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下足球官方公众号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天下足球》栏目公众号,为粉丝提供节目预告,世界足坛资讯,专题故事等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禽报网  ·  冻品•2-11\\多点多单品下调200元/T ... ·  昨天  
禽报网  ·  冻品•2-9\\局部单品继续跌100-30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下足球官方公众号

择一城终老,爱一队白首

天下足球官方公众号  · 公众号  ·  · 2017-09-12 20:29

正文


青春里的伙伴,随着时光,或许大多已经各自天涯,但对于曼联92班的3名成员,吉格斯,加里内维尔以及斯科尔斯而言,他们却从未离开彼此,从未离开今生挚爱,他们足球生命里唯一的爱人,就是曼联。

14岁那一年,弗格森爵士把吉格斯签入曼联青训营,而当他的球员使命终结,他的两鬓已然有些花白,告别时分,在老特拉福德,吉格斯无语凝噎,那年他已经41岁。24年的成年队时光,963次出场,168个进球,34个冠军,吉格斯用从一而终的坚守换来了这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数字。24年的时间,曼联的右路走廊风驰电掣过无数个璀璨的名字,但曼联却拥有唯一一个左路天使,那就是瑞恩吉格斯。他从不把忠诚挂在嘴边,他对红魔最大的爱,就是用严苛的自律,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足球生命,始终与曼联同在。他对红魔最大的忠诚,便是默默地将少年、青年、中年的所有光阴毫无保留地献给红魔,这样的爱,不张扬,不狂野,但却无比浪漫,无比深情。当他老去,不再拥有如风的速度,不再拥有如梦的舞步,不再拥有独闯龙潭,万人丛中取上将首级的豪迈,但他却拥有了曼联球迷一生的爱恋,因为他给了曼联一世的忠诚。

一生一世的忠诚,同样是吉格斯的好兄弟斯科尔斯,写给曼联最浪漫的情书。我没从未想过离开曼联,这或许是羞于表达的斯科尔斯所说出的最动人的情话。天性低调的生姜头,对球队的爱同样沉静内敛。当冠军奖杯高举的荣耀时刻,他很少站在舞台中央,甚至连这样他手捧奖杯的画面都屈指可数。但当球队需要的时候,他必定会挺身而出,这就是斯科尔斯存在的意义。20年的时光,718次出场,155个进球,25座冠军奖杯,斯科尔斯为曼联几乎倾尽所有。尤其是当2012年曼联中场无人可用,已经退役的斯科尔斯毅然决然地火线复出,当球队需要他的时候,他永远都在。人们都在谈论大师,但大师们却在谈论斯科尔斯,如此生姜头,你怎能不爱。2013年,当他和恩师弗格森一起告别红魔,在梦剧场,弗格森引领球迷向他致敬,他还是默默站在队友身旁,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默默站在球队身后,这就是20年里,斯科尔斯诉说忠诚的唯一方式。

和吉格斯与斯科尔斯一样,他们92班的老伙计加里内维尔一生也从未离开过曼联。加里是一个天生的曼联主义者,球迷们亲切地将他称作“红色内维尔”。虽然,他并不像吉格斯与斯科尔斯那样天赋异禀,但他却用勤奋的汗水浇灌着每一寸梦剧场的草皮,他用所有的足球青春守护着红魔的右路防线,一守便是19年,胜利时分,你总能看到他亲吻胸前的队徽,那份爱纯粹而张扬。情到浓时,他甚至可以无所顾忌地向斯科尔斯献上深情一吻,这就是性情中人加里的本色。

2002年,当红魔传奇舒梅切尔转投蓝月亮,面对昔日老大哥,加里高傲地冷面相对,不置一词,因为背叛红魔在他看来不可原谅,这就是加里内维尔,一个极致的红魔主义者。加里,保罗,瑞恩,他们永远是曼联的孩子,永远是曼联的骄傲,少年时,他们在一起,青年时,他们在一起,中年时,他们还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一生,都会与曼联在一起。

在距离曼彻斯特55公里外的利物浦,同样有着一段一生一队的浪漫往事,故事的主角,便是效忠红军17年的卡拉格。一首俏皮的球迷歌曲,唱尽了红军死忠对于卡拉格的爱,一支拥有11个卡拉格的球队,就是红军心中的完美球队。从10岁加入利物浦青训营,到35岁从利物浦退役,卡拉格用737场比赛,11个冠军,定格了他的红军岁月。在球场上,他不是摧城拔寨的勇士,但他斗牛犬一般的坚韧性格,强悍作风,却深得利物浦球迷的爱戴。伊斯坦布尔之夜,他不是拥有主角光环的英雄,但正是他一次次在后防线上让米兰人无功而返,直至拼到精疲力竭。人们习惯把他叫做杰拉德身边的那个男人,但他却做到了杰拉德没能做到的从一而终,就连弗格森都称赞卡拉格就是忠诚的代名词。卡拉格说,如果有一天他的出场,会给球队增添负担,那么他会直接退役。2013年,当卡拉格在安菲尔德和利物浦说再见,留下的是一段一生红军的忠诚诗篇,卡拉格,一日红军,终生红军。

从安菲尔德到酋长球场,忠诚的故事不曾褪色。酋长球场的北岸看台之外,阿森纳传奇队长托尼·亚当斯的铜像静静伫立,他那为胜利而高举的双臂从不属于阿森纳以外的第二支球队。一日枪手,终生枪手,亚当斯用19年的光阴,669场比赛,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亚当斯说,只要是阿森纳的合同,他会看都不看,毫不犹豫地直接签下,忠魂如此,也就不难理解阿森纳球迷反复吟唱的那首歌谣——只有一个托尼·亚当斯。他是温格口中的“防守教授”,铲抢凶狠,作风强悍,就像那个不太优雅的绰号“倔驴”一样,他的精神力量超然卓群,有他在,阿森纳从不缺少血性、刚强与锋芒。在阿森纳的历史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名字,但他们却只有一个阿森纳先生,他就是托尼亚当斯。

就像亚当斯之于阿森纳,金毛狮王普约尔也把自己全部的足球光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巴塞罗那。15年时光,作为球队当之无愧的旗帜,普约尔经历了大大小小将近40次伤病的折磨,面对萨拉戈萨的比赛,他更是将手术室直接搬到了球场,上演了现代版的刮骨疗伤。只要普约尔在场上一分钟,他就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战斗到底。有普约尔压阵的巴萨,有一种令人胆寒的气场。面对莫斯科火车头的比赛,让人们真正见识了普约尔式的防守,巴萨是一个他可以用胸膛去捍卫的信仰。国家德比的舞台上,进球后的普约尔也曾深情亲吻他的队长袖标,铁汉柔情让人动容。梦之队的金色年华里,普约尔一次次地将奖杯捧起,682场比赛,20个冠军,红蓝色的彩带飘零,繁花落尽的时光里,没有人能够遗忘那个永远振臂高呼的,一生只忠于巴萨的5号传奇。

从一而终的传奇在古老的亚平宁同样璀璨,在保罗·马尔蒂尼的生命中,米兰的红黑色填充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光阴流转。1985到2009,有人来了又走,有人走了又来,唯有保罗·马尔蒂尼,这个红黑色的旗帜屹立不败。从16岁那年第一次披上米兰战袍征战意甲,此后的25年,马尔蒂尼的潇洒身影就一直在米兰的左路演绎着风云变换。902次的出场,听上去像一个不切实际的数字,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见证了马尔蒂尼一生一队的信仰。25年的时间,五次问鼎欧冠的辉煌早已成为队魂留下的永恒传奇,他完成了父亲老马尔蒂尼曾经做到的一切,那是家族信仰的伟大传承,红黑色早已成为了马尔蒂尼的一层天然皮肤,历经岁月洗礼,却永不褪色。2009年,当马尔蒂尼宣布退役,我们看到了一个依依不舍的身影在圣西罗奔跑,从此,这里将收藏起他25年的情深意长,他的爱与忠诚将永远守护这座米兰的盛典,直到地老天荒。

而在马尔蒂尼之前,米兰还拥有一位忠贞不二的伟大队长,他就是巴雷西。从1977年到1997年,20年的红黑生涯,巴雷西可谓历经沉浮,但他却从未离开。1980年和1982年,米兰曾经两次陷入降级的窘境,很多球队在此时都向他抛来橄榄枝,但巴雷西却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他说他这辈子都是米兰人。1982年,巴雷西出任米兰队长,这个袖标一戴便是15个春秋。作为队长,他3次捧起欧冠奖杯,并带领球队铸就58场不败的不朽传奇。巴雷西是米兰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他是与生俱来的防守领袖,从容优雅,处处尽显大将之风。1997年,巴雷西正式退役,而他的6号战袍,也从此由一件普通的球衣化身成为圣西罗看台上一面不倒的旗帜,一颗永恒的忠心,一个米兰的图腾。

巴雷西一生钟情于红黑色,而他一生的对手贝尔戈米则钟情于米兰城的蓝黑色,在他20年的足球生涯里,国际米兰是他履历中唯一的名字。贝尔戈米的时代,并不是国际米兰最好的时代,三个联盟杯冠军,一个意甲冠军,与老对手巴雷西相比,贝尔戈米的荣誉簿略显苍白。但越是艰难的岁月,忠诚就显得越发可贵。与球队荣辱与共,是贝尔戈米一生的信条。被球迷们亲切称呼为“大叔”的他,一直在用后防线上的坚不可摧,为蓝黑军团保驾护航。1999年,年事已高他拒绝了其他球队的邀约,直接退役,贝尔戈米说他不可能与国际米兰为敌,退役,是他送给国际米兰最后的礼物。

忠诚的传奇在永恒之城罗马同样熠熠生辉,托蒂就是罗马,罗马就是托蒂,这几乎是过往25年间世人皆知的恒定公式。在托蒂纪念版球衣的展示台,拾阶而上,是一代代古罗马帝王的名字,而它的顶端却写着弗朗西斯科托蒂,这就是托蒂之于罗马城的意义。25年的红狼生涯,只有一次,托蒂成为了意大利真正的王者。他明白,选择了从一而终,也就选择了与荣誉等身的职业生涯背道而驰,但他却无怨无悔。他曾经有机会离开,召唤他的是像皇家马德里这样的无敌战舰,但托蒂却从未真正动心,因为他的心里早已刻上了罗马的烙印,一生挥之不去。忠诚,之于托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命运,更是一种信仰。托蒂的忠诚,是用786场比赛,307个进球,为罗马城鞠躬尽瘁;托蒂的忠诚,是当自家球迷无比愤怒时,一人站在人潮中,独自聆听的铁血担当;托蒂的忠诚,是大雨滂沱中,那个独自热身的狼王,他随时准备着为罗马城扛起钢枪;年少的梦里,哪个男孩不曾幻想,成为守护故土的忠诚勇士,而过去的25年,托蒂就一直在这样的梦中。直到2017年5月28日,当41岁的托蒂不得不要说再见的时刻,他依然想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做一些美好的梦,然后被妈妈叫醒去上学,但其实我还想继续睡下去,想重新成为故事里的孩子,但这一切现在不可能了,因为这一次不是梦境,而是现实。”


当从梦境回到现实,有多少人陪着托蒂一起潸然泪下,原来,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永恒,但在人们的心中,托蒂却是永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