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君
清华人的视角,剖析人间万象,我是水木君。关注免费领取14天VIP读书俱乐部会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天津港“星闪”来了!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首破43万亿元!我国连续8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阳明海运升级这一亚洲区内航线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2024年回顾与2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中国对外贸易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君

从一个人吃饭的样子,看他爱不爱你

水木君  · 公众号  ·  · 2020-11-22 21:30

正文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 岁月疾驰,漫步归家 》。



《岁月疾驰,漫步归家》

梁秋实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现代都市人常常抱怨,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个问题在于,大家常常把生活与事业追求、个人欲望糅合在一起,让自己处在混沌焦灼的状态。

或者说,不懂得怎样从纷繁疲惫的工作状态中,将自己解放开来,去创造一种趣味生活的心境和空间。

你我都是爱生活的人,但在生活面前,却常常显得稚嫩而手足无措。

若说起会生活,懂生活的行家,民国时期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林语堂,一位是梁实秋,他俩也均为“闲适派”散文的代表大家。

林语堂先生所著的《生活的艺术》一书,谈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情差异,也说到了生活各个议题,交友,饮食,旅游,读书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见解,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幽默、闲适和乐观的人生理念和处世态度。

与林语堂先生的生活散文不同,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更注重对生活小事、细节的描写和探讨,如搬家,散步,吸烟,吃相,均是他写文的探讨对象。他的散文文笔简洁平实,文风雅致恬淡,但在简单中又蕴含着处世的大学问,平实中蕴含着生活的真滋味。


《岁月疾驰,漫步归家》这本书,也是梁先生的生活散文集,完整收录了《闲暇》《吃相》《谈时间》《清华八年》等经典名篇,更特别新增《搬家》《匿名信》《房东与房客》等珍贵文章。通过这些平实典雅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梁先生无尽的洒脱和人生智慧。

有人评价梁先生的散文,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和了解,“大生活家”梁实秋先生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谈吃相:

难看一点,无伤大雅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吃和情感很相连,也是我们生活里的重头戏。

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讲述了失去老伴后的老父亲,和三个女儿之间有关生活观念的冲突,以及各自情感纠葛的故事。这部探讨家庭人伦情感的电影,可以看到剧情的铺陈和推进,常常都是一家人,或者朋友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各种问题的出现也是大家在一饭一羹的咀嚼中,慢慢倾吐而出的。

餐桌文化是我们观察和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景,这里头能见风月,能见江湖,也能让你细细品味人情冷暖。

注重家教家风的父母们,从小就会跟大家讲,要注意进食的礼仪和规矩,比如吃饭时不要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筷子不要笔直的插在饭里,吃饭时也要把饭碗端起来等等。

孔圣人对吃也很讲究,他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不过,梁先生对吃什么和吃相这回事就显得随意多了。他在书中说到:“人生贵适意,环境许可的时候,不妨稍微放肆一点。”

吃饭的时候要能充分享受为好,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或细嚼慢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吃的时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像这样的乐事不常见,不过值得推崇。

餐桌的礼仪可以重视,但也不要被其所拘束,重要的是酣畅淋漓地去享受食物本身。


吃出其味就好,有些 人的吃相是很能感染人的,这和吃相的美丑定义无关。

他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副吃的生动画像,读来栩栩如生,叫人难以忘怀。

梁先生讲到,他在青岛寓所的后山坡上,看见一群石匠在凿山造房。中午的时候,要午歇吃饭。就有人将饭送过来,打开笼屉,热气腾腾的,里面是半尺来长的酦面蒸饺。工人们纷纷一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就来咬,很是享受。

又有人挑来一桶开水,上面漂着一个瓢,这时工人们吃得红光满面的,围着桶就大口大口地舀水喝。不一会儿,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像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顿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大快朵颐,食之快也。

梁先生说,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它什么吃相。

吃它个痛痛快快,吃它个纯纯粹粹的,也是一大生活的滋味。

其实,吃饭和做其他的事情是一个道理,最忌讳心不在焉,心事重重的,自己干扰自己。

比吃相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真能安安静静,把自己放进吃这件事上,那时粗茶淡饭也能吃出原味的香醇。



谈时间:

按照自己的意愿,

和时间做朋友

现代人,感受生活的焦灼,大部分是从时间的紧迫性当中体会到的。

上学的小朋友,两周一小测验,三周一大测试,加上课后辅导班,孩子的时间表被课业负担排得满满的。工作着的大朋友,每个项目都有严苛的节点内容安排,和月季度KPI考核,大家的时间表也是为这些业绩满满排开的。

鲁迅说: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同于谋财害命。” 莎士比亚也说: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谈时间,我们谈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时间这条单行线里往前走,没有回头路,请大家好好珍惜吧。

用这样积极进取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时间,本身无可厚非。不过在梁先生看来,它应该有个重要的前提,我们需要思考清楚:“你的人生是以心为行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

人各有志,我们利用时间的方法,应该结合各自的生活追求和志向来定,这一点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他认为,把时间用在你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时间做朋友就好,没必要人云亦云。

梁先生说到:


有人宁可循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流水人家的归隐生活,觉得那里藏着人生好时节,用这种方式和时间相处,自己很安心;也有人,比如像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慢慢吐露芳香,有种惬意的生活之乐。他很享受与花相处的时光,这也是一种和时间交朋友的方法。



在时间的飞逝面前,人最可怕的是:你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糊里糊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

人生没有主见,岁月便也只会成蹉跎。

梁先生在文坛也算是高产作家,翻译写作同时进行,还当大学教授,在谈到他和时间相处的状况时,他就很调侃地说到:“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对此我很清楚,也蛮接纳的。”

“我不打麻将,不经常听戏看电影,也不长时间看电视,偶尔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自反省,除了职务上的必需,写作,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有很多的时间都浪费放空掉了。”

是啊,这是梁先生的一种谦虚的说辞。他是位热爱生活的积极进取分子,肯定能和时间相处甚欢。他这样说不过想是表达,浪费和消磨时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前提是你认可就好。

无论是心为行役派,还是建功立言派,生活需要张弛有度,时间也需要合理分配。

梁先生说: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你要去思考如何打发它。

按照个人的意愿,清醒地在和时间交朋友,终究没有错。


谈话的艺术:

打个腹稿,少说废话


林语堂先生说:“善于谈话的人,真是奇货可居。不但能使不相识的人见了他,产生良好的印象,还能多交朋友,广结人缘,让人有想亲近的愿望。”

会谈话,毫无疑问是个人魅力和生活的加分项。

民国女神林徽因,以她满身的才华,睿智健谈的个性魅力,办了一个著名的太太的客厅,集结了当时社会上有名的文人志士。大家常常在一起饮茶论道,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徽因是太太客厅绝对的灵魂人物,大家提到她机智风趣的谈话风格,均赞不绝口。

卡之琳说:在那些座上客中,我属于资历较浅的后辈,刚开始不免有点拘束。但看到徽因热情、爽利的谈吐之后,内心丝毫感受不到隔阂,她个人是真的有魅力。我发自内心地愿意去那儿,听徽因和大家畅快地谈古论今。

这个时代的人都很忙碌,健谈喜欢社交的人,似乎也不会像徽因一样,隔三差五办沙龙,为彼此增进益,给生活添滋味。不过,谈话的场合丝毫不会少,谈话的艺术也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说起谈话的艺术,梁先生就说: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式的絮絮叨叨。”


谈话需要你来我往,就像打球一样,你接住了对方发的球,然后又抛出新的方向,进行新一轮的接传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调动起了个人的情感、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或者享受谈话的乐趣,或者领悟生活的智慧,这都是一场高质量的谈话。

梁先生觉得:谈话和作文一样,最好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

这段话说中了很多人的软肋,像这样有腹稿的谈话,我们似乎只在演讲、或者事先准备的会议发言中,会煞有介事地这么去做。平常的谈话里,更多的是即兴和无准备的投入,这也常常让自己表达的内容,或快于大脑思考的节奏,显得杂乱无章;又或者说话不在状态,词不达意,无趣也无聊。

谈话时考虑得清楚一点,少说废话,主题鲜明,终究是没有错的,你的腔调和嗓音倒是可以因人而异。

对此,梁先生讲到,有的人声如破锣,有的如公鸡,有的行腔使气有板有眼,有的每一句末尾加上一串咯咯的笑,这些都是增添个人辨识度的部分,倒是不 用过于苛责。

话说得好,不光别人听之悦耳,也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谈生活:

忙里偷闲,爱上折腾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是出了名的会生活的人,金庸先生称他是真正潇洒的,世间第一等风流人物。

写过《不如任性过生活》,《我决定活得有趣》等生活类书籍。蔡老在这些书里,聊美食,说玩乐,谈情趣,品人生,率性又亲切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得通透有趣,爱折腾的“年轻态”生活家蔡澜。

他说:“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受不了闷,我决定活得有趣。这个有趣,其实和钱没有多大关系。下棋、种花、养金鱼,都不必太花钱,买一些让自己悦目的日常用品,也不必太破费。花花心思,动动手,生活在举手之间都可以很有味道。

“这绝对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物养志。”

这段话,蔡老讲得真好,确实过出生活的滋味,不过是需要我们有颗爱上小折腾的心。不把自己绑在朝九晚五模式化的生活里,听其发落,适当地把时间浪费在一些美好的事情上,怡情又养性。



在书中,梁先生也讲到: 虽然生如朝露,韶华易逝,可有些时间,就是要浪费掉才好。终日陷在紧张的状态里,人生的世界与视野都会越陷越窄,还往往事倍功半。

你可以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去做喜欢的事——读书,旅行,享受美食,跟朋友喝茶,散步或者赏花也好,哪怕是看云看星星,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发发呆,好好虚度时光,这些都可以算作是生活里的小确幸。

不必因为“虚度时光”而产生负罪感,大懒误事,小懒怡情。让自己从繁忙的工作状态里停一停,和生活好好拥抱一下,去想想工作之外,你最想做什么,了解什么,拿出行动来折腾一下好了。

梁先生说:不慌不忙,不骄不躁,怡然自适,才是生活之真。生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处理紧张纷繁的工作事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这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需要有颗闲适、热情的心,来为生活降降压,添添色彩。

是啊,活出生活的滋味,真正难的是那份发自心底热爱生活的心情和心境 。

日本有位名为柴田丰的老奶奶,九十八岁出版人生第一本诗集,一百岁时依旧把自己的生活过成像花儿一样。她说喜欢自己美美的样子,喜欢生活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去行动的。



这个年纪,她还在订阅时尚周刊,留意新潮的穿衣搭配,一个季度会给自己置办一套行囊。她出门必须化妆,手边还常备镜子和口红。不光别人看着赏心悦目,她对自己的生活也依然期待满满。

她说:“即使是九十八岁,我也还要恋爱,还要做梦,还要想乘上那天边的云。”

罗曼·罗兰说: “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怎样对抗无聊的生活呢?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我们需要对自己、对生活用心。就像那位老奶奶一样,我爱美,那我就用心去打造美感的自己。这种用心,能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寻找着别样的生活之美。

我们需要生活之美,生活也需要我们用心对待。记得在忙碌的时候,留一份空间给自己,那是你和生活的浪漫之约。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君”,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 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