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华南理工张珉JACS: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爆款标题公式! ·  3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如何用飞书+Deepseek做小红书AI内容矩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3月1日股市前瞻

姚尧  · 公众号  ·  · 2024-02-29 16:55

正文

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庄子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 57.32 点,收盘报 3015.17 点,成交量为 4528 亿元,如下图所示:

今天上证指数止跌反弹,完全收复了昨天的跌幅,这势必会使得许多中短线投资者重燃信心。可在我看来,这样的走势是存在极大隐忧的,因为今天的成交量是明显缩量的。其成交量不但明显小于昨天,即便是与前天和大前天相比,也都是存在隐忧的。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 30 分钟线走势图:

可以看到,在今天交易的八个 30 分钟里,只有第四个 30 分钟是阴线,其余都是阳线。为此,我们将今天这八个 30 分钟的成交量来与前天和大前天作比较,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 29 日的成交量较 27 日高出约 300 亿元,较 26 日高出约 250 亿元。那么按照一般逻辑, 29 日各时段的交易量都应该比 27 日和 26 日更高,至少不会大幅萎缩才对。可事实上,在今天的第四个 30 分钟,亦即指数唯一下跌的那 30 分钟, 29 日的成交量是明显高于 27 日和 26 日的,却在第五至七个 30 分钟, 29 日的成交量却明显小于 27 日和 26 日。直到最后一个 30 分钟, 29 日的成交量再次出现爆发,明显高于 27 日和 26 日。

那么,是否有这么一种可能,即今天主力资金已经在盘中放量出货而缩量拉升了。只是到了尾盘,为了创造指数不断上涨,即将再攀新高的景象,才不得不放量拉升呢?

其实,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谈到:按照“先见天量,后见天价”的经验法则,昨天 3031 点的最高点很有可能还会在短期内被越过。因此,如果上证指数未来几天持续下跌,虽然会让昨天被套的投资者内心痛苦,但其实却是伤害最小的一种走法。如果上证指数未来几天以缩量上涨的方式创出新高,那将来可就真要套死一大批人了。

以上,我们都没有定论,仅供读者参考。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就维海德的案例向林晗请教了四个问题,他的答复写得非常好,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我看来,林晗的操作思路是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之处的,但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很难完全模仿他的操作模式,因为你做不到像他一样毅然决然地止损。他在第三条上说:“亏七个点无条件止损,从不侥幸,从不拖延。”试问,有几个投资者能做到?在实战中,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一旦亏七个点,基本上就无条件躺平了。再不然就是加仓摊低成本,或者做 T 摊低成本。

《孙子兵法·作战篇》上说:“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而在姚尧的技术分析体系里, 不尽知投资之止损者,则不能尽知投资之获利也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止”一直都是核心话题之一。甚至就广义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大半都是在讨论“止”的。举例来说,我们知道,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就是《四书五经》,而《四书五经》的学习顺序又是以《大学》为首。

《大学》的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可以看到,《大学》是以“知止”作为修齐治平的基础的。一个人得先“知止”,然后才能有后面的定、静、安、虑、得。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大学》里的这些术语。譬如说,“佛”字是“佛陀”的简称,属于梵文音译,其意译为“觉者”。那么,什么叫作“觉者”呢?答曰: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请大家比较一下,自觉是否就是明明德?觉他是否就是亲民?觉行圆满是否就是止于至善?

在“佛”之后,佛家排名第二的术语,大概就是“禅”了。“禅”这个字,是“禅那”的简称,同样属于梵文音译,其意译为“静思”。魏晋时期,人们觉得有时候一个字叫起来不方便,就从“知止而后有定”中取了个“定”字,与“禅”合在一起,称为“禅定”。到了唐朝,玄奘法师又从之后的语句中取出了“静”和“虑”两个字,将“禅定”翻译为“静虑”。

所以,为什么同样都是外来宗教,佛教就能在中国大行其道,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不行?因为佛教与中华文化在底层逻辑上有太多相通之处,故而可以借用大量中华文化已有的术语,让中国的读书人接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