。
当然,另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各种 p2p 平台的不断爆雷,影响了大量中国家庭的积蓄,这个影响范围非常广,涉及数百万人,也造成了群体事件,损失非常惨重。 作为老百姓,只要看到收益率过高的理财平台,一定要抱有怀疑的态度。
第五个困难是融资方面的困难。
这个是主要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在这方面要和谐得多。
这个是老问题了。
在 11 月 1 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新华社的通稿里面,民营企业家谈到自身的困难的时候,讲了三大困难,形容为遇到了 “ 三座大山 ”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市场的冰山就是指居民消费出现了问题,社消增速下滑,以及上游去产能带来的成本上升;
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是个老大难问题;
转型的火山就是指社保、环保、征税的逐渐规范化,这要付出资金和法律成本。
在会议上的六条举措,也说得很清楚:
一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抓 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
二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四是完善政策执行方式。
五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六是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我们重点说下 企业降成本和扩大市场需求的问题。 降低企业负担,提到了减税和降低名义社保费率。 先说 降低社保费率降低企业负担,这个当然可以,但是空间不大。
我国社保最大头是养老保险,而目前我国在快速老龄化,养老金支出保持高速增长,比如 2017 年全年全国(城镇 +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4.042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8.9% 。
这个支出的快速增长是会长期持续的,毕竟由于寿命延长,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以每年一千万的速度上升。
因此 2019 年即使我国下调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率,降低幅度也会很有限。
因此在民营企业的社保费率问题上,其实面临两难。
一边是现行费率较高,直接影响了全民社保覆盖的推进,同时也让大量企业不按照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社保。
一边是降低社保费率给企业减负遭遇老龄化 压力,养老和医疗是社保的核心,两者相加占了95%以上,但是这两个都受到老龄化的影响,支出的快速增长是刚性的,因此 在这方面给企业减负,空间很有限,能够降低一两个点,两三个点就不错了。
尤其是有的省份已经出现了社保亏空,还需要中央统一调剂补充,再降低社保费率可以说没有空间了。
实际上按照我国现在超低生育率的态势,以后养老保险和医保都是大问题。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说过很多次了,这里再说一次,由于社会发展规律叠加坚持了多年的一胎化政策,老龄化正在以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凶猛地到来,以后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你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和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逐渐下降是不可逆的事件。
因此对企业减负,主要应该集中在减税上面, 也就是政府少收点钱,企业多留点钱,更多地让企业自主决定投资的走向。
我国今年其实已经对企业进行了减税, 今年 4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从 5 月 1 日起, 把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 17% 降至 16% , 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 11% 降至 10%。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然而这一个点的降低还是 不够的,2019 年肯定还会继续减税。 这其实是中国在逐渐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的一种让渡。
为什么减税还不够?我们简单比较就知道了。
从 5 月 1 日增值税开始降低开始, 5 月 -8 月底总共 4 个月。 增值税改革三项措施合计减税 2386.4 亿元,其中:降低增值税税率 5-8 月四个月累计实现净减税 1234.5 亿元;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已退还 1148.5 亿元;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由于按季申报,仅有一个月税款,实现减税 3.4 亿元。
这对制造业的拉动很大,增值税改革实施后的5-8月,制造业累计实现净减税近500亿元,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这4个月出现了明显的加速, 分别达到5.2%、6.8%、7.3%、7.5%。
除此之外,支持双创的税收进行优惠(创业,创新),员工人数不超过 100 人的制造业企业,企业应纳税的所得额按照 50% 进行减免之后再征税,这个税收减免的力度不小。
然而这一切还是不够的,以上半年为例。 2017 年上半年,全国税务部门共完成税收收入 70789 亿元; 2018 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 9162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2.084 万亿元,这个数字仍然大大高于增值税减免四个月总共 2386.4 亿的总额。
当然了,减税的效果也在逐渐体现在税收的增幅上。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已扣减出口退税) 112336 亿元,仍然增长 13.2% 。但其中第三季度增长 8% ,比二季度增速回落 5.1 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税收收入分别增长 17.8% 、 13.1% 和 8% ,每个季度回落约 5 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企业还存在环保成本增加,社保成本增加,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增速下降的问题,因此继续减税是必须的。
另外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这是提振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给中国老百姓补血。
在 10 月 1 日开始个税减免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确实月工资到手收入出现了增加。下图是改革之后的税率,可以看到低税率区间全部向上移动了,也就是你的月工资无论多少钱,个税缴纳都是减少的。
但是变数是年终奖,个税改革前年终奖是单独计税的,计算方法就是年终奖除以 12 个月,然后减去 3500 元的纳税起征点(如果月工资应纳税额比 3500 元低,就减去到手月工资),看差额是多少分别按照不同的税率征税。
年终奖税率和你的月工资没有关系,你月工资是一万还是两万,不影响年终奖的税率。 如下:
年终奖 1.8 万元及其以下,税率 3% ;
年终奖到 5.4 万元及其以下,税率 10% ;
年终奖到 10.8 万元及其以下,税率 20% ;
年终奖 42 万元及其以下,税率 25% 。
由于税率是突然跳跃的,所以会出现超过 1 元反而会多纳税的情况, 比如你发了 18000 元年终奖,税率 3% ,要是多发了 1 元,到了 18001 元,那就变成 10% 的税率了,你到手的年终奖反而变少了。
那么个税改革之后,因为年终奖是放到年收入里面综合计税,这个税率就上升了。
比如你现在年终奖是 1.8 万,按照现行做法就是税率 3% ,和你的月工资没关系。但是改革后如果你的一年的工资加起来是 10 万元,你再发 1.8 万年终奖,就是年收入 11.8 万了,那这 1.8 万元就要按照 10% 收税。
不过 12 月 27 日,财政部明确未来三年,也就是到 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年终奖仍然是单独计税,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进行计税,这意味着年终奖也是 100% 减税,不管你现在年终奖是多少钱。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想广大年收入50万以上,年终奖占了相当比例的高收入工薪阶层都长舒了一口气。
现在朋友圈里面,都在互相传阅下载官方的个税 APP ,如何进行操作和减免,因为从 2019 年 1 月 1 日开始,各种个税抵扣(子女教育,赡养父母,首套房贷)就开始进行了,也就是从 1 月份工资开始就可以进行抵扣。
对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来讲, 2019 年更大规模的减税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冲和吸收转型成本。 转型成本包括环保成本、企业税收规范成本、企业社保规范成本、去产能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些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法律成本。
以及对全国居民进行减免个税,提振市场需求,也可以助力企业发展。
接下来说下,对 2019 年的一些期望,我认为我国最大的隐患还是房价和人口。
1
我们先说人口
从种种地方数据来看,今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应该是出现了大幅的下降。
我们以前一直以为,老龄化影响的只是养老金,只是自己老了以后养老金不够用。
实际上从本文就可以看出来, 老龄化影响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一个是企业的社保负担增加, 老 龄化会影响你现在的工资增长。 不管是医疗还是养老金,老人都是主要消耗者,而快速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保增收压力,都需要企业承担的,这意味着给企业降低名义社保费率的空间非常有限,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经营,影响就业人口的收入增长。
非常简单的例子,社保名义费率高,是因为在征缴不规范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付养老金和医保。
而企业在社保征缴规范化的压力下,必须要实现社保 100% 全体员工覆盖,同时要按照真实工资作为基数缴纳,这样带来的成本上升,必然会让企业减缓给员工加薪甚至不加薪,而这些增加的成本都用来给老年人发养老金和医疗金去了。
一个是老龄化带来市场需求的下滑,直接拖累经济发展。
人的角色不仅仅是生产者,还有一个角色是消费者,尤其是在工作的 16-60 岁人口,是消费的绝对主力。消费者数量不断减少,这个市场规模就会越来越小,整个行业走向低迷。
你想知道自己明年会不会加薪,看看明年的市场需求就知道了,如果明年市场需求旺盛,你的公司加薪的几率会高得多,反过来如果市场低迷甚至大幅下滑,会加剧竞争度,那公司不加薪甚至裁员的概率就会大增。
市场是企业加薪和裁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需求旺盛的时候,行业里面大部分企业都会增加招人,提高员工待遇争抢人才,加大技术研发投资。 而需求不断萎缩,资本会丧失信心,这个行业不管是员工薪资增长,还是技术水平提高都会大大减缓。
今年的汽车市场,智能手机市场,互联网市场的低迷,对企业的影响我们都看到了,有的汽车企业实行员工薪资减半,互联网企业裁员。
一个是拖累国家竞争,影响竞争力。
常见的错误认识,就是老龄化带来养老金+医保支出增大没什么,我只要发展生产力,提升人口质量就可以了,也就是通过提高劳动总收入来应对支出的扩大,认为流出增大没关系,我继续开源就好了。
其实老龄化不只是资金支出增大,负担重的问题 ,而且还会阻碍你发展生产力和提升人口质量,阻碍社会收入的提升。
一个国家用于养老支出,用于医保的支出多了,必然投入到基础设施、军事、科技发展、教育、产业升级方面的资金就少了,这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多次写过日本现在的状况,日本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支出是社保,而无足够资金救助日本科技企业,
|
DearAuto · 特斯拉增P100D续航创新高/全新E级长轴版|新车周报 8 年前 |
|
杭州交通918 · 杭州市中心一豪宅门口昨天摆满花圈!网曝5岁女孩小区内被撞身亡…… 8 年前 |
|
生态梦网 · 心碎!轿车自燃,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下车救火,留下2岁女儿葬身火海... 7 年前 |
|
美食家常菜谱做法 · 气质与内涵是女人一生的财富 7 年前 |
|
军武次位面 · 此舰堪称美航母之楷模,服役航程绕赤道90圈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