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饱受中学语文诗歌教育折磨的人,都会有一个感叹——
现代人为何要阅读诗歌,特别是离我们还
很遥远的古代诗歌?
答案会有很多种,比如古典诗歌是语言的极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基石;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峰。
事实上,诗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也不仅在于它是语言
最凝练传神的表达;
更在于,它带给现代人的四个深远价值,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整与超越。
-1-
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总有那么一些时刻——百感交集、不吐不快,但是话在嘴边,却只能发出最低级、最肤浅,甚至最粗鄙的感叹词。
幸好,科技进步很快,但人性进化很慢。
我
们经历过的登高、羁旅、欢聚、别离,我们体验过的欣喜、惶恐、悲伤、豪迈,古人也经历过,并且将其写入了诗歌。
登高望远,可以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事业不顺,可以用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激励自己。
厌倦红尘,可以用
“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安慰自己。
告别时刻,可以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对朋友有依依不舍,也有拳拳祝福。
心有所属,暧昧不明,隔
空发一句“隔座送钩春酒
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懂的人自然就懂了……
古人时常以诗配酒,唐伯虎就写过“琴棋书画诗酒花”。但是众所周知,酒友参差不齐,诗友却一定是高贵典雅。古人的诗句,可以浇胸中的块垒;
自己说不出来的,让它替我们说。
既高级典雅,又意味深重。
-2-
美在生活中无所不在,不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
但我们习惯了平庸、惯性、世俗、功利的生活,在忙碌的日常,经常对美视而不见。
相比参加画展、引吭高歌,阅读诗歌可以更快速,也更容易地将我们带入超越性的审美生活,帮我们发现生活中更多也更深刻的美。
诗里有岁月柔软、风物沛然;
诗里有明月关山,有大漠孤烟;
诗里有寒来暑往,春日东风解冻,桃花灼灼;
夏日雷雨阵阵,梅子金黄;
秋日寒蝉鸣,白露降;
冬日温淡酒,待归人……
可见,诗歌营造的意境,可以激活我们麻木的神经,平息我们浮躁的心绪,提升我们对美的感受力。
-3-
所谓高级感,无论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总会站在实用性的反面。
也就是说,一个东西越无用,越消费,才会显得越高级。
站在今天,最高级的“炫耀”,一定不是名包、名表;而是隐而不显,出现就一鸣惊人的高级谈资,比如知识、见解、洞见,以及优雅的表达。
诗是语言皇冠上的明珠,浓缩了语言的全部精华,是语言与文学形式的最高峰,当然也是最没用的东西。
但是,一旦我们熟练掌握,就成为了最高级的“炫耀性消费”。
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无声地告诉别人,我还有点闲情逸致欣赏世界;
越是网络流行语遍地的时代,越是要告诉别人古典语言的雅致魅力;
越是工具理性发达的日常,越是需要感性思维带来别样的况味;
可见,相比其他种种消费和炫耀,诗歌才是现代人最高级的奢侈品。
语言和思维是高度同步的,我们用怎样的语言说话,就会用怎样的语言思考。
古典诗歌用的古汉语,常
用的、古老的汉字,意义含混多变,是一门相当不精确的语言。
这在日常沟通、哲学思辨和严谨定义上固然是
缺陷,一旦放到诗歌的世界里,就变成了不可替代的优点。
这种模糊性,使它可以传达丰富的言外之意。
它不会精准地指向一个点,而是会框出一个范围。点的意义非此即彼,范围的意义却可以或此或彼。杨柳岸晓风残月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究竟是
浮云像游子,还是浮云是游子,结论并不重要;
恰恰是这种模糊的诗意表达,带我们进入了某种艺术幻境,感受到游子的思乡之痛。
精确的哲学语言,是言传的极致,锻炼思辨力;模糊的诗歌语言,则是意会的极致,锻炼感受力。
现代人阅读古诗,可以平衡过度理性化的日常思维,进入一个感性模糊的妙趣世界。
事实上,诗的重要,曾贯穿中国古代教育始终。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
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发达国家羡慕和推崇的,不是二十四史,而是古诗词,特别是《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文,还有唐诗、宋词、元曲。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今国人对中国古诗词的传承,甚至无法比肩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