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5:传感器将更加智能
集成化的智能传感器将被用来管理HAD所需的大量数据。传感器融合和3D定位等高级功能将在中心化运算平台上进行,预处理、筛选和快速反应则很可能直接在传感器内完成。据估算,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小时产生的数据量将达4TB,因此,传感器将需要完成部分传统由ECU完成的工作。为确保正确运转,新一代传感器清洁系统,例如除冰除尘等,将尤为必要。
趋势6:全电力和数据网络冗余将变得至关重要
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安全类关键应用,将利用整个冗余圈来完成所有对安全行驶至关重要的工作,如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等。电动汽车、中央计算机和高耗能分散式计算网络都会需要具备冗余性的新型能源管理网络。线控转向和其他HAD功能所需的高容错性同样需要冗余系统设计。这一切尚难以在目前的故障保护监控应用架构上完成,仍有待进一步突破。
趋势7:“汽车以太网”势不可当将成为整车支柱
数据量的提升、HAD的冗余要求、互联环境下的安全保障,以及跨行业标准协议的需求很有可能催生汽车以太网,并使其成为冗余中央数据总线的关键助推因素。以太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跨域通信,并通过添加以太网扩展,例如音-视频桥接(AVB)和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来满足实时性要求。
本地互联网络、控制器区域网络等传统网络将继续在车辆上运用,但仅用于封闭式的低级网络,如传感器和执行器等。FlexRay和MOST等技术有可能被汽车以太网及其扩展(如AVB、TSN等)取代。
趋势8:整车企业会严控与功能安全及HAD相关的数据互连,但将为第三方访问数据开放接口
发送与接收安全关键数据的中央互联网关将始终直接且仅连接到整车企业的后台,第三方会被允许进行数据访问(被监管法规排除的场景除外)。然而,在车辆APP化的推动下,资讯娱乐系统的新兴开放接口将允许内容和应用程序供应商加载内容,而整车企业将尽可能严格地保持各自的标准。
目前的车载诊断端口将被互联通讯方案取代。通过接入整车物理端口来读取车辆数据不再必要,登陆车企后台即可。车企将在其后台开放若干数据接口,以满足若干特定场景的需求,如失窃车辆轨迹追踪或个性化保险等。
趋势9:汽车将在云端结合车内及车外信息
虽然非车企以外的企业参与程度仍取决于监管法规,非敏感数据(即非隐私或安全相关数据)仍然有望更多地在云端进行处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大数据分析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据处理,并将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基于数据的自动驾驶的应用及其他各项数字化创新将依赖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当然现在仍然不清楚不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将如何实现、由谁实现,但主要的传统供应商和技术企业已经开始建立有能力处理此种海量数据的集成化平台。
趋势10:汽车将应用双向通信的可更新部件
通过车载测试系统,汽车可以实现自动检查功能和集成更新,从而推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增强或解锁产品的售后功能。所有ECU都会与传感器和执行器交换数据,并检索数据包来支持创新性用例,如基于车辆参数的路线计算。
OTA更新是HAD的前提条件,它还将有助于开发新功能、确保网络安全,并使车企得以更快部署功能与软件。事实上,正是OTA推动了本文提及的多项整车架构上的重大变革。
为实现类似智能手机那样的升级性,汽车行业须克服限制性的经销合同、监管要求和安全与隐私问题等诸多挑战。整车企业将与该领域的技术供应商密切合作,在OTA平台上实现车队标准化。
车辆将在全寿命周期内获取功能性及安全性升级。监管部门可能强制要求软件维护,来确保车辆设计的安全完整性。更新和维护软件的责任将在车辆维护与运行领域催生新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