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诺亚研究工作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专业版块,以研究引领投资,为集团的产品研发、筛选、风控等环节保驾护航;研究范围覆盖国内外宏观策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类固定收益、房地产等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人民币升值;特朗普的“金融棋局”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2-26 17:31

正文

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文末多多点击“在看”,我们就会经常出现你的订阅列表里了,谢谢。


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所提升,背后的逻辑和原因有哪些?作为美国总统行政权力下的产物-政府效率部,其两大目标聚焦于人员机构精简和开支削减,是否可以实现?上周五白宫公布了一份《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特朗普想要怎样的“中国投资”?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家券商对以上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01

东吴证券:“科技重估”或继续推动人民币升值



核心观点:在“基本盘”趋于供需均衡的状态下,2月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正在带动人民币风险偏好抬升,成为边际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回升空间,以当前中间价为引导,美元兑人民币或渐进回落至7.20左右。
开年跨境资金:正在趋于均衡。 出于对 2025年潜在关税政策风险的担 忧,2024年12月至 2025年1月人民币汇率曾有较高的贬值预期:(1) 非金融企业“待结汇盘”规模扩张 ,截至 2025年1月末,2022年以来3年时间累积的“待结汇”资金体量大约为2973亿美元,其中 2024年12月出口企业单月累积高达226亿美元的待结汇资金,创下近3年以来最大单月增量;(2)居民部门偏向增持美元资产,担忧人民币汇率在关税政策风险扰动下或出现快速贬值,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居民合计净购入美元645亿美元的同时,涉外收付款净支出却仅有326亿美元,两者之间的差额320亿美元,或可视为“购汇之后却并未跨境支 出”,那么这320亿美元或可度量居民部门增配美元资产的意愿,居民部门近两个月新增外汇存款量同样创下2015年“8.11”汇改以来单月极值。在人民银行公开喊话、增发离岸央票、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参数、调降美元存款利率等多种举措作用下,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得到纠偏, 结合外管局判断“ 1月下旬涉外收支已转为顺差,2月以来继续保持顺差态势 ”,据此我们预计2月份涉外收付和结售汇口径下跨境资金延续均衡态势。
风险偏好改善:人民币汇率或渐进升值。 随着2025年1月份以来海外关税政策风险缓释、美元指数下修、“稳汇率”政策效应显现,涉外收付和结售汇在2月份以来逐步恢复均衡,而此时科技股带动“科技重估”,人民币资产风险偏好抬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边际增量,尽管本轮A股推升人民币汇率的行情,从强度上还不能与2024年9月底相比,但是科技股价值重估或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更持续的推力,一定程度上对冲海外风险和国内“降息”等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

技术层面:美元兑人民币掉期点回升的动力。 (1)人民币贬值预期会体现 在远期结售汇对冲比率的变化上,远期结售汇对冲比率之差已经连续 2个月保持负值,表明企业为应对未来的人民币贬值风险,通过远期合约 锁定未来的换汇成本,当企业加大远期锁汇力度时,体现在掉期点上即 是“做多掉期”;(2)从掉期市场套利来看,由于2025年1月份以来,人民币拆借利率提高,隔夜和7天期等货币市场关键期限利率上行带动 利率平价点差趋向于回升,如此在掉期曲线上形成了巨大了“期限倒挂”,为掉期市场提供了期限套利机会,随着期限套利展开,对更长期限的1年掉期点形成“做多到期”,推升掉期点向平价收敛。如果人民币拆借利率继续保持高位,曲线上或仍有期限套利的空间,同时如果2月份以来跨境资金供需进一步均衡,居民和企业部门净购汇意愿回落,1年期等长期限掉期点或继续上移。




02

东吴证券:马斯克政府效率部1万亿美元开支削减目标难实现



核心观点: 政府效率部作为特朗普“反建制”思想与马斯克“去监管” 诉求一拍即合的产物,在特朗普2.0政策中得以快速落地。其主要目标为,在 2026年7月4日前将联邦机构的数量从400多个合并到99个,同时减少1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政府效率部目前举措依据两大核心逻辑:一是通过精简人员支出、中止资金拨付起到“节流”的作用。二是通过获取访问权限实现追踪资金和信息化改革,进而提高部门的运作效率,即实现“增效”。向前看,未来削减开支的方向将存在于国防支出、既有开支中的不合理项目和联邦政府裁员等方面。我们预计乐观 情况下2025年财政支出约有4553亿美元的削减空间,离马斯克的“1万亿”目标仍存在较大距离,同时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政治势力与政府效率部自身存在的法律风险也可能成为此项改革持续演进的外部阻碍。
政府效率部的设立背景:特朗普“反建制”思想与马斯克“去监管”诉求的一拍即合。 政府效率部作为总统行政权力下的产物,它的设立以对现行官僚体制进行改革作为出发点,聚焦于人员机构精简和开支削减这两大目标上。 具体来看,马斯克希望将联邦机构的数量从400多个合并到99个,同时减少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而后他将这一目标下调至了1万亿美元)。 此外在团队选用上,政府效率部以马斯克为负责人,选用一批无联邦政府工作经验的前沿科技公司员工;在资金来源上,政府效率部以私人捐助为主,避免了自身运作受联邦政府拨款的影响;在运作模式上,政府效率部成员以“专家”和“顾问”的身份访问联邦系统,并进行相关效率评估。同时政府效率部作为临时设立部门,预计于2026年7月4日结束其生命周期。这些特征均反映了 政府效率部所顺应特朗普“反建制化/非官僚化”的政治目标。而特朗普的这一思想与马斯克对利商环境的追求在“去监管”议题上形成了高度共鸣。 这也是政府效率部在特朗普2.0政策中能够迅速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效率部的现有举措:“节流”+“增效”。 政府效率部的举措依据两大核心逻辑:一是通过 精简人员支出、中止资金拨付 起到“节流”的作用。特朗普政府推出了“买断计划”,鼓励联邦雇员主动离职,同时中止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和DEI项目的资金拨付,并终止了7500个联邦办公室的租约;二是通过获取访问权限实现追踪资金和信息化改革,进而提高部门的运作效率,即实现“增效”。政府效率部目前已获取财政部、教育部等关键系统的访问权限,后续料将推动信息化改革、裁撤其中低效的组织。


政府效率部的举措进展与潜在限制:1万亿美元的削减目标或难实现,同时面临政治环境和法律问题带来的风险。 从现有举措的进展来看,按照政府效率部自身的估算,该部门的工作能够每天为联邦政府削减10亿美元的开支,距离其声称长期目标的30亿美元/日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如果我们以马斯克声称的1万亿美元削减下限为目标,并以从2025年1月20日至2026年7月4日的530天为界限,计算可得每天削减规模应当近19亿美元。由此可见,相关支出的削减进度目前仍较为有限。


向前看,政府效率部未来削减开支的方向将存在于国防支出、既有开支中的不合理项目和联邦政府裁员等方面。 我们预计三者在乐观情况下分别将于2025年带来661亿、3650亿和242亿美元的支出削减。三者共计 4553亿美元的削减空间离马斯克的“1万亿”目标仍存在较大距离。同时,马斯克和特朗普的私人关系也是左右政府效率部存在的关键变量,倘若后续马斯克同特朗普本人或是内阁中MAGA主义者之间的矛盾激化,那么政府效率部能否存在和运转就是一大变数。此外,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政治势力与政府效率部自身存在的法律风险也将成为特朗普进一步改革的外部阻碍。




03

民生证券:关税之上:特朗普的“金融棋局”?




如果说关税是特朗普1.0的“遗产”,那么什么可能会是特朗普2.0的“新冲击”?很可能是“投资”和“金融”。上周五白宫公布了一份《美国优先投资政策》备忘录,一方面是为了标榜吸引海外“友好”资金投资美国,但可能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是,以安全之名,全面降低中美之间的投资联系。如果说经过 2018至2019年,我们对于贸易和关税已有应对的心得和经验,但在之前的铺垫下,投资和金融领域可能的“加速去化”将是特朗普2.0下的新挑战。白宫公布的备忘录可能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