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快报  ·  热搜爆了!《漂白》替身被汽车碾压,最新回应 ·  4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热搜爆了!《漂白》替身被汽车碾压,最新回应 ·  4 小时前  
深焦DeepFocus  ·  年度日本电影总结,现象级女演员出现! ·  昨天  
Sir电影  ·  他没有了大尺度,我更想夸 ·  23 小时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差点成影帝!章子怡提问杨子《再见爱人》是演的 ...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差点成影帝!章子怡提问杨子《再见爱人》是演的 ... ·  昨天  
江苏新闻  ·  《流浪地球3》将在无锡开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270人惨死!媒体联手扒皮,最惨烈空难!刷完真相头皮发麻…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2-20 12:02

正文





1990年,伦敦,希斯罗机场。

这天,医生吉姆·斯瓦尔带着一小箱行李,准备从伦敦飞往纽约。

行李畅通无阻,经过了三道安检。


但吉姆却有点紧张,因为他的行李中,安放了一个自制的“炸弹”——一个杏仁馅饼。


他找到媒体,公开批评机场安保:机场自称已经全面升级了安检,但却连我的“炸弹”却没检测出来…

这让我极度怀疑,之前的爆炸案里,机场是否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吉姆不是神经病,这看似无聊的钓鱼执法,其实只是他迫于无奈,想要引起社会关注的下策…

两年前的12月21日,从伦敦往纽约的泛美航空飞机,在英国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随后坠毁;


机上25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连同11名小镇居民,全部遇难…


吉姆二十岁的女儿,就在这架飞机上…

为了深爱的女儿,悲痛欲绝的吉姆,决心关注和投入到案件的后续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和调查,在成千上万的证物中,在一件残余衬衫的纤维里,发现了一块电路板。

这块电路板,连接的是爆炸装置…


案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

警方锁定了嫌疑人:利比亚的两位航空公司工作人员。

他们是利比亚情报组织的成员,也有人证和物证显示,他们购买过相关的装置,并将炸弹安放到飞机货舱内。


种种证据表明,这是一桩,由利比亚政府指示,实施的恐怖袭击。

看上去是证据确凿的案件,开庭审理后,吉姆却发现了不对劲:

被指向嫌疑人售卖衬衫的商人,前后口供不一;


另一位作证的商人发现,在案发现场找到的爆炸装置芯片,和他兜售给嫌疑人的,是不同的芯片;


在案发当晚,本不该出现在现场的美国中情局特工,却比英国警察更早到达现场,抢先封锁关键区域;


一些关键证据也离奇消失:港务记录、货物运输航线的记载原件,被替换成模糊的复印件,时间也对不上;

证物链断裂,但探员却被神秘力量告知:不要插手…

通过各方查阅后,吉姆发现,早在空难发生前,美国大使馆就收到了“航班可能混入爆炸装置”的警告,但大使馆却完全没有告知公众,却让内部工作人员,避免搭乘泛美航空的航班…


英国和美国政府认为,这是由利比亚政府主导,时任领导人卡扎菲授意的恐怖袭击。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不论是利比亚政府,还是两个千夫所指的嫌疑人,似乎都只是替罪羔羊…


吉姆想方设法穿透迷雾,却发现躲在背后的真凶,极有可能是多方政府和组织…

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由 Sky Atlantic、Now以及美国Peacock卫视联合出品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5集电视剧 《洛克比:寻找真相》 最近上线流媒体,豆瓣得分8.0,是近期值得一看的新剧。

男主角科林·费尔斯,曾主演《国王的演讲》《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等影片,是绝对的实力派。

而本剧中,在失去女儿的不幸父亲、不断追寻真相的坚强斗士、温柔的丈夫几个状态的演绎十分自如,坚定、冷静、不屈…

老牌英国绅士的翩翩风度,普通父亲的深沉坚毅,知识分子的不卑不亢贯穿全剧,值得一个奖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英国影视剧里的所展现的题材和情绪,时常能让许多中国观众产生共鸣:

讲述疫情时期,普通民众困境的《援助》;

图片
图片

讲述相伴一生的老夫妻爱情故事《伦敦一家人》;

图片
图片

遭遇失业的底层家庭挣扎求生的《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这些英剧或电影的共同特点,都是以隐忍、内敛的情绪,讲述着一个个或心碎、或平常、又魔幻的故事;

但我们却能在其中,挖掘出生活中无奈的结局,和爆发出更绵长、更巨大的力量…


《洛克比:寻找真相》也是如此。

有网友评价: 历史事件低沉的回音,稳健、沉重又隽永…

剧集围绕父亲寻找空难真相展开,大部分剧情都关于父亲的奔走、和受害者家属维权、和政府部门的据理力争;

但全剧却始终弥漫着一种忧郁的情绪,浸润在空气中的悲伤和思念,在冷峻和克制的气质中蔓延:

飞机坠毁后,尸体遍落一地…有小镇居民抱起死去的婴儿: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躺在那里…


官方以“避免家属过度悲伤”为由,不让亲属和死者见面,父亲偷偷潜入体育馆内,找到了女儿的尸体。

当意识到最爱的小女儿,几乎只有脚侥幸完整保存,他再也无法冷静…

在一旁的医生,违背了上级的命令,偷偷剪下了死者的一绺头发,交给了父亲…


面对搪塞的官员,失去女儿的母亲,没有如同丈夫一样激动,而是说起了自己的梦:我听说,飞机坠落时,氧气会增加,空难的最后15秒,他们会清醒过来…

1,2,3…14,15…我希望,孩子最后没有恐惧,她明明,是那么勇敢的姑娘…

眼神里,是一位母亲溢于言表的痛苦和哀求…


母亲独自前往小镇,竭力想找到女儿坠落的范围,但那俨然只是徒劳。

曾经最亲近的人,只能茫然地看着这一片空旷的土地,希望能找到孩子最后的痕迹…

夫妻俩在多年以后,在湖边回想起孩子的糗事,会心一笑,半晌,流下眼泪…

对于世人来说,洛克比空难,是一起令人痛心的航空灾难新闻;

但对于270个遇难乘客家庭来说,失去亲朋的事实,是挥之不去的黑夜噩梦,是带着刀片的空气,存在于他们的呼吸和日常,萦绕了他们的余生…



老实说,即使作为一部体量不大的电视剧,《洛克比》对于观众而言,也不那么友好…

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故事底色悲伤得,带有一丝绝望…

更是因为,剧集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航空、组织、装置、建筑的专业术语、角色和国家、政府、机场部门的数量和名称…

因为时间跨度达二十年,剧集采用的,是双线甚至多线叙事:以1988-1990年为原点,反复闪回和切换到2001年、2002年、2009年,几个案件的重要突破和转折点…

就连乌鸦这么专业的观众,为了写稿,也放弃了倍速播放,聚精会神地观看每句台词,看清每个年份的出现,好明白和对照出,剧集中每句台词指明的方向和隐喻…


但也正从这些细节里可以得知,作为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影视剧,它足够还原真实。

和大多数爽剧不同,无论是剧还是现实,洛克比空难的发生,从案发到结局,都远超人们想象的黑暗和残忍。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103号班机从伦敦飞往纽约途中,在苏格兰洛克比小镇上空因炸弹爆炸解体,导致机上259人全部遇难;

根据不同来源的统计差异,地面另有11至31人丧生…

这是“9·11”事件前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之一,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空难案件。

空难亦重挫泛美航空的营运,在悲剧发生后的三年,该公司宣布破产。

2001年,主犯利比亚特工阿卜杜勒·巴塞特·迈格拉希被定罪,但始终坚称自己无辜。


剧中的吉姆真有其人:因为23岁的女儿弗洛拉在空难中丧生, 吉姆 成为遇难者家属中最活跃的真相追寻者,并因质疑官方调查结论和呼吁重新审视案件,备受关注。

剧中还原了真实案件的疑点和细节:

德国法兰克福的激进组织据点被捣毁时,查获的东芝牌录音机炸弹型号与空难残骸一致,暗示恐袭早有预谋,空难并非意外;


吉姆试图通过交通部长调查真相,但部长因“泄露国家机密”被革职,进一步指向政府掩盖;

一位前中情局官员告诉吉姆:美国曾击落伊朗的客机,伊朗扬言要报复。


而在空难发生后,伊朗曾向认领空难行动的恐怖组织,打过一笔不菲的款项…


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抗衡的美国一方,需要伊朗和叙利亚的支持,于是对伊朗网开一面,只能把空难案件,栽赃给利比亚。


售卖炸弹计时器的商人,在更改口供后,银行户口收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一笔巨额款项…

在媒体和吉姆,多番申请司法复核后,英国政府对案件发放了一个豁免证书: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和保护某些文件的内容…

换言之,有生之年,某些对案件有决定性作用的文件,将“合法”地不见天日…

两国政府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利益角逐,牺牲的,是两百多个无辜的生命和家庭…


米兰·昆德拉曾说: 很多时候,面对不公时,并不是善与恶在争逐,而是恶与恶在交锋。

吉姆逐渐明白,他要对抗和揭露的,是恐怖组织,是蛇鼠一窝、沆瀣一气的政府…

但他仍然不愿放弃:不断寻找媒体发声、和家属组建联盟、坚持发表文章…

日复一日怀疑、质询、举证、上诉、抗议…

有人认为,他只是想出风头…

有人说,这人有病,居然为谋杀他女儿的凶手作辩护、洗清冤屈。


连妻子和好友也劝他:大部分人,都只是想要一个被定罪的凶手,然后忘记过去。


但他拒绝安静:只要这些疑点一天没有被论证清楚,杀害我孩子的凶手就始终逍遥法外。

吉姆坚持的事情,也许注定徒劳无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