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在孟德尔的成果被遗忘了近20年之后,三位欧洲科学家——卡尔·科伦斯、雨果·德弗里斯和埃里克·冯·切尔马克或是重复了孟德尔的实验,或是读了他的论文,之后便致力于宣传他的发现。
于是遗传学的世纪开始了。
1909年,威廉·约翰森创造了“基因”这个术语,来指代决定遗传性状的因子
,但他明确反对基因是某种物质结构或粒子的观点。
那么“基因”到底是什么呢?
1912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进一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从而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1944年,奥斯瓦尔德·艾弗里及其同事通过细菌转化实验首次证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这一发现为理解基因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关于DNA如何储存和传递信息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
这也引发了一场科学界的大规模探索——寻找揭示生命奥秘的方法。
在探寻DNA结构过程中,不仅有生物学家的努力,还有许多来自其他领域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论学者的重要贡献。
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和冯·诺伊曼是一对相爱相恨的冤家,虽然他们并未直接参与基因的发现,但他们的理论和研究为理解遗传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提出的信息熵概念为理解复杂的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香农的信息理论强调通过数学方法来量化、编码和传输信息,这一理论不仅在通信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研究DNA这种复杂的信息载体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