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土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的520,冲锋君给战友们喂了一波狗粮,不管有对象的、没对象的,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找到了恋爱的感觉,身边也有不少战友在今年步入婚姻的殿堂。看着儿时一起玩耍的朋友都结婚了,你是不是有点慌了呢?
婚姻的话题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细心的战友会发现,在部队这个集体中,领导是比较关注大家的婚恋情况的,甚至极力促成大龄官兵的婚姻。虽然,根据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军队提倡和鼓励晚婚。男军人二十五周岁、女军人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政策的变化,相信这样的提法很快就会做出调整。
为什么领导催着你找对象、参加军地联谊呢?为什么不少战友为结婚感到心理焦虑呢?读完这篇推送,也许你就明白了。
结婚意味着更多的收入、
更长的假期
这几年,部队的各项福利待遇大幅上涨,对已婚官兵来说更是如此。结婚,对战友们来说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长的假期。
一、两地分居费,涨了!
从2018年1月1日起,军人两地分居费实施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军队人员每人每月1000元。相比于以往,分居费的发放对象扩大到全体已婚人员,分居费也从300元提高到1000元。在军人家庭中,两地分居家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改善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二、探亲路费,涨了!
按照2019年颁布执行的探亲路费最新规定,已婚军人中:
1.两地分居且暂未生育子女的,应发探望配偶的2倍+配偶来队探亲的2倍,即4倍探亲路费;
2.两地分居且已生育1个子女的,应发探望配偶的2倍+配偶来队探亲的4倍,即6倍;
3.两地分居且生育2名子女的,应发探望配偶的2倍+配偶来队的6倍,即8倍;
4.三地分居的军人,在两地分居的基础上增加1次探望父母的路费。
笔者粗略计算一番,在探亲路费基数按照500元计算,且军人探亲和配偶探亲路费相同的情况下:
1.一个两地分居并且还未生育儿女的军人,一年的收入可以比未婚军人高出1.2万+1500元=1万3500元(4倍);
2.一个两地分居且已生育1个子女的,一年的收入可比未婚军人高出1.2万+2500元=1万4500元(6倍);
3.一个两地分居且生育2名子女的,一年收入可比未婚军人高出1.2万+3500元=1万5500元(8倍)。
仅两地分居费和探亲路费两项相加,已婚军人一年的收入增加就已相当可观。
两地分居费基数大的战友,其福利工资甚至可以“吊打”未婚战友一年的全部收入,这在无形之中又助推了战友们结婚的热情。
不少战友感慨:“没有对象的赶紧找一个,谈对象的赶紧结婚”,这句话极具代表性。
三、休假日,长了!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休假探亲规定》,
军官与配偶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年探望配偶一次,假期40天。军官与父母、配偶均不在一地生活,在一年内同是符合探望父母及配偶条件的,假期45天。
已婚士官每年也有40天的假期探望配偶,这比未婚的战友足足多出10天。结婚当年还有15天的婚假,生育子女那年还能有一定时间的产假或护理假。
最近,也有细心的网友建言献策,育有儿女的军人
保教费
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目前改善军人福利待遇的决心和趋势,保教费的增长也是指日可待的,已婚并且养育子女的战友对此充满期待。
整体氛围促进结婚
解决好 “后路”、“后院”、“后代”三个问题是让军人安心练兵备战的关键。
结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军人安心在部队服役。
相信资历老一点的排长、副连长以及中士以上的战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到“520”、七夕节等关键节点,领导总会拉着、哄着让大家参加军地鹊桥会,为了解决大家的终身大事,领导像家里的长辈一样操碎了心。部队中的政工干部甚至有责任解决大龄官兵的婚姻问题。
成家立业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仍然很有市场。从笔者观察所知,相当部分战友在结婚之后,在部队服役的意愿比未婚之前更强,也有部分战友在结婚之后扭转了态度,希望在部队能够长期发展。这与家庭带来的促进以及战友自身对家庭的责任不无关系。
结婚是大龄官兵面临的现实问题
来自农村的战友也许更有体会,村里的大龄单身男青年是越来越多了,而适合谈对象的女生却似乎越来越少了。城市里的蜗居生活,找对象也并不方便。在部队这个封闭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接触到的异性少之又少,与地方人员的交往还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加上紧张的训练生活,找对象谈何容易!
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父母的催逼,以及工资条中逐年上涨的“大龄青年费”,看着从小玩到大的同伴一个接一个结了婚,心中不免有落寞之感。
“谈个对象,然后结婚”,这种渴望中还夹杂着战友们对现实的妥协、对婚姻的焦虑以及跟风随大流的复杂情绪。
在结婚率屡创新低的当下社会,部队算是一股逆流。不少福利政策围绕已婚官兵展开,给军人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帮助;不少领导为官兵的婚姻操心,甚至促成他们的终身大事。
笔者认为,这只是解决部队官兵婚姻问题的一个方面。
让更多优秀的地方女青年愿意了解部队青年、与部队青年交往,乃至成为一名军嫂,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是不是也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既需要政策上持续改善,也需要军人良好形象的持续树立,更需要形成“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广泛社会认同。
往期精彩,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