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大富豪说,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串数字。其实对任何人来说,钱都是一串数字。
不仅是在网络时代,钱大多以数字存在于电子账户中,大家通过转账进行支付,即便你从账户中提出现钞,其实也是印在纸上的数字,就算是在贵金属货币时代,不管黄金白银铜钱,只要作为货币使用,最后还得转化为几斤几两几钱的数字来计算。
可见计数是货币的基本特征,它把商品买卖、劳动雇佣、金融投资等活动的估价转换为数字,构造了我们生产消费和价值创造的计分系统。
它有个最重要的功能:
奖优惩劣,配置资源
。
如果你工作勤奋,头脑灵活,勇于冒险,就能在货币社会中多拿“积分”,换取富足的生活,而那些工作懒惰、头脑封闭、性格保守的人,就拿不到货币所代表的“积分”,只能穷困潦倒。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标示的价格可以调节商品供求,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所以有学者说,货币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当然货币也有缺陷,它只能衡量可交换物品的价值,而不管它是否符合道德伦理和社会长期福祉。比如生产武器可以赚钱,贩卖毒品也能赚钱,你很难说这是造福社会或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另外像亲情友谊、道德荣誉、科学艺术等所谓的精神财富,由于不能转移不可交易,就成了不能用钱衡量的对象。
货币计分系统还有个重要特点,它的总积分是不断增加的。
在贵金属货币时代,随着金银的开采,社会货币量会增加;在信用货币时代,银行只要相信借款人能还款,就能通过贷款创造出新的货币;在法定货币制度下,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可以随便制造国家通用的货币。
所以历来各个国家的货币都趋于增加,并产生了通货膨胀问题。
货币增加只要不脱离实体经济状况,问题不大,就像贵金属开采一般不会急剧增加,信用货币增长通常跟创新活动相连,不会造成严重通货膨胀,甚至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唯有政府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在短时间内大量印钞,会造成物价飞涨,人心惶惶,经济大乱,严重时导致社会秩序崩溃和政权更迭,在历史上留下惨痛的教训。
从计分的角度看,贵金属开掘以及商业信贷增加,相当于靠高难度的创新获得额外加分,而政府出于不正当目的大量印钞,就像直接篡改记分牌,使大家对计分系统失去信任,最终将它抛弃。
为了避免通货膨胀,有人设想出固定货币的经济制度,即不许政府增发货币,不许银行扩张信贷,像比特币一样,以细分货币单位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在总分固定的系统中,随着经济与人口增长,每个人的平均得分下降,但物价下降得更快,人们享有的商品和财富会不断增加。
乍一看没毛病,甚至能解决政府造币和银行信贷的种种问题,但仔细琢磨会发现,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
最要命的是通货紧缩预期,在物价不断下降的经济中,没有人会努力工作、积极投资,因为投资产出的商品会降价,不知能否收回成本,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工资降低,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坐等升值,尽量减少消费,这样反过来影响商品销售和投资,让经济陷入螺旋式下降,最终难以为继。
经济发展史上很少有通货紧缩,大部分时间是通货膨胀,两者的激励不同。通胀会鼓励借贷投资,扩大生产,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而通缩会鼓励贮藏货币,缩减生产,因循守旧,坐享其成,结果显而易见。