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E药经理人
我们致力于成为医药行业意见领袖平台,我们记录和观察医药重大商业事件,展现这个行业的复杂和冲突,提供最前线的思想火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在“双非”医学院,他本硕7年发了12篇SCI ·  3 天前  
丁香园  ·  面部长满「泥巴」8 ... ·  3 天前  
肿瘤资讯  ·  ASCO GI 2025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E药经理人

恒瑞、人福、华海等19家药企设风险投资基金!他们要生猛圈地?

E药经理人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03 21:01

正文

  • 2016年,39只与医药健康产业相关的风险投资基金设立!过去一年由医药企业发起的产业基金有19只,其中不乏恒瑞医药、人福医药、上药等行业的佼佼者,为何一年间突然出现如此之多的产业风投基金?他们将要抢占何种资源?他们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5月3日,复星医药发布关于认购私募基金份额的公告。其表示,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出资1500万美元认购PIFⅡ的投资基金份额,目的是将Parteners Healthcare System,Inc.(美国最大的医疗集团之一,旗下包括麻省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麦克林等多家哈佛医学院教学医院在内共15家医疗竞购和80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商业化。

复星医药是国内医药产业投资领域的代表企业,其过去多年先是依靠资本推动在国内施行大并购,之后便以设立投资基金的模式在全球市场扫货,以研发创新为出手目标,从“大”向“精”出发。其在资本领域的操作模式正在被行业诸多企业所借鉴,这两年大批医药企业成立产业基金。

产业基金如果按照发展阶段来看,最初以现象级展现在行业的是成立并购基金。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模式是最活跃的的基金表现形态,当时以健康、医疗、医药为主题的产业并购基金纷纷涌现。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至2015年年底,市场上出现的由医药企业发起的并购基金超过了50只,仅中钰资本一家当时就与14家医药上市公司合作成立了并购基金。

然而,时移世易,在2015年左右,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还能够在优先的空间内寻找到一些可并购的标的,但是随着大批量的资金涌入,标的价格连连上涨,而优质的标的也早被诸多如复星一般的第一波并购企业所并购。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行业现象是,这些新成立的并购基金并未在行业内翻出大浪,而那些已经在国内扫完货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所以这两年开始,大量的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开始杀向国外市场进行并购。

现在看来,成立并购基金这种模式已经过时,因为后端成熟、可供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少,所以这两年集中出现的是产业资本开始以VC、PE的身姿集中出现,开始抢占产业前端、还在孵化阶段的项目。这对有志于壮大、成为世界级医药企业来说,增强自身研发实力和动用资本力量获得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是大势所趋!


1

创新资源抢占!


在医药产业资本设立基金进行抢占创新资源方面主要有三类玩家。第一类是自身研发实力较强,期许通过风险投资与国际创新对接;第二类是自身研发实力较弱,以风险投资的形式构建研发实力;第三类则是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展开其它细分领域的研发布局。

在中国医药行业内,恒瑞一直被称为本土研发的标杆企业,也赢得“研发一哥”的称号,在自身研发实力逐步增强的同时,其也未放弃动用资本手段,一方面通过基金覆盖国内创新资源,比如说其联合药明康德、先声药业等设立薄荷资本,投资苏州智核生物、鑫康合生物医药等企业。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风险投资与全球创新对接。去年5月,恒瑞通过控股子公司香港奥美健康管理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OrbiMed Advisors LLC设立的OrbiMed Partners,Ltd.ClassD基金份额,及OrbiMed Advisors LLC设立的OrbiMed Private Investment VI,LP基金份额,认购金额各位1000万美元。该基金的投资范围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健康产业领域,包括药品、生物技术、医疗企业、健康服务和其他健康相关的领域等对相关企业进行私募股权投资或二级市场的投资。据E药经理人了解,该基金整体规模为38.75亿元。

除了恒瑞医药,国内颇具研发实力的公司都在按照这个路子在成立基金。比如说华海药业在去年成立的规模为1.03亿元的ViVO Panda基金,其主要投资目标就是具有爆发型潜质的早期阶段生命学技术公司;海思科在去年也与以色列PANDA HEALTH CARE LTD共同设立海思科基金,主要在以色列现金的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医疗器械和药物(尤其创新药物)领域进行投资;人福医药投资的规模4亿元规模的基金则主要是投资创新生物医药。

第二类设立基金的如果复星医药、天士力等,他们更多的是因为本身研发实力较弱,除了自身已有产品线之外,在新的研发领域很难通过自身研发实力快速构建起较强的研发能力,所以他们更愿意通过资本手段快速的俘获研发资源。复星医药旗下有多只风险投资基金,自不待说,其投资的复宏汉霖在生物药领域已经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竞争实力,为其复星在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天士力更是先后投资了创新药研发新星企业,比如信达生物、歌礼生物、天境生物等,已经构建起了自己的生物药研发防线。

第三类则是为了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发起的产业基金。去年6月,红日药业设立北京柘益二期产业基金,规模为2.11亿元,该基金不仅投资符合上市公司产业战略整合方向的投资,还涉及信息技术、环保、新材料等领域;而佐力药业联合其母公司佐力集团成立了一只规模不超过2亿元的基金,主要投资健康服务、休闲养生等领域;海普瑞成立的8亿元的基金,则主要关注TMT、消费升级、医疗健康和只能硬件等产业领域。而上海医药去年年初发起设立的上海健康医疗产业股权基金则围绕医药电商、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健康生态圈等领域进行,带动自身产业发展。

2

跨界抢资源


2015年6月,棒杰股份成立一只10亿元规模的基金,其主打的投资方向是大健康领域,涵盖医疗服务行业、养老服务行业、健康产品(包括医药、诊疗设备、试剂等)、互联网医疗等多重细分行业。但是棒杰股份却与健康行业一点都不沾边,其是一家从事无缝服装设计、研发、制造和营销的企业。

宇通客车众所周知,但是其在去年也投资设立了一只5亿规模的基金,其主要投资于新兴科技和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金杯电工是一家电缆生产企业,与医疗相差也十分远,去年则设立一只3亿元的“金杯至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方向上重点关注的是“大健康医疗产业和大消费行业”。暴风集团在去年也成立一只3亿元的基金,将医疗和生物医药纳入其投资方向当中。

上述通过设立风险基金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算是搂草打兔子,但是蓝光发展主打领域为房地产,但是去年投资设立的规模为10亿元的“宁波蓝光盈科产业投资基金”则完全是冲着健康产业来的,其在当时设立基金时表示,一方面与3D生物打印延伸;另一方面则是符合复合医药医疗产业发展趋势,并且能够与公司3D生物打印/医药产业的技术与产品发挥升级、协同效应的标的。

很明显,现在行业外的企业已经看到了医疗健康领域的产业诱惑力,他们希望将过去积累的资本通过设立基金的模式悄然的进入这个产业。而随着诸多跨界基金进入这个领域,医药行业创新资源的抢占势必会加剧,随能够以高性价比拿下优质创新资源,谁将成为这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赢家。

优质资源如何抢?5月18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E药经理人承办的“2017年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两大院士、数十位企业家、投资人将会共同探讨“产业资本该往何处去?”数十个优质的创新项目将与产业资本对接。

↓扫码进入会议嘉宾群,领取免费参会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