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人物
每天最精彩最生动的原创人物报道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人物  ·  北上消费的香港人,扎堆中山买房养老 ·  23 小时前  
每日人物  ·  吃了一年9.9的年轻人,冲向 599的海鲜自助 ·  昨天  
环球人物  ·  23岁,两次辍学,融资上亿,他凭啥?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毛姆、鲁迅、村上春树的挚爱,读到灵魂发颤 ·  2 天前  
Duncan艺术菌  ·  Dennis ... ·  2 天前  
Duncan艺术菌  ·  Dennis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人物

吃了一年9.9的年轻人,冲向 599的海鲜自助

每日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2-19 09:19

正文


吃了一年9块9,攒599去吃一顿海鲜自助。 高端自助正在卷土重来 ,且以海鲜作为招牌,从北上广深蔓延到二、三线城市,引发排队热。

这批开得风生水起的海鲜自助,走的是浮夸风、过剩风,共同特点是简单粗暴,海鲜管够。而它们盯上的,显然是一群更在意性价比的受众。“回本”成了食客的核心需求。有人算过,牡丹虾,“吃40只就算回本”,新西兰鳌虾,“一只进价就要70元”。

对于消费降级下的此般奇观,DeepSeek这样总结:高端自助也是一种情绪消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想用这顿饭进行报复性补偿,而差不多的价格,自助让人不用像在高端日料一样拘谨,更不用担心超出预算,给钱包一种百分百的安全感。




文 | 饶桐语

编辑 | 张轻松

运营 | 小二郎



高端自助,卷土重来

站在号称“全北京头牌”的海鲜自助餐厅第六季门口,孙阳被吓了一大跳。

人也太多了。和装修打造的欧式精致风格不同,这家第六季,虽然开在一座金融大厦楼上,但场面比商场B1还接地气。不分男女老少,遍布各个年龄段的食客,通通挤坐在过道里等位,人群喧闹,小孩乱跑,背景音则是服务员拿着小蜜蜂,扯着嗓子喊号。

孙阳挤进人堆,本想拿个号,却被门口叫号的服务员果断回绝:您还是晚市再来吧,现在拿号铁定吃不上了。至于晚市,5点开始,但起码下午3点就要来等着开餐——而这天甚至不是周末,也不是什么节假日。犹豫几分钟,孙阳最终放弃了这顿饭,他越想越费解:不是说自助餐没人吃了吗?怎么生意这么好?

一些热门餐厅,连取餐也需要排队。图 / 视觉中国

在孙阳的认知里,在每个人都喊着“消费降级”的当下,最被青睐的,是那些低客单价的“穷鬼自助”,比如南城香3元一个人的早餐,或者19.9元的炸鸡畅吃,再往上,就是满记甜品人均40元的甜品自助,或者100元以内的烤肉自助,“不能更贵了”。

但在孙阳检索过一轮之后,他意识到,这些门庭若市的高端自助们,价格一个赛一个高——比如第六季,晚市单人329元,午市单人289元,到了周末,还得再加50元,如果一家三口一起来,小一千就花出去了。另一家同样被称作“北京自助天花板”的铭门盛宴,海鲜品类更丰富些,因此单价还要再高出200元,人均价格算起来,比一些米其林、黑珍珠餐厅都贵。

近600元的单人餐已售出1.8万份。图 / 网络

不仅是在北京,贵价自助餐正在多个二、三线城市遍地开花,价格甚至更高,客流量更是超出预期。

在贵阳,一家名为“丽炙活波龙帝王蟹自助餐”的海鲜自助,人均540元,却还是需要至少“排一个小时才吃上”,日常吃要等位,周末甚至要提前一周预定。有人站在人头攒动的队伍里感慨,“低估了贵阳人的消费水平”,等好不容易进了店,光是排队领两回波士顿龙虾,两个小时的用餐时间就所剩无几了。

贵阳丽炙自助,均价540元左右。图 / 讲述者提供


而另一家名为“雍容荟”的海鲜自助,从成都起家,人均600元的价格,打出的招牌是“全成都最贵”,如今,连锁店已经从成都开到了西安,下一步还要入驻杭州。在“蜂拥而入堪比菜场”的氛围里,好不容易抢到位子的食客们,留下了和孙阳一样的评价:我还以为自助没人吃了,原来是我误解自助了。

西安雍容荟,排队现场“堪比菜市场”。图 / @A.喜妹儿3287


甚至还有品牌,跟着这波风口,选择逆势涨价。比如一家开在福州的高端自助“雍和会”,去年9月,宣告从400元涨价到599元。为了配得上这个价格,店里干脆撤下了炖汤、熟食、热菜,通通改成海鲜,宣传语变成了“全场菜品500种,海鲜占了490种”,爱尔兰的鳌虾,加拿大的象拔蚌,正是这些漂洋过海的高端海鲜,才能让“天价自助”一座难求。

作为能吃、爱吃的年轻男性,27岁的尚晓几乎每周都要吃一次自助,北京城里叫得出名字的高端自助品牌,他都吃了一遍,打卡最多的一家,“已经5刷”。在他的记忆里,早几年,自己常去的还是一些日式或铁板自助,比如赤坂亭、大渔等。但如今,他转向了声量更大的自助品牌,第六季、铭门盛宴、初色……清一色的海鲜自助。

北京,第六季自助餐厅。图 / 视觉中国

看上去,这一轮卷土重来的高端自助们,纷纷把海鲜当成了制胜密码,这一回,竞争变得更加简单粗暴:板前、放题需要考验厨艺和服务水平,而海鲜自助,只拼食材是否新鲜、高级,就够了。


攒钱后大吃一顿的普通人

生活在贵州某个地级市的95后汤萌,去年就吃了一回开在贵阳的那家高端自助“丽炙”,汤萌盘算过,这顿人均500元的自助餐,是自己一年里吃过最贵的一顿饭。

在这之前,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自助了——这几年,自助餐没人吃,都快成为一种共识了。

有食客这样总结自助餐的凋敝进程:2009年,必胜客取消32元的自助沙拉,是自助餐历史上第一次“滑铁卢”。那些用胡萝卜做“钢筋”、黄瓜砌“墙砖”,再用沙拉酱当“水泥”垒起来的沙拉塔,是70后、80后们逝去的青春,也是在消费欲望开始萌生的时代,留下的生动印记。

必胜客曾经的网红项目“沙拉塔”。图 / 网络


而就在短短6年之后,风靡一线城市、可堪满足商务宴请需求的高端自助品牌“金钱豹”卷钱跑路,则是自助餐赛道全面转向衰败的开始——生活好了,消费升级了,食客们不再喜欢那种饿着肚子进、扶着墙壁出的玩命吃法,“金钱豹”失去的客群,转头走进了那些更新潮、更精致的fine dining。后来留下来的高端自助,多为日式放题,虽然是自助,但也要靠菜单点菜,算是兼顾了性价比和口味,也保留了一些精致的吃饭格调。

但当下,这批开得风生水起的海鲜自助,可谓重回古早年代,走的是浮夸风、过剩风,而它们盯上的,显然是汤萌这样,更在意性价比的受众。

人均500元以上海鲜自助餐厅的就餐环境。图 / 讲述者提供


汤萌不得不承认,只有海鲜,能够稍微调动起自己久违的消费欲望。这两年,丈夫开的奶茶加盟店生意不好,一家人还背着两套房的房贷,汤萌依旧深陷消费降级的持久战里。在她的日常开支中,最先被砍掉的是奢侈品,2020年那段时间,“感觉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奢侈品”,她也跟着买过LV的邮差包,现在变成只买“300元以内的”。

然后是护肤品,兰蔻、雅诗兰黛、海蓝之谜,都从囤货清单里消失了,国货成了更合适的平替。即便是吃,也没有逃过“降本增效”的计划。过去一年,一家人没有下馆子,也不再点外卖,讲究的是吃得健康、省钱。

但不同于买包、买护肤品时的纠结,汤萌说,为这顿自助餐激情买单时,她甚至一点都没有“肉痛”,满脑子想的,都是宣传视频里提到的“波士顿龙虾和小青龙畅吃”。

毕竟,口腹之欲或许是最难改变的身体记忆,她骨子里,依旧是个舍得为吃花钱的人。钱包轻松的那段时间,汤萌沉迷吃榴莲,一个月能连续买十几个,花出去小两千。

这样任性的吃法,放到现在简直不可能了。但这些高端自助,打出的招牌也有“榴莲畅吃”,汤萌说,自己一想到,这些在自助餐厅里摆得满满当当的小青龙、波士顿龙虾,外面买一只都要200、300元,要是在“平时都舍不得买”,很难不产生无限大的吸引力。

汤萌并不是个例,在一条关于高端自助的评论里,有人形容,如今的海鲜自助,更像是“普通人的高端局”。不同于那个金钱豹是顶流的时代,人们赋予这些贵价自助的,已经不是奢华、商务范儿的旖旎幻想,而是对于性价比的极致追求。聚集在这里的食客,聚集在这里的食客,或许并非“富人”,而是“攒钱后大吃一顿的普通人”。

食客们吃海鲜自助开始追求性价比,是否能吃回本成了选餐准则。图 / 讲述者提供

对于自己为什么喜欢吃海鲜自助?尚晓同样一句话锐评:这都是“贫穷的表现”。

他说,如果自己有钱了,也愿意去精致的米其林单点。只是,要想同时吃到海鲜、牛排、鹅肝,就不是几百块能拿下来的了。而海鲜自助,一方面是可以用“相对少的钱,体验足够多的品种”,最重要的是,虽然一顿饭看起来不便宜,但钱包里的钱肯定够买单,那意味着一种绝对的安全感。

因此,不管装修多高端、格调多高雅的高端自助,能否吃回本,依旧是衡量其魅力值的关键。

吃得多了,尚晓眼睛瞟一眼,就知道这顿能不能回本,海鲜则是最容易衡量的标准——他眼里的,早已不是单纯的食物,还友情附带它的零售价。有牡丹虾畅吃的,“吃40只就算回本”,因为牡丹虾就算自己买,也要10元一只。提供新西兰鳌虾的,则是优质自助,因为其回本更快,“一只鳌虾进价也要70元”。

后来,尚晓还给自己定了规矩,走进海鲜自助,无论如何,先吃刺身。毕竟,刺身不管多好吃,都没有肉香。但凡先吃了烤肉、鹅肝,刺身就没味道了,回本就是遥遥无期。所以,开局必须是店里最贵的海鲜,鳌虾、波龙、帝王蟹,中间再穿插几只海胆换换口味。


雪蟹脚和帝王蟹脚。图 / 视觉中国


和消费降级、主动选择性价比的汤萌不同,尚晓对自己的消费水平有数,“回本”已经刻在了他的DNA里。不光是吃高端自助要回本,就连吃食堂25元钱的自助午餐,也要吃够才行。

洞察了这些消费心态,这些为普通人开放的高端自助们,也深谙自己的吸引力究竟在哪儿。在社交平台上,那些探店博主广告,不再强调奢华、夸张的装修,也从不打造什么洋气、商务的氛围感,而是怎么“豪横”怎么来——三四个服务员,总要站在水箱前,对着镜头,提溜出满满当当的波龙,喊“鲜活波龙不限量,随便吃”;摆了几张大长桌的刺身碟,垒满帝王蟹腿和樱桃鹅肝,力求给人一种视觉震撼,博主们还要再配上一句足够击中每一个普通食客的广告语:“不吃对的,只吃贵的。”

入驻的城市,也有讲究。放眼看去,无论是贵阳、成都,或者西安,这些高端自助大多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开店。汤萌记忆里,似乎就是这一年,贵阳刮起了高端自助的风潮,除了她吃过的丽炙,还有一些诸如鲸喜、悦牛仁等海鲜自助,人均都在两三百往上,都不算便宜。

图 / 视觉中国


当然,这些餐厅,都是汤萌去贵阳玩的时候吃的,她所生活的贵州地级市,尚且没有这样的消费力。生活在潮州的90后女孩阿轩也记得,自己常去吃人均400元的花潮,同样是去汕头逛街时才会吃。换句话说,开在这些二线城市的高端自助,辐射到的人群其实更加下沉。

而在直播间里卖餐券,则成了这批餐厅揽客更多受众的法宝。以雍容荟为例,原价559元的单人午市,直播间里只卖479元,659元的单人晚市,直播间里也只卖579元。主播口中,这些都是“秒杀价”,而过几分钟时间,优惠券就会售罄一次,不用等待,主播又会重新上一次链接。如今,这两款自助餐券,显示都已经卖出了1万+。

视觉冲击,叠加各种“优惠价”,很难让人不感觉到划算,带着“一年吃一顿,一次吃回本”的好胜心态,食客们把高端自助的热度,烈火烹油般越烧越高。


还能火多久?

高端自助的风潮,也吹到了餐饮从业者们身边。

在中国新餐饮产业联盟发起人贡英龙的印象里,这批高端自助,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打出知名度的。而它们的特点是,投资较大,动辄千万,有餐饮老手操盘,但出钱的老板们却往往“不是餐饮圈子里面的老人”,而是一群来自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陌生面孔。

相比起来,反而是餐饮界的老投资客们,更显得保守些。一位餐饮投资人曾告诉每日人物,自己甚至“只投客单价低的”,如果人均贵,即便生意再好,也不会投了,原因是没有复购。高端自助投资因此更难获得青睐——很难形成大连锁,一个城市可能就容得下那么一家。

但有余力的投资人,依旧愿意砸钱开一家高端自助,贡英龙并不意外。这群人有自己的生意经,贡英龙身边就有不少例子,比如,本身就做房地产,有自持物业,不需要缴纳高额房租,“现在租也租不出去”,干脆做起高端餐饮的生意。

更何况,自助餐的确是当下最火热的赛道,业内更是流传开来一句话,“值得用自助的方式,把所有的品类再做一遍”。

自助餐成了当下最火的赛道。图 / 视觉中国


在不少餐饮人看来,消费下行时,做自助,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不少热度减退的网红餐饮,都改成了自助餐,比如曾经的京城排队王“哥老官”,如今是一家牛蛙自助馆;明星火锅店“贤合庄”,前两年的标签还是“割加盟商韭菜”,现在的标签变成了鲜切牛羊肉畅吃。

同样的逻辑运用到高端餐饮里,高端自助有人经营,也就不足为奇。去年,大量人均三五百的高端餐饮宣告倒闭 ,贵价自助,承接的或许是愿意花同样价钱,吃到更高性价比食物的降级中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