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一聊科创
面向科创载体和创业者,围绕科创政策深化属地红利,助力您“招的进、留得住、长的大”,提供“汇编定制”、“科创沙龙”、“科创顾问”专业的技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顾春芳:契诃夫戏剧的空间诗学与意象阐释 ·  17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有新进展:2026年投 ... ·  17 小时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秀赏丨史上最闪亮的大秀!拥有1亿颗施华洛世奇 ...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文化产业2024十大特征+2025十大趋势预测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谈丨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一聊科创

2024年度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启动

冯一聊科创  · 公众号  ·  · 2024-06-25 20:50

正文

原文:上海 经信委官网,20240620 发布
本文由冯一汇集

正文如下

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强化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建设,完善平台化赋能体系,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新型工业化推进,根据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我委将开展新一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工作,对本市重点产业领域建成运营的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应用水平评价。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价对象

2021-2023年获得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专项支持并已通过验收、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关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第一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纳入本年度评价工作的平台名单详见附件6。



二、评价内容

重点评价内容包括平台基础情况、平台关键技术能力、平台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

1.平台基础情况。主要包括战略定位及规划、资金投入与经营情况等方面。

2.平台关键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资源汇聚与配置、数据管理与挖掘、微服务部署与调用、平台开发与使用、安全体系等方面。

3.平台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平台应用、平台生态建设等方面。



三、评价流程

1.由我委牵头指导第三方评价机构组成评价工作组,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行业性专家、综合性专家共同组成评价专家组。根据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及附件,结合专家会审、现场调研核查(含平台功能现场操作演示)、 专家现场 评审会(含平台建设情况PPT汇报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结果将适时发布,建立动态培育机制,对评价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给予补贴奖励,并支持其面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开展应用推广。



四、相关要求

1. 本轮评价对象确定(详见附件6),对无故不参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取消其后续参评资格以及相关政策支持。

2. 参评材料包含申报表(附件2)、申报书(含相关附件和指标数据说明等证明资料)(附件3)、真实性承诺(附件5),纸质版材料请采用A4纸双面打印,加盖封面章、骑缝章,真实性承诺需由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代表签名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确保材料准确性和真实性。

3. 请于2024年7月22日(周 )16:00前将电子版材料(Word/Excel版+盖章扫描版PDF,包含 联系人信息反馈表、申报表、申报书及附件、平台基本情况汇总表、真实性承诺)发送至[email protected],纸质材料1份送至世博村路300号5号楼711室。

特此通知。



附件:1 .联系人信息反馈表

2.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申报表(模板,附指标解释及填报指引)

3.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申报书(模板,含应提交的附件清单)

4.平台基本情况汇总表(模板)

5.真实性承诺(模板)

6.纳入本年度评价工作的平台名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6月20

联系人:李海涛、肖勰   60801126、13611665066

*注:该场地信息将用于工作组安排后续评价工作,评价工作主要包括:

①现场调研核查(含平台功能现场操作演示);

②专家评审会(含平台建设情况PPT汇报答辩)共两个环节。

该场地需要满足评价工作所需的平台功能操作演示、现场答辩等相关需求。最终是否安排现场工作请以后续通知为准。



指标解释及填报指引表


指标 /序号

解释 /填报指引

一、平台基础情况

该维度主要考虑平台建成至今总体运行情况,包括是否确立合理的平台发展定位、是否建立起与发展定位相匹配的长期发展规划、有否持续性资金投入机制、平台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有否明确的组织架构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等。

1.1 战略定位及规划

包括平台战略定位、平台具体规划两方面。

1.1.1 战略定位

平台定位是否明确:

若有,需填写平台具体定位, 50字以内;

若无,需填写 “无明确战略定位”。

是否符合国家 /地方相关政策方向,是否符合行业/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若符合,需填写具体符合的 “部委单位+文件政策名称/重大战略名称+对应方向”,具体符合的“行业/产业+现状与趋势简述”。逐条描述,每条50字以内;

若无,需填写 “无符合政策及趋势”

1.1.2 规划制定

l 平台是否被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若是,需填写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的名称;

若无,需填写 “未纳入企业战略规划”。

l 是否制定了平台专项规划:

若是,需填写具体制定规划的名称;

若无,需填写 “未制定规划”。

l 平台总人数(人):截至填表日,平台工作人员数量

l 其中:运维人数(人):截至填表日,平台运维(含日常基础运维、迭代开发、优化升级等)人员数量

l 其中:运营人数(人):截至填表日,平台运营(含日常运营、销售、管理等)人员数量

注:运维人数与运营人数求和应与平台总人数相等。

其中:有相关技术职称 /从业资格的人数:截至填表日,有相关技术职称或有相关从业资格的人员数量

1.2 资金投入与经营情况

包括相关投入机制、平台实际经营状况两方面

1.2.1 创新投入情况

l 平台相关研发投入(万元):需填写平台(注意不是企业) 2023年研发投入,具体口径参考国家统计局、上海统计局对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解释。保留2位小数

l 平台相关研发投入强度( %):平台相关研发投入÷平台相关营业收入×100%,保留2位小数

1.2.2 经营情况

l 平台相关营业收入(万元):平台营收指基于平台直接订阅的服务,通过平台服务获得的营收金额。需填写平台(注意不是企业) 2023年营业收入,填报单位需基于2023年度财务报表平台相关应收进行拆分拆分方式自行解释。保留2位小数

l 平台利润率( %):平台利润÷平台相关营业收入×100%,保留2位小数。2023年数据

l 付费用户占比( %):付费用户数÷平台用户总数×100%,保留2位小数。截至2023年底数据

二、平台关键技术

能力

该维度主要考虑工业互联网平台应具备的关键核心能力建设情况,包括平台资源链接 /汇聚与配置情况、数据管理与挖掘、微服务部署与调用、平台开发与使用、安全体系构建情况

2.1 资源汇聚与配置

包括工业设备连接能力和工业软件 /APP情况

2.1.1 工业设备连接/汇聚能力

l 连接的工业设备 /产品/产线种类及数量(台/套):

工业设备分类方法可参考《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GB/T 14885-2022)

数量填写截至填表日的数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专有网连接设备等)

(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数据,请一并统计,填写时按照以下格式:总数 XX台/套,其中私有化部署涉及的相关数量XX台/套)

l 按二级分类统计工业设备数量 (台 /套):例如采矿设备:1000、化工设备2000。设备二级分类详见《附录A:工业设备二级分类口径》

l 按省市区域统计工业设备数量 (台 /套):例如北京:1000、天津:500。按照34个省级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共5个)、海外地区(需注明国家名称中文翻译+英文,首字母大写)统计连接工业设备数量。工业设备所属地指设备所属企业的注册地。区域分类详见《附录F:区域分类口径》

l 其中:公有云工业设备连接数量(台 /套):指平台所连接设备中,基于公有云连接的工业设备数量

l 其中:按二级分类统计公有云工业设备数量(台 /套):例如采矿设备:1000、化工设备2000。设备二级分类详见《附录A:工业设备二级分类口径》

l 其中:按省市区域统计公有云工业设备数量(台 /套):例如北京:1000、天津:500。按照34个省级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共5个)、海外地区(需注明国家名称中文翻译+英文,首字母大写)统计公有云工业设备数量。工业设备所属地指设备所属企业的注册地。区域分类详见《附录F:区域分类口径》

l 其中:公有云工业设备平均日运行数量(台 /套):指连接到平台公有云的所有工业设备中,每日上传实时运行数据的工业设备数量。计算近一年/月的日平均值

l 其中:按二级分类统计公有云工业设备平均日运行数量(台 /套): 例如采矿设备: 500、化工设备200。设备二级分类详见《附录A:工业设备二级分类口径》。 计算近一年 /月的日平均值

l 其中:按省市区域统计公有云工业设备平均日运行数量(台 /套): 例如北京: 100、天津:50。按照34个省级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共5个)、海外地区(需注明国家名称中文翻译+英文,首字母大写)统计连接工业设备数量。工业设备所属地指设备所属企业的注册地。 计算近一年 /月的日平均值。 区域分类详见《附录 F:区域分类口径》

l 其中:海外设备连接数量( /套 ): 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其中:按海外国家分类统计海外设备连接数量:例如美国: 1000、俄罗斯1500

l 工业协议兼容适配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其他资源汇聚情况:

平台除了链接设备情况外(或不连接设备的平台),对于其他资源的汇聚情况,简述并含有量化指标, 200字以内。

2.1.2 工业软件/APP

(以下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数据,请一并统计,填写时按照以下格式:总数 XX个,其中私有化部署涉及的相关数量XX个)

l 工业软件总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工业 APP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 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包括基于平台开发的工业 APP和传统软件云化的工业APP(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专有网部署的工业APP)。该指标统计已落地应用的工业APP数量(至少有1个工业企业用户)。私有部署:订阅数量=用户数量;多租户:按照购买数量。

l 其中:基于平台开发的工业 APP数量(个)。指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开发的原生工业APP,完全基于云的架构进行开发、部署和运维,需要微服务、容器、Dev0ps等技术以及PaaS层提供的微服务等。该指标统计已落地应用的工业APP数量(至少有1个工业企业用户)

l 其中:云化工业软件数量(个)。指已有工业软件经过云化改造,以 SaaS形式提供服务的APP数。工业软件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等方面的软件。工业软件不包括通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计算机操作系统、通信软件、通用数据库系统、办公软件等。该指标统计已落地应用的云化工业软件数量(至少有1个工业企业用户)

l 按分类统计工业 APP数量(个)。例如安全生产:2、节能减排4。工业APP分类详见《附录B:工业APP分类口径》

l 按行业统计工业 APP数量(个)。例如采矿:20、黑色金属:10。行业分类详见《附录C:行业分类口径》

l 工业 APP平均月活跃数量(个)。指每月均有用户访问或者调用过的工业APP数量。

l 其中:杀手锏 APP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杀手锏工业 APP指平台上订阅用户数最多的5个工业APP。信息包括每个APP的排名、名称、简介和日活用户数量

l 其中:公有云杀手锏 APP平均日在线用户数(个):指每天访问或者调用部署在公有云上杀手锏工业APP的用户个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或调用记作一个。需给出每个杀手锏工业APP的名称、简介、订阅数量。

l 其中:杀手锏 APP日活次数(次):近一年平均

l 其中:杀手锏 APP月平均收入(万元):近一年平均,保留2位小数

l 其中:公有云工业 APP数量(个):指部署在公有云上的工业APP数量。

l 其中:公 有云工业 APP平均日活跃数量(个):指每天用户访问或者调用过的部署在公有云上的工业APP数量。计算近一年/月的日平均值

l 其中:按分类统计公有云工业 APP平均日活跃数量(个):例如安全生产:2、节能减排4。工业APP分类详见《附录B:工业APP分类口径》

l 其中:按行业统计公有云工业 APP平均日活跃数量(个):例如采矿:20、黑色金属:10。行业分类详见《附录C:行业分类口径》

2.2 数据管理与挖掘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建模与分析等方面

2.2.1 数据采集

(以下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相关情况,请计入总体情况,并将涉及私有化部署的相关情况进行额外 100字左右说明)

l 边缘数据处理能力(方案可支持的主要功能、边缘计算应用节点数、最低响应时延等):

方案可支持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网络传输、智能分析、其他功能请根据平台实际情况表述。

边缘计算应用节点数(个):填写数量,部署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节点上的一套边缘处理系统视为一个应用节点。

最低响应时延:填写具体数值,单位一般为毫秒、微秒等

注:以上表述, 100字左右

l 其他数据采集能力:包括软件系统、平台等数据的采集能力,简述, 100字左右

2.2.2 数据处理

(存储计算能力)

l 是否支持可拓展云计算能力:填写 “是/否”

l 云化服务器算力:根据实际配置情况表述, 50字以内

(以下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数据,请一并统计,填写时按照以下格式:总容量 /数据量XX TB,其中私有化部署涉及的相关容量/数据量XX TB)

l 平台实际用云量(台):指 平台服务器实际使用数量。体现平台基础资源能力,服务器来自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硬件资源 (主要是算力资源和存储资源)。注,未云化的服务器不算在内。保留两位小数

l 平台公有云实际使用数量(台):指平台公有云服务器实际使用数量

l 存储容量( TB):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存储工业数据量( TB):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平台数据资源的存储量,包括平台汇总的应用、用户、过程数据、系统内部存储的实际数据等,是支撑平台运行和平台上应用运行的数据总量。包括平台上的所有应用系统所使用的云储存量或者非云存储量的总和

l 公有云数据总量( TB):平 台数据总量中在公有云上存储的数据总量

l 存储资源利用率( %):实际存储资源数量÷存储容量×100%,保留2位小数

l 数据基础管理能力:简述对于数据规范管理的范围、措施等,如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等, 100字左右。

2.2.3 数据建模和

分析

(以下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数据,请一并统计,填写时按照以下格式:总量 XX个,其中私有化部署涉及的相关数量XX个)

l 工业机理模型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工业模型是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内部机制或物理化学过程,运用行业知识、定理、定律和原理建立的数学模型,机理模型参数具有非常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挖掘和反映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规律。 信息包括每个核心工业模型的排名、名称、简介和调用的用户数量

l 其中:活跃机理模型数量(一周调用 5次以上):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核心工业模型平均月调用用户数量(个):指调用平台核心工业模型的月用户数量(近一年的月平均值),同一用户多次访问或调用记作一个。平台核心工业模型指平台上调用用户数最多的 10个工业模型

l 按分类统计工业模型数量(个):例如数据算法类: 20个、研发仿真类:30个。 工业模型分类详见《附录 D:工业模型分类口径》,工业模型分类包含数据算法模型、研发仿真模型、行业机理模型、业务流程模型。不包括OA类、会议视频类等通用类模型

l 是否提供通用建模分析算法:填写 “是/否”

l 智能分析算法类型:例如基础算法(排序、查找、统计等)、聚类算法、分类算法、预测与估算算法、关联分析算法、推荐算法、或平台使用的其他算法(请具体说明)

l 数据分析平台均速度(每 TB分级/秒级/毫秒级):填写具体数据

2.3 微服务部署与

调用

主要考虑微服务部署与调用情况

2.3.1 平台微服务

情况

(以下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数据,请一并统计,填写时按照以下格式:总量 XX个,其中私有化部署涉及的相关数量XX个)

l 微服务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其中:活跃微服务数量(一周调用 5次以上):填写具体数据

2.4 平台开发与使用

包括开发者及应用开发服务能力

2.4.1 平台开发者

数量

(以下若涉及私有化应用部署的数据,请一并统计,填写时按照以下格式:总量 XX个,其中私有化部署涉及的相关数量XX个)

l 是否建立开发者社区及相关功能:填写 “是/否”

l 开发者注册总数: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通过平台注册、基于平台提供的工具和环境进行开发的人员数量。平台每个注册账号为 1个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包括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两种类型。

l 其中:活跃开发者数: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每月至少登录 1次平台,且对平台的工具或者环境进行调用的开发者数量

2.4.2 应用开发服务能力

l 平台支持开发语言类型:共几种,并列举(例如 Java、C++、C#、Python等)

l 平台应用开发框架:需进行具体情况简述, 100字左右

l 平台应用开发工具:需进行具体情况简述, 100字左右

2.5 安全体系

包括安全制度建设、安全技术保障两方面

2.5.1 安全制度建设

l 是否针对平台制定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若是,填写 “是”,并罗列相关制度文件名+文件编号+制订时间;

若否,填写 “否”

l 建立的安全制度保护了平台的哪些方面:

请逐条简述列举。保护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访问登录、代码、应用、网络等。

l 有否定期开展第三方安全测试 /测评:

若是,填写 “是,定期的时间”;

若否,填写 “否”

l 有否定期进行安全扫描:

若是,填写 “是,定期的时间”;

若否,填写 “否”

2.5.2 安全技术保障

l 采用何种安全技术情况(如防火墙、网络隔离、加密、认证等):简述列举, 100字左右

l 核心数据安全保护手段(有否数据备份、离线备份、双机热备 /云备份、异地灾备):简述简述列举,100字左右

三、平台效益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维度主要考虑平台建成后至今的实际应用情况、产生的成果、形成的效益、对产业、行业生态的促进和带动效果等。

3.1 平台应用

包括平台应用规模、应用价值、带动成果等方面

3.1.1 平台应用规模

l 注册企业用户数: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在平台注册的企业数量

l 其中:实际服务企业数: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使用平台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等服务的企业总数。包括使用平台开放 API、模型组件类免费应用和付费服务的企业。该指标为累计到达值。

注:企业数量相关数据,请剔除非平台实际服务的用户,例如平台用户配套商、电商平台注册用户等。

l 按行业统计服务企业数(个)。例如采矿: 20、黑色金属:10。行业分类详见《附录C:行业分类口径》

l 按省市区域统计服务企业数(个)。 例如北京: 100、天津:50。按照34个省级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共5个)、海外地区(需注明国家名称中文翻译+英文,首字母大写)统计。区域分类详见《附录F:区域分类口径》

l 其中:付费企业数: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使用平台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等付费服务的企业总数。不包括使用免费服务的企业。

l 其中:服务本市企业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l 其中:服务中小企业数量:截至填表日的数量。指使用平台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等服务的中小企业总数。包括使用平台开放 API、模型组件类免费应用和付费服务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认定标准需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l 平台订单数量(个),填写近一年总量:请填写 2个数字。平台订单数量指基于平台直接订阅的服务数量。仅提供信息撮合对接、不产生订单及费用的服务不计入订单数量。近一年总量可填写2023年自然年,或截至填表日前一年总量

l 平台交易规模年增长率( %):最近一年增长率

l 工业 APP订阅总数量(个)。指平台上用户订阅工业APP的总数量。私有部署:订阅数量为用户数量;多租户:按照购买数量

l 其中:杀手锏工业 APP订阅数量(个)。指订阅/部署/应用杀手锏工业APP的用户数量。杀手锏工业APP指平台上订阅用户数最多的5个工业APP。需给出每个杀手锏工业APP的名称、简介、订阅数量

l 工业 APP订阅总金额(万元)。指平台上用户订阅工业APP的总金额。指的是平台自运营以来用户订阅工业APP累计总金额。

l 平台连接工业设备利用率( %):填写具体数据

l 平台国产化率( %):截至填表日的平台国产化率情况,可简述总体平均国产化率或分别简述平台中软/硬件国产化率情况

l 平台是否服务上海市级智能工厂,数量:平台服务上海市级智能工厂共几家,分别简述智能工厂的名称 /单位/地址、本平台对其的服务内容、成效(如有)。

注:上海市级智能工厂指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或公示名单内的地址位于上海市域内的智能工厂。

l 平台服务园区总数(个): 截至填表日的数量。 服务园区总数指地理范围清晰、产业相对集中、地市及以上级别管理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数量。该指标为累计到达值。(此依据参考 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l 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总数(个):指能够通过平台连接设备、承载模型、开发多种工业 APP,解决工艺优化、质量改进、效率提升等痛点的解决方案总数,解决方案应边界清晰,不能有交叉。该指标为累计到达值。(此依据参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能力要求)

l 其中:按新模式统计解决方案数量(个):按照新模式统计解决方案数量,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 6个新模式。解决方案分类详见《附录E:解决方案分类口径》,

3.1.2 平台应用价值

l 投资回报率( %):平台的投资回报率,平台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保留2位小数

l 企业已上市或已获得 VC/PE投资:

若是,填写 “是”并简述具体上市情况或获得投资情况;

若否,填写 “否”。

l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列举有何关键技术,是否自主可控。

l 解决方案累计对企业 /用户新增效益:基于提供的3个案例,简述3个案例对企业/用户新增效益情况,例如平均带动营收、带动新增就业人数、安全生产持续时间提升等效益。

l 解决方案累计对企业 /用户降低成本:基于提供的3个案例,简述3个案例对企业/用户降低成本情况,例如平均降低运维成本、平均能耗下降情况等。

l 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运维成本平均下降率( %):基于提供的3个案例,计算3个案例平均值,保留2位小数。

l 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能耗平均下降率( %):基于提供的3个案例,计算3个案例平均值,保留2位小数。

l 平台连接工业设备安全生产持续时间平均提升率( %):基于提供的3个案例,计算3个案例平均值,保留2位小数。

l 平台数据价值挖掘应用能力:简述 200字左右,包括相关大数据价值挖掘、工业知识沉淀与复用等。

l 工业互联网平台 +供应链协同应用情况:简述300字左右,定性定量相结合。包括但不限于平台与供应链上下游系统对接情况、供应商管理情况、对供应链整体价值提升带动情况(可自行选择定量指标体现)、平台赋能供应链的其他情况。

l 平台有否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