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市场的成交量低迷问题,并指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作者表示,市场确实缺乏资金入场,部分原因在于市场信心不足和交易限制。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保持耐心等待,关注科技、新能源和创新药等方向的核心龙头股。
市场缺乏资金入场,主要原因是市场信心不足和交易限制如量化、转融通等被限制。这种情况导致需求不足,难以上涨,但也意味着供应不足,抛压不大,大跌同样困难。大概率会呈现弱势震荡的格局。
投资者应耐心等待市场放量,关注科技(半导体+消费电子+AI)、新能源(逆变器)和创新药等方向。对于周期类的黄金和铜也可以关注。核心龙头股,尤其是业绩好转的,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对象。
投资者应该进行波段操作,趁着调整低吸潜伏,买跌卖涨。当前市场环境下,没有任何一个方向能够靠“死拿”赚到钱。投资者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换方向。
市场的核心问题,还是没量。昨天再创地量水平,只有4958亿。上次成交量低于5000亿,还是2020年5月份发生的事情:
当下的成交量这么低,有各方面原因。首先是确实市场信心不足,没有赚钱效应,场外资金不愿意入场,场内的也都躺平了;其次,量化、转融通等被限制也大幅度影响了成交量,不过,没量,也比那种“负面的量”、“邪恶的量”要好!
从量价原理来讲,
没量,首先说明需求不足,没有需求自然很难上涨,但同时,没量也说明供应不足,抛压不大,大跌也很难。
所以,没量的结局,大概率就是弱势震荡,继续磨。
想破局,
想有大的波段机会甚至趋势性机会,就是看一个核心指标——放量。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只能耐心等待。一般来说,
地量就是变盘前兆,放量就会变盘:
每次地量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变盘,这次不一样?我们拭目以待。
方向看,昨天昨天仅有医药、煤炭少数几个板块是红的,大部分都是震荡调整的。
这个市场,首要的一条,是切记不追涨,而是从强逻辑和长逻辑的角度,去谨慎选择方向,而不是跟着市场跑。
我个人来说,从逻辑的角度,会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近期其实一个沸沸扬扬的事件,是富士康和苹果回归,这个方向的消电产业链,前段时间有一波明确的上升段,然后充分调整,且一季度和二季度业绩非常不错。无论是
消费电子
,还是
半导体
,都印证了产业的周期向上,这是我一直重点关注的方向。
2、
新能源
方面,近期机构调研认为,光伏的排产上行,且硅料、逆变器已经有型号开始涨价。对于光伏产业链来说,逻辑就是困境反转。困境已经好几年了,就看什么时候能真正反转。细分来说,逆变器是格局较好的,因为Q2业绩反馈不错,有拐点迹象,但是对于硅料硅片组件等,暂时还看不到出清。简单来说,
如果想做新能源,暂时只看逆变器就行
,其它方向出清还在路上,要边走边验证。
3、
创新药
方面,整体是受益于美帝降息的,从数据看,创新药的投融资也有明显好转,我认为
这个方向也调整了好几年了,
随着降息落地,是可以关注的。
也就是说,
重点关注科技(半导体+消电+AI)、新能源(逆变器)和创新药,然后最多再加上周期类的黄金和铜,足够了。
太多你也看不过来,很容易顾此失彼。
其实,以上几个方向的核心龙头股,尤其是业绩好转的,我都收录在最新一期股池里面了,
这一期股池,
Q1扣非净利润平均同比增幅达到了3134%,
平均环比增幅达到了221%,Q2预告扣非净利润平均同比增幅达到了649%,
平均环比增幅达到了590%,
都是绝对的强逻辑方向的业绩龙头,
在当前的
经济萎靡,内卷加剧,外围波动加大的环境下,非常稀缺:
2024年第八期更新(20240804)
当然,更重要的是,方向归方向,操作层面,切记我一直讲的,要波段操作,
市场缺量,轮动环境下,不能追涨,而是选择业绩好的方向,趁着调整低吸潜伏,买跌卖涨。
一定记住,
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方向,是能够靠“死拿”赚到钱的,因为现在的市场,
很难有一个方向出现大的趋势性机会,变化特别快,一般来说,都是涨的差不多了,大家认为“机会”来了,就换方向了,靠“死拿”赚到的钱,还会因为“死拿”亏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